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研究

2021-07-09兰腾飞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11期
关键词:盈利收益率商业银行

兰腾飞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1121)

一、引言

互联网借贷中的代表P2P 信贷、近年来流行起来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及其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使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形成了中国当下的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受到了负面冲击。我国银行存款增长速度从2014 年起逐渐走低,截止到2015 年,一小部分商业银行存款出现负增长的现象。贷款的增长速度不断走低,并且利差收益逐渐下降。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主要凭借的是其交易速度快、成本低、系统效率高等优点。商业银行开始加强电子化建设、互联网经营,并且促使银行主动开展新的业务,改善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因此,有必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盈利的机理和方式,对改善当前银行发展停滞问题有着极大帮助。

二、关于互联网金融及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盈利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国外学者FranklinAllen(2002)认为互联网金融的萌生,替代了商业银行在资金融通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使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收到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金融脱媒”的现象。这一理论在当时的美国十分适用,因为当时的美国经济发展迅速,计算机技术有了几次很大的进步,这确实使金融机构出现了金融脱媒的现象。“金融脱媒”改变了银行的格局,某些运营劣质的银行因为经营不善,无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而倒闭,一些优质的银行在竞争中得以生存。

当下普遍得到的结论是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是相互替代的关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定会使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削弱。国外的学者Mary J(1997)通过对银行及金融业务的分类讨论,互联网的发展势必会加大两者的竞争关系。Ezra(2001)通过对600 家银行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互联网金融已经会给证券、债券、银行经营带来负面冲击。Brown(2005)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着正向关系。Chen(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使未来的社会以第三方支付为主要形式。

国内学者与外国学者观点一致,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存在着“金融脱媒”的现象,与商业银行成为金融市场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李永刚(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巨大,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创新投入,盈利多元化。李耀东(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受益最大的是民众,民众可以降低自己的借款成本,也可以获得更多信息,金融系统被迫更加透明化,实现金融系统信息对称。吴晓灵(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功能发生本质改变,所以说它是金融发展的润滑剂。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机理分析

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本文选取了采取每家银行的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Assets,ROA)来衡量的方法。ROA 的含义是单位资产形成的净利润值,我们可以用公式来衡量,ROA 是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值。

互联网金融即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中介的丰富,在互联网的依托下借助数据及计算的云功能,实现金融体系的构建、金融平台的形成、金融服务功能的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的补充。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金融中的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以及网络借贷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通过平台经济增加银行利息支出

图1 存款流程

对于第三方支付,在进行相关结算时一般都是指定唯一的一家银行。其中的备付金要存在商业银行的指定账户,时间一般为一年。所以说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将零散的资金累计,从而再将资金运用在银行的定期存款上,从而银行的活期存款会减少,而定期存款会增加,从而银行的利息支出增加。在利润表的体现上是总成本的增加,净利润也相应的减少,该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指标就会下降。从而可以得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减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2.互联网金融利用金融中介上的优势使银行利差收入减少

互联网金融通过使用大数据及其计算机技术,以完善的风险等级评估,实现了对采集数据、处理数据、运用数据的相关成本缩减,并且过程客观、精准,较为传统、主观的商业银行运行模式有着不小的优势。同时,互联网金融当前拥有客户信息记录、评估系统,减少了双方的违约可能性。互联网金融较好地解决了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利率市场化。P2P 网络借贷出现之后,让客户有了新的选择,导致银行的借贷款业务受到负面影响,相关的借贷款额会减少,利差收入也会相应减少,从而影响银行利润。

3.互联网金融利用长尾效应吸引客户转移减少银行收入

过去的金融机构普遍认为80%的利润来源来自20%的客户,加上管理力度不足和销售强度不够,传统的互联网机构会重视那20%客户的开发,与此同时,80%的借贷款额小的客户的需求未得到满足。 互联网金融依靠长尾理论,重视传统银行业忽视的小微企业、用户,通过快速、便捷、高效的方式帮助他们获得所需的服务。通过此种方式,连接起弱势的借贷方,利用长尾效应攻占金融市场。

