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浅析紫砂作品“厚德壶”的形与意

2021-07-10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根脉精神境界华夏儿女

王 萍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华夏文明的根脉,是极为抽象的精神境界,以此为意付诸于形,是形与意合二为一的过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的艺术实践。形是具象的,它是受众可以通过视觉真切看到的形象。意是抽象的,它是受众通过作品,感受到的。形与意是常见的哲学命题,也常出现在艺术理论与实践中。以意造型,即意识决定形态。通俗的来说,一件原创艺术作品的成形一定是先有创作理念为设计支撑,创作者脑海中出现一些情感的触动、生活的感悟、人生的真谛等需要表达,然后提炼成创作理念,以此进行合理的造型设计,进而通过纯熟的技艺塑造形象,这是以意造型的过程。这个造型首先是合理有效的,才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在这个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才能引起受众的共情,达到以形会意。

一、以意造型

《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为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人的品行若能做到和水一样,就没什么烦恼了。《易·坤》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君子要像大地一样厚重、和顺、广阔,就可以承载万物,承受是非。也就是说只有积累深厚的功德才能受得起你所拥有的,只有广阔的胸襟,才能禁得起世间的不平。可见,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关乎着人们的精神境界与身心健康。这不仅仅是先贤留下的书中财富,它们走过千年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印证着人生的真谛,它们指引着一代代华夏儿女以此为精神的向导走在人生的路上,清华大学更是以此为校训,教书育人。从君子颂咏到成为优秀的传统美德,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已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中,成为极具中华民族特色和精神风尚的文明根脉。

张澍《姓氏寻源》中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深刻影响着我们华夏儿女的精神境界与行为活动,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受益于此,我们在文明的根脉上成长。作为华夏儿女,我们要守护文明根脉,守护我们民族崛起的根基。以此为意融入紫砂壶的创作,是将极为抽象的精神境界付诸于形,通过合适的视觉形态传递有效信息,并且通过艺术手段捏塑艺术特征,构筑意境才能产生共情,方能彰显出优秀的传统美德,达到守护与弘扬文明根脉的目的。上善若水,水是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存在,水的形态是流动的、圆润的、通达的,水的质地是透明的、清澈的,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与艺术表现力。厚德载物,厚德是抽象的精神境界,它虽无形无相,却给人质朴敦厚的感受,只有充分表达出水的艺术特点,才能表现出水的意境美

本质在于厚与德,厚一般可以用具象的厚重感体现,德比较抽象。

二、以形出意

“厚德壶”圆润饱满的

心手合一,艺术设计中的

总结:在紫砂创作中,形与意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虽分属于不同的体系,有着质的区别,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正确认识形与意的关系,恰当地应用形与意的相互作用,以和谐共生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通过紫砂技艺以实现两者的融合,清晰的创作思维与合理的创作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以意凝练的创作理念的主轴下设计合理的造型与共情的

猜你喜欢

根脉精神境界华夏儿女
追迹上古三代,往探华夏根脉
南歌子·建党百年颂
推己及人
歌唱祖国①
“根脉”与“归属”:做好两岸文化交流报道的根本逻辑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参加中华辞赋高级研讨班感怀
平淡自然、孤高拔俗——略谈文徵明雪景山水
艺术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中国梦,永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