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行针灸临床应用心得

2021-07-09唐丽颖

广西中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原穴肩关节针灸

唐丽颖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星湖门诊部,广西 南宁 530022)

流传海外的五行针灸,几经周折,如今又重返故土。在众多致力弘扬五行针灸同仁们的努力下,五行针灸在中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五行针灸师。笔者有幸师从于把五行针灸带回中国的传播者诺娜·弗兰格林,现已践行五行针灸六载,在临床应用中常获佳效。出于对五行针灸的热爱,笔者结合老师教诲,将其运用五行针灸临证思路与体会进行阐述,并附医案加以说明,以供同道参考。

1 临证应用思路

1.1 梳理学术思想,鲜活“五行”内涵 五行针灸,顾名思义,是以“五行”为旨归的针法。上世纪中叶,由英国针灸大师华思礼教授集其大成,并公开传播,学生遍及欧美。厘清五行针灸学术源流,有利于追溯其起源,然而华思礼教授已去世。据其弟子诺娜女士所言:“华思礼曾反复告诫他们,五行针灸源自中国,延续了已经两千多年。”[1]但在我国现存文献中,却从未发现有关五行针灸的记载。“五行”一词,由来已久,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其书中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从此段经文可以明确知道,金、木、水、火、土即为五行,五行也并非指五种单一的具体事物,而是对宇宙万物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

一如所有的传统,五行针灸的所学也皆来自前人。诺娜·弗兰格林在其著作中明确指出[2]5-11:“人人皆有护持一行,护持一行与生俱来,终身不变。任何一种身心失调,都是护持一行不能保持平衡之结果。诊断护持一行,其依据主要是声音、颜色、气味与情感。”为何声音、颜色、气味与情感,这四个众所周知的感官特征,五行针灸可用来识别“护持一行”?带着此疑问,云南学者祁天培对英国五行针灸学术源流与诊疗特点进行了深度挖掘,发现华思礼教授在其存世著作《Classical Five Element Acupuncture volume Ⅲ:The Elements and The Officials》(《经典五行针灸第3 辑:五行与十二官》)中,对五行人的分类早有详细描述[3]。见表1。

从表1 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五行人分型其理论渊源来自《黄帝内经》,同时也加入了华思礼对五行人的一些理解,充分应用了中医学中的“天人相应”观。另外有关五行人的分类,早在《灵枢·通天》《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已有记载。由此可见,五行针灸是从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理论中汲取精髓养分,以感受声音、颜色、气味与情志不同为特征,明确诊疗方向,其实质是注重中医的整体性,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体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中国近代中医学者李阳波将天地人一系列相关因素联系起来,提出的“宇宙神系”概念[4]极其相似,有效地揭示了疾病的复杂性,鲜活了“五行”内涵在临床上的应用。

表1 五行针灸对五行人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分型

1.2 治疗力求简洁,关键在于“调神”“神”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属古代哲学范畴。《黄帝内经》最先将“神”引入医学,并用于构建医学理论。“神”在《黄帝内经》中多次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下,其蕴意各不相同。但不管何种解读,都不可否认“神”能对人的生老病死及各种生理、病理现象产生巨大影响。针灸注重“调神”,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载:“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素问·宝命全形论》曰:“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可见,针灸“治神”在古老的经典著作中被放在首要的位置。

五行针灸在西方流传半个多世纪,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现代心理学思想,对中、西方医学兼容并包,治疗思路简洁,治疗手段“调神”独具特色,与当今中国的针灸流派已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它不辨脏腑寒热虚实,只需针对“护持一行”展开治疗,相应的疾病即可逐步好转。也许是因为这样的治疗看起来过于简单,一些治疗师在临床运用中,为求速效在治疗中掺杂其它诊疗方式,而不把工作完全交给五行。当我们无法明确辨识出患者的“护持一行”时,治疗又将如何推进?所以,作为五行针灸师,应清楚明白五行针灸治疗,要力求简洁,选穴紧紧围绕“护持一行”展开即可。用简单的治疗尝试明确患者“护持一行”后,等待五行平缓而稳健地发挥作用,需假以时日。因为所有的改变都是“护持一行”逐渐平衡发挥的结果,切不可期待它即刻起效。