四、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描述性分析

1.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 采用变量指标及其符号

首先,对变量进行统计描述,观察变量的范围,平均水平及波动情况。对2013 年~2017 年各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非利息收入占比、第三方支付、存贷款比例、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成本收入比、资产规模、GDP 增长率做描述性统计,得到各个变量的最小最大值、均值和标准差。输出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描述性统计表

由表2可知,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最大值为1.757%,最小值为0.586%,这符合当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其中最小值0.586%是2015年中国建设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当年中国建设银行盈利能力十分不理想。1.757%是2014 年的贵阳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当年贵阳银行盈利高,加上自身体量小,所以创造了上市银行近5 年资产收益率的新高。

2013 年~2017 年第三方支付交易额以一个飞速增长的趋势上涨,短短5 年,便增长了十倍多,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之快。

2.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分析变量间两两的线性相关关系,对总资产收益率、非利息收入占比、第三方支付、存贷款比例、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成本收入比、资产规模、GDP 增长率做相关分析,得到各变量的pearson 相关系数及系数的显著性。输出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变量相关性表

由表3可知,ibi 和ROA 的相关系数是负的,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核心变量第三方支付交易额与总资产收益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五、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1.选取变量

被解释变量选择资产收益率,核心解释变量选择第三方支付交易额。资产规模(inta)用取对数的商业银行资产表示。流动性水平(dpr)采用银行存款总额与贷款总额的比值来表示。风险水平(npl)选取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指标。资本充足率(car)作为评测商业银行的资金的稳健程度。经济发展水平(ggdp)为中国GDP 年度增长率。

2.数据选取

选取32 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 年~2017 年5 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Choice 数据库,个别缺失数据通过查找商业银行年报获得。宏观控制变量数据来源于CEIC 数据库。

3.模型选择

为了探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非息收入的影响,采用2013 年~2017 年32 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总资产收益率、非利息收入占比分别作为因变量,第三方支付为自变量,存贷款比例、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资产规模、Gdp 增长率分别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y=α+α1*inta+α2*dpr+α3*npl+α4*car+α5*ggdp+α6*ibi+ε

4.回归分析

(1)多重共线性检验

表4

通过表4变量inta、dpr、npl、car、ggdp、ibi 的VIF 分别为1.26、1.37、1.65、1.19、2.34、1.96,均小于10,所以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2)自相关的检验和处理

Durbin-Watson d-statistic(7,160)=0.9042526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dw 不在1.8-2,存在自相关性。所以进行自相关修正,结果如下:

Durbin-Watson statistic(original) 0.904253

Durbin-Waston statistic(transformed) 1.936152

(3)主回归分析

表5

可以看到第三方支付数额与资产收益率呈负相关关系,在1%下显著。当第三方支付数额越大,资产收益率越小;当第三方支付数额越小,资产收益率越大。这符合之前的假设,第三方支付交易额的增加的确会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六、建议

1.针对平台效应开发特色服务

加强资金在商业银行的周转时间,增强客户黏性。对于已有客户,进行精细的处理和分类,将客户群体和其常购买的理财产品联系起来,并且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如果是已工作的客户,为其安排高额度的借贷款;如果是在读大学生,为其安排小额度的借贷款。

2.针对金融中介理论提高互联网技术,重构支付平台

互联网金融通过自身的优势,成为了有竞争力的金融中介,银行遇到了强劲的对手。面对挑战,银行应该向互联网金融学习,学习互联网技术,并且开展类似于第三方支付的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并且凭借自身线下网点的优势,让银行开展的支付平台慢慢发展起来,从而增加网络支付额。这一过程也促进了银行本身的技术革新,对银行的管理及其运营有着很大的帮助。

3.利用长尾效应注重客户的开发和维护

互联网金融依靠长尾理论,重视传统银行业忽视的小微企业、用户,通过快速、便捷、高效的方式帮助他们获得所需的服务。通过此种方式,连接起弱势的借贷方,利用长尾效应攻占金融市场。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如此情势之下,银行不能够只盯着对公的贷款业务,应该积极拓展业务人群,开展个人相关业务,使盈利更加多元化。

猜你喜欢

盈利收益率商业银行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不盈利的扩张都是徒劳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