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喷煤管内壁耐磨性差的原因分析
2021-07-09吴月龙毕丽燕葛宪伟
蒋 鹏,吴月龙,毕丽燕,葛宪伟,吴 艳
(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271100)
1 前 言
喷煤是将煤粉通过喷煤管径直吹管喷入高炉风口,喷煤管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喷煤管容易破损,破损后导致喷出的煤粉射流改变流动方向,对高炉风口直接冲刷,造成风口损坏、影响生产。一般来说,喷煤管使用寿命在2 个月左右,最低不少于1 个月,某高炉喷煤管近期出现频繁破损的故障,为查明原因,取样进行分析。
2 试验方法
1)宏观检测,对样品进行宏观形貌分析并借助SZ61TR体视显微镜进行局部形貌分析。
2)化学成分检测,在送检试样上截取化学成分试样,用SPECRTOLAB M10 型光电直读光谱仪对试样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3)金相分析,对送检试样截取金相试样磨制、抛光,在GX51金相显微镜上进行金相检测。
4)电镜能谱分析,使用Sigma 500 场发射电镜进行电镜能谱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宏观检测
送检样品外径约25 mm,外壁锈蚀严重,内壁磨损严重,向一侧磨出弧形凹槽,剖开后对内表面放大30 倍进行观察发现,内壁较为光滑部位存在少量点状凹坑,磨损明显部位存在大量粗糙的凹坑及沟状磨损痕迹,凹坑中分布大量锈蚀颗粒物。
3.2 化学成分检测
根据协议要求喷煤管材质为06Cr25Ni20,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见表1,参照GB/T 20878—2007,各元素含量符合国标规定范围。
表1 样品化学成分检测结果 %
3.3 金相检测
沿样品轴向截取金相样品,磨制、抛光后进行非金属夹杂物检测,发现样品仅存在少量C类夹杂物,级别0.5级,夹杂物控制较好。
沿样品径向截取金相样品,磨制、抛光后对内壁部位进行金相观察,结果见图1,内壁磨损严重部位存在深度约50 μm的网状裂纹,内壁较光滑部位存在深度约30 μm的凹坑,凹坑周围伴有轻微的网状裂纹存在。经苦味酸盐酸溶液腐蚀后发现,样品基体部位组织为奥氏体组织,晶粒度为5.5 级。网状裂纹基本位于奥氏体晶界部位。
图1 金相检测结果
3.4 电镜能谱检测结果
对内壁靠近裂纹部位的金相样品进行电镜能谱观察,结果见图2,晶界部位C、O 元素含量较高,Cr、Ni元素含量较低,此外有一定量的Cl元素存在。
图2 内壁金相样品电镜能谱分析结果 %
4 样品化学成分检测结果分析
样品化学成分检测结果知,各元素含量符合国标要求;夹杂物检测结果知,样品存在少量的0.5级C 类夹杂物;样品基体部位金相检测结果知,组织为奥氏体组织,组织状态正常。由此可知喷煤管本身无制造问题。
对样品内壁部位进行金相检测知,磨损严重部位存在严重的网状裂纹,裂纹位于晶界位置,为晶间腐蚀的特征。此外,平滑部位也有网状裂纹脱落形成的凹坑。电镜能谱分析发现,晶界部位Cr 元素含量低于基体Cr元素含量,为典型的贫铬现象。喷煤管靠近风口温度一般要求在400 ℃以内,但是实际作业的区域温度一般在400~600 ℃范围内,虽然06Cr25Ni20 属于耐热不锈钢范畴,可适用于1 000 ℃以上的作业环境,但是,一般来说奥氏体不锈钢的敏化区间为450~850 ℃,在此温度区间内长时间停留,晶粒内的Cr元素扩散能力增强,极易使晶界贫铬出现晶间腐蚀。
喷煤是经喷煤管在氮气作用下高速喷入高炉内,煤粉在喷煤管快速运动对内壁造成冲蚀,由于内壁发生晶间腐蚀,在煤粉冲蚀下发生晶间腐蚀的内壁表层会被率先冲刷掉,造成喷煤管内壁减薄。在高温及煤粉高速冲蚀长时间作用下,喷煤管内壁会逐渐减薄直至穿透。
此外,电镜能谱检测还发现晶界存在一定含量的Cl元素,由于Cl离子体积较小,极易破坏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使得晶界出现贫铬现象,会进一步加剧腐蚀现象的发生。经查询,Cl离子应为洗煤所用水中的,洗煤过程中附着在煤粉中进入喷煤管。
5 结 语
喷煤管材料本身没有问题,出现耐磨性能差是由于备件长时间在敏化温度区间停留造成晶间腐蚀、煤粉高速冲蚀造成的,煤粉中残余的Cl 离子也会对喷煤管内壁造成腐蚀、减薄。
为提高喷煤管的耐磨性,应在两个方面开展工作:避免使用Cl 离子含量较高的水进行洗煤作业。严格控制喷煤管的作业温度,使其控制在400 ℃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