另外,五行针灸流派完整保留的“调神”手段,比如祛邪[2]114-121、纠夫妻不和[2]121-124等,每一步均有具体的穴位和详细的操作要求,临床应用性强。在诊疗过程中,五行针灸还明确指出,如果能以更适合的交流方式,与不同的“护持一行”患者相处,比如木行人喜欢简单直接、土行人喜欢理解同情、水行人喜欢安全,和谐的医患关系将能促使诊疗活动更顺畅地展开。在问诊过程中,五行针灸更多关注的是患者的精神压力、生活状况以及人际关系如何等,点滴细节都体现了五行针灸临床重视人文关怀,其临证诊疗思路与21世纪初提出的“叙事医学”[5-7]精神内涵一致。王京京[8]通过对现代身心医学的分析,也认为五行针灸这一源于中国的心身疗愈方法定会与蓬勃发展的心身医学一道携手前行,更深入、更有效地帮助受心身疾病困扰的患者。因此,作为五行针灸治疗师,临证运用五行针灸应充分认识到这一优势,在做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努力挖掘出五行针灸优势疾病谱,用良好的疗效推动五行针灸的发展。

1.3 临床适应证广,“护持一行”慎辨 “护持一行”一词,伴随五行针灸的回归进入大众视野,但在我国现存的医学体系中从未提及此概念。五行针灸理论认为,人人皆有“护持一行”,治疗只要针对“护持一行”,相应的自我疗愈便会展开。它不针对某一躯体症状,也不局限某一种单一疾病,扩大了五行针灸治疗疾病范围,临床适应证十分广泛。现阶段,五行针灸的国内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治疗焦虑症[9]、抑郁症[10]、失眠[11]、皮肤病[12],改善亚健康状态[13],缓解恶性肿瘤、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存质量[14-18]等方面。笔者应用五行针灸已逾6载,临证治疗慢性疼痛、月经不调、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疾病效果良好。王京京[19]从疑难病诊治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切入,认为在针灸临床中,可以应用五行针灸开启疑难病诊治新思路。加之,五行针灸的治疗频率,一般一周只需一次,后根据情况即可调整为两周一次、一月一次,甚至更长,大大减轻了患者就诊压力,临床接受度高,发展潜力大。

慎辨“护持一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人是复杂多样的,我们无法用确切的语言去形容任何一行,行与行之间的差别也并非一目了然。临证运用五行针灸,我们也不可能根据传统的五行特征,划分出泾渭分明的界线。分类过于死板,必然无法将五行的所有表现都囊括其中,而且五行也常常会以我们原以为是另外一行的面目出现。因此,作为一名五行针灸师,其临证思路既要灵活,又不可自以为是,应保持开放、谦卑态度,定期审查自己对五行的理解,随时推陈致新,才可能做到明辨五行。

2 验案举隅

患者,女,63 岁。初诊日期:2017 年 11 月 18 日。主诉:左侧肩关节疼痛2年余,伴活动受限。现病史:2年前,患者因父亲生病需长期照顾而操劳过度,致左侧肩关节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曾于外院行针灸、拔罐、烫疗、火针等治疗效果不佳,故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星湖门诊部就诊,寻求五行针灸治疗。刻下症见:左侧肩关节畏寒怕冷,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按压疼痛加重,左上肢上举、后伸活动明显受限,食纳可,寐安,二便调。脉诊:六部脉象无明显阻滞。身体检查:三焦扪诊,上焦皮肤温度凉(-)。

患者母亲已去世多年,家有姐妹三人,大姐2008年生病去世,二姐出嫁国外。患者一直单身,追溯原因:自幼患有乙肝,成年后因乙肝在招工上多次受阻。后经人介绍认识一男友,坦诚告知自己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被男友拒绝导致内心受挫。长期以来与父亲同住,对父亲感情深厚。在父亲住院期间,曾与医院产生过医疗纠纷上诉至法院,总觉法官处理不公,内心无法释怀,脑海中时常会浮现报复社会的邪恶念头,但很快又被自己说服。患者现已退休,十分享受退休生活,在家做一些喜欢的手工活,不喜欢被人管束,也不愿外出与人交流。患者无特殊嗜好,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易感冒,咳嗽迁延难愈,时常觉胸闷气短,以每年冬春交替时明显,双眼易干涩不适,双脚易出汗,怕热。

