APP下载

浅谈紫砂“石韻提梁壶”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意境

2021-07-10周行健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壶嘴壶把竹节

周行健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被称之为陶都的宜兴,陶瓷文化的历史可谓是十分的悠久,历经了几千年的时光,在历史之中更是独树一帜,在其陶瓷文化之中有着许多经典的代表技艺一直流传到了至今,比如均陶、彩陶、青瓷、紫砂等等,每一个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其中的紫砂艺术,由于人们对于饮茶文化的不断重视,茶具自然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而有着良好实用性能的紫砂壶便在一出现时就受到了许多茶友们的喜爱与追捧,更是将其称之为是世间茶具之首。人们在一开始拿到紫砂壶的时候,往往最先关注的地方便是其外观造型,经过后来的专研之后才对其中的泥料、成型手法以及装饰技法等有所感悟和体会,可见外观造型对于紫砂的重要性。

在历史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之中,紫砂壶的造型呈现出千变万化、精彩纷呈的景象,无不令人为之向往、着迷,在紫砂壶的造型之中,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圆器、方器、仿生器、筋纹器,圆器主要的特点便是通过线条的变化,来将整个壶身的形态勾勒出来;而方器的特点则主要是横平竖直,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也是刚正不阿的;仿生器则更为神奇,以大自然中的某一物体为创作主题,并将其以紫砂壶的形式呈现出来,可谓是惟妙惟肖、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地将大自然的野趣展现了出来,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器型,其最根本的核心都是一样的,都充分地展现了精、气、神、韵,而作为一件优秀的紫砂壶作品,外观的造型以及各种手法都是为了将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地彰显出来,从而与人们在心灵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1、紫砂“石韻提梁壶”的造型特征

这款紫砂“石韻提梁壶”(见图1)便是属于典型的仿生器型中的一类,主要是“石”为创作的主题,将“石”的形态以及韵味通过紫砂壶的形式,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出来,除了“石”之外,还增添了一些“竹”的元素,将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视觉上带给人一定的冲击,整体的造型特征可以说是充满了创新与韵味。

图1

此壶整个的壶身是以“石”的形态进行创造和制作的,以半圆弧的形状勾勒而成,因而稍显圆润和饱满,在壶身上还有像石头上坑坑洼洼一样的洞,有大有小散落在壶身上,这些洞可以说是处理得十分逼真、完美,为整个石形的壶身锦上添花,使其看起来更为自然天成,就好似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一般,着实令人为之惊叹;壶底则采取了一捺底的形式,没有增添任何的足部,稳定地立于平面之上,稳重而又端庄;壶身上端则是平整的,中间便是壶口,与嵌入式的壶盖契合得十分紧密,可谓是严丝合缝、密不透风,使得此壶确保了较高的实用性功能;盖面稍稍隆起,在其中间便是壶钮,壶钮的形状也是以“石”的造型进行制作的,壶钮是桥形的,上面坑坑洼洼的洞更为密集,小巧而又精致,可谓是巧夺天工;弯流的壶嘴则从壶身的一侧延伸出来,壶嘴的形状是以竹节为原型进行创作的,挺拔而又修长;与之相对应的便是壶把,壶把是提梁式的,同样也是以竹节的形状进行设计制作的,弯曲的线条自然而又流畅,与壶身的衔接也十分的自然,同时也拔高了整个壶的气势。

此壶整体上是以“石”的造型进行设计制作的,但在壶嘴以及壶把上则以“竹节”为主进行创设,巧妙地结合了“石”以及“竹节”两种元素,两者都是大自然之中我们十分常见的事物,将大自然的韵味很好地蕴含在了其中,使得我们在欣赏和品味的时候,感受到其中所散发出来的大自然的气息。

2、紫砂“石韻提梁”的文化意境

“石”经受了天地之孕育诞生而来,生长与天地之间,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与推进,而形成了一道风景,渐渐地便也产生了赏石文化,而赏石文化则是起源于古代的文人雅士,他们将自我的壮志未酬以及满腔的热血都寄托在山水之间,赏石自然也就成为了他们寄托情怀的一部分。在大自然中,石头十分的常见,看似平平无奇,却蕴含着世间尘事,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属性,赏石文化不仅彰显了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更是将“天人合一”的境界充分地体现了出来。而“竹”也是古代文人雅士时常歌颂的对象,象征着高洁、廉政等各种优良的品质,文化内涵更是十分的丰富,这款紫砂“石韻提梁壶”以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将这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赋予了此壶赏石文化以及竹文化这丰富且深厚的文化内涵,更让人在喝茶品茗的同时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3、总结

综上所述,在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历史可谓是十分的博大精深,流传下来了许多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这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很大的帮助,也是学习和发展紫砂艺术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为紫砂艺人,在制作紫砂壶的时候要在传统为基础之上不断地传承与创新,才能够不断赋予紫砂艺术新的生命力,促使紫砂艺术长盛不衰。

猜你喜欢

壶嘴壶把竹节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浅述作品“一帆风顺”的制作
“竹节人”中说“趣味”
一粒珠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历 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