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乐高机器人项目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2021-07-09倪正辉

教育界·中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小学教学

倪正辉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机器人教育的不断深入,乐高机器人已在走进了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中。乐高机器人项目对于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极大益处。因此,本文将基于乐高机器人项目,探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以促使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乐高机器人;小学教学;信息技术课程

在以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都较为单一与传统化,导致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随着科技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深入,乐高机器人已成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乐高机器人主要采用机械结合传感的模式,其作为一个益智类的玩具,对于小学生具有天生的吸引力,且在教学中使用其开展教学活动对于教学设施的要求并不高,对于作品的认识基础在要求上也较低[1]。另外,随着时代发展,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开展乐高机器人项目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机械、电路等基础知识,能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并且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开展乐高机器人项目,可以拓宽学生眼界,发展其思维,对小学生智力开发以及素质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基于乐高机器人项目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一、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的模式主要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固定小组,并为每组布置任务,最先将任务完成的小组即为胜组[2]。如此在教学中学生的好胜心就会被充分激发出来,其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继而就会积极投入于任务中,其学习效率就得以提高,其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也会随之逐渐提升。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內容为学生设计合理的任务,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深入了解和掌握本节课内容,以及逐渐提升信息素养,继而有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比如在机器人行走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乐高机器人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在简单导入之后,可为学生播放机器人行走的视频,并为学生们分组。而后,教师为学生们布置任务:让机器人前进的部件是什么?如何设置机器人前进,并让学生们结合乐高机器人进行探究,设置成功的小组可到讲台上为同学展示,最先成功的小组有一定奖励。而后,教师可问:刚刚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机器人在前行的时候并不会停止运动,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让它停止呢?然后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如何让机器人停止,并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教师可让学生在机器人后退和机器人转弯中选择一个任务,并进行探讨和设置。让学生选择其感兴趣的任务,其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在这个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通过任务的布置,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与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完成学习任务,不断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印象,并且在任务的调动下不断深入理解知识,如此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会得到提高,而且在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素养共同得到提升的同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二、通过体验教学,提高操作能力

体验教学注重学生感受,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一定的体验感受。在教学中采取体验教学的方法,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引出本节课主题,并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给予点评,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创造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学习。因此,在实际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乐高机器人,采取体验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教学过程,继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蒸汽火车的项目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蒸汽火车及动力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认真观看。接着,教师可提问:火车动力来源是什么?并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思考与回答。而后,教师可通过课件为学生介绍齿轮的连杆机构,并结合乐高机器人为学生演示项目的关键步骤和主要结构。接着,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该项目,并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与动手操作,以此让学生深入体验完成项目的过程。教师可选择优秀的作品给予展示和点评,并鼓励其他小组再接再厉。最后,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对生活进行观察,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也具有该结构的机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可以通过视觉感受以及实际操作感受,不断丰富自身信息技术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素养,促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以及教师的积极评价中不断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继而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并逐步提升信息技术方面能力以及增强学习效果,最终促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能够显著提高。

三、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协作能力

团队合作主要指在教学中教师为小组布置任务,要求小组间的成员通过合作来一起完成任务。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在结合乐高机器人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可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主拼接与调试机器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以及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比如,在机器人传感器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终结者》中关于编程内容的视频,并向学生展示比较常见的与传感器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传感器。而后,教师展示传感器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传感器的外形差异。然后,教师可让学生基于测光值项目,对传感器工作的过程进行探讨和实践。此时,教师可让学生自由分组,每小组成员负责一部分内容或者操作,如一位同学负责系统设置的执行,一位同学负责条件循环控件的添加等,组长负责整体把控,在其中一位学生进行操作时,其他小组成员可对其进行监督并给予帮助和提出意见,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了解机器人的工作流程。而后,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选择几组机器人进行运行,并为学生再次演示操作过程,以助于学生加深印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结合乐高机器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不断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通过团队之间的协作以及动手操作,其学习效率与知识巩固程度得到一定提升,其团队合作精神、协作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最终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都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思维

许多传统教学方法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甚至有些教学方法还抹杀了学生创新方面的能力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而乐高机器人项目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发展创新思维的机会,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释放,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大作用。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乐高机器人,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进而解决相关问题,并鼓励学生多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主创作作品,这将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信息素养得到提升。比如,在扫地机器人教学中,首先,教师可询问学生是否在生活中见过扫地机器人,都是什么样子的,而后,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一些扫地机器人的图片。其次,教师可让学生们讨论扫地机器人的清扫过程由几个动作组成。在给予学生足够时间讨论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分享答案,并对学生的答案给予完善。再者,教师让学生结合乐高机器人开展扫地机器人项目实验,学生可自由发挥其想象力,自由搭建模块,完成机器人的扫地动作。最后,教师可让学生们开动脑筋,结合生活,自主创作一个扫地机器人或者服务型機器人,如投篮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以此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领域来进行机器人作品创作。在下次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展示其创作成果,并为全班学生进行演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创新驱动为核心,通过任务的布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与发挥想象力,进行信息作品的创作,让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充分开动脑筋,发挥创造力,并结合自身兴趣开展实践操作,继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并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进一步发展,顺利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五、结语

总而言之,乐高机器人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具有极大益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乐高机器人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重视乐高机器人项目,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将该项目活动的作用发挥出来,以此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多方面能力,并提升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

水平。

【参考文献】

[1]闵凤辉.基于乐高机器人项目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06):77.

[2]蒋际君.开展机器人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J].福建教育研究, 2018(01):43-44.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小学教学
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模式刍议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