西医诊断:肩周炎;中医诊断:肩痹;五行诊断:木。穴位有双侧者,均取双侧,针灸治疗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诊疗详情:一诊(2017年11月18日):祛邪治疗,穴取: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操作:浅刺皮肤,针身与皮肤角度<45°,观察厥阴俞、心俞有少量红斑,留针30 min,红斑退尽行泻法出针。针灸木的原穴(穴取丘墟、太冲,每穴先行无瘢痕麦粒灸,然后直刺以补法出针,不留针。下同)。二诊(2017年11月24日):患者诉一诊治疗后,心情明显放松,满脑子不断浮现的邪恶念头减少,胸口压迫感也明显缓解。治疗:纠夫妻不和,穴取至阴、复溜、太溪、中封、腕谷、神门,只针不灸,针灸木的经气转化穴(中封、光明,下同)。三诊(2017 年12 月1 日):患者胸闷症状减轻,予神阙隔盐灸3 壮,针灸木的原穴。四诊(2017 年12 月8 日):针灸穴取肝俞、胆俞,木的原穴,治疗后患者自觉身体轻松。五诊(2017 年12 月15日):针灸穴取膏肓,木的原穴。六诊(2017 年12 月22日):针灸穴取期门,木的原穴,治疗后患者眼睛干涩好转。七诊(2017年12月29日):患者咳嗽加重,左上肢肩关节疼痛无明显缓解。患者平素咳嗽难愈,现脉象提示肝、肺经脉交接阻滞,予通肝/肺阻滞,针灸穴取期门、中府、身柱、木的原穴。八诊(2018 年元月5日):患者咳嗽明显减轻,出现口苦症状,脉象提示三焦经与胆经交接阻滞,予通三焦/胆阻滞,穴取耳和髎、瞳子髎、筋缩、木的经气转化穴。九诊(2018年元月12日):予神阙隔盐灸3 壮,针灸木的原穴。十诊(2018年元月19 日):穴取肝俞、胆俞、木的原穴。十一诊(2018 年元月26 日):穴取魂门、木的原穴。十二诊(2018 年3 月1 日):患者自觉左侧肩关节疼痛转为酸胀,活动度扩大,穴取木的时令穴(足临泣、大敦,下同)。十三诊(2018 年3 月9 日):患者咳嗽加重,伴咽痒,穴取天突、木的原穴。十四诊(2018年3月16日):患者咳嗽未见好转,重新祛邪,取木的原穴。十五诊(2018 年3 月22 日):患者自觉眼睛突然明亮了许多,咳嗽好转,取膏肓、木的时令穴。十六诊(2018 年3 月30日):患者左侧肩关节疼痛酸胀症状改善,左上肢上举正常,后伸略受限;无胸闷、咳嗽,眼睛略干涩不适。穴取肝俞、胆俞、木的原穴。此后治疗周期改为2 周1次,继续治疗10 次,左侧肩关节运动完全恢复正常。后调整为每 2~3 个月治疗一次。2021 年 2 月 25 日复诊,患者自诉近三年春冬季交替时咳嗽未发作,体力明显好转,左侧肩关节活动自如。现帮助亲戚照顾小孩,生活上经常有磨擦,但自己能很快地调整好情绪。

按语:肩痹为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症状严重困扰人们生活,大部分患者常规针刺治疗效果明显,少数人久治不愈,患者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科。五行针灸注重人的整体性,病案书写参照中医平行病历[20]记录法。五行感知:患者单身,长期与父亲同住,现父亲去世,认为与医疗救治不当有关,情绪致病因素明显。诉说病情时,患者对失去父亲及自己长期照顾父亲的辛苦,丝毫未透露出需同情、理解之意,更多表达的是一种愤怒,条理清晰,声音中带有明显的呼声。动作迅速,步伐轻盈,伴随的肢体语言多;皮肤淡绿色,气味青草味。四诊合参,五行诊断:木。一、二诊后,患者自觉情绪明显好转。继续治疗至十六诊,左上肢肩关节疼痛明显改善。后改为2 周治疗一次,患者胸闷、咳嗽、眼睛干涩等症状逐步缓解。后坚持治疗,频率2~3 个月一次。近三年冬春季咳嗽未发作,左上肢肩关节活动自如。本案例抛开了症状层面枝蔓,以护持一行“木”为主线展开治疗,临床思路清晰,选穴精简。通过对护持一行的不断扶持,患者在肝、在筋、在志、在目的一系列症状逐步好转直至痊愈,体现了以五行为纲的中医的整体论治。此案例中患者木行的各方面证候依次改善,治疗上避免了当前中医临床中受西医诊断约束的“头痛医头”的局部思维,体现了中医经典临床的传统思路。同时,五行针灸医案记录采用了突出人文关怀的叙事医学平行病历,在五行针灸临床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为全面推广五行针灸,构建五行针灸标准病例开启了新思路。

3 结 语

“身心同治”的五行针灸的回归顺应了时代需求,具有经济、简便的优点,因其独特的诊疗思路与良好疗效,使得它迅速聚集了一批追随者。加之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广大的民众相信并认可针灸,愿意主动寻求针灸帮助,促进了五行针灸在中国的发展。五行针灸的临床应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出于对这门古老针法的挚爱,故不揣浅陋,对这一未知领域进行探究,以期抛砖引玉,还望同道指正。

猜你喜欢

原穴肩关节针灸
从原穴角度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研究思路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纪青山教授从脏腑辨证结合原穴治疗原发性痛经
浅议原穴理论及临床应用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肩关节生物力学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