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护理人员对雾化吸入治疗应用现状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

2021-07-09陈晓刘佩佩卢旭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医学科操作技能神经外科

陈晓,刘佩佩,卢旭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江苏 无锡,214000)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因手术麻醉、术后脑部创伤所致意识功能障碍及长期卧床等引发其肺内气体置换障碍,造成痰液滞留,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增加其脑部水肿的发生风险[1]。雾化吸入治疗是临床用于改善患者呼吸道排痰和咳嗽、降低痰液黏稠度的常用治疗手段。雾化吸入装置根据气体射流的工作原理,将药液进行抽吸加压后雾化形成微小药液雾滴和雾粒,悬浮于气体中,经口鼻吸入的方式进入患者的呼吸道和肺部进行药物沉积,从而达到呼吸道湿化和病灶治疗的目的[2]。重症患者病情多复杂,且危急危重,需相关护理人员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熟练的护理技能技巧[3]。本研究旨在调查我院神经外科与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对雾化吸入治疗应用现状及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就职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的15名神经外科护士和28名重症医学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 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② 在本职岗位的工作经验≥1年;③ 知悉调查目的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 进修或正轮转岗位的护士;② 护理专业实习学生。

1.2 调查方法

课题组根据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文献数据检索、神经外科和重症医学科专家函询意见等,针对护理人员、雾化吸入、应用现状、认知及态度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经讨论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问卷调查网站“问卷星”将本次问卷内容自动生成问卷链接,并设置1个手机IP,仅限问答1次且完成所有条目填写方可提交。由神经外科护士长将问卷链接发放至每位参与调查的护士,并确保每位被调查者收到问卷。本次调查采用匿名填写形式进行线上作答。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共43份,有效问卷4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问卷共包括4个部分,分别从雾化吸入治疗的认知、态度和实操技能方面对神经外科和重症医学科护士展开调查,答案加权得分越高提示相关态度、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越好,具体内容如下。① 一般资料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和职称。② 认知情况调查:该部分共10个条目,以单项选择题形式存在,每题设置4个选项,有且仅有1个选项为正确答案,统计回答的正确率;以护士的基本信息作为自变量,统计分析科室护士的基本情况与对雾化吸入治疗知识了解情况的相关性。③ 态度情况调查:该部分共7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5个选项,其选项对应的分值分别为1~5分,总分7~35分,分数越高提示态度越积极;以护士的基本信息作为自变量,统计分析科室护士的基本情况与对雾化治疗态度的相关性。④ 临床实操情况调查:该部分共5个条目,包括口腔清洁、翻身拍背、治疗后清洁等;由科室护士长担任考官,按照问卷统一指导语对雾化吸入治疗现场操作过程中被考核者的实际操作进行打分,每个条目20分,考核分数≥60分即为达标,并由考官确认核实,以统计考核达标率的形式了解科室护士对雾化治疗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本问卷信效度为0.876,Cronbach’s α为0.845。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纳入43名神经外科和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其中女性护理人员41名(95.35%),男性护理人员2名(4.65%);年龄23~49岁,平均年龄为(32.47±8.93)岁。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纳入调查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n=43)

2.2 认知情况调查

本次纳入调查的护理人员共有39名(90.70%)接受过雾化吸入治疗知识培训。所有参与者的雾化知识作答准确率均>80.00%,尤其是雾化治疗连接的设备和传统“呼三联”药物的回答正确率较高,见表2。将一般资料中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和职称作为自变量,与对雾化吸入治疗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雾化治疗知识的认知情况与其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2 纳入调查护理人员对雾化治疗知识了解情况(n=43)

表3 护理人员认知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3 态度情况调查

本次纳入调查者根据自身实际,针对培训工作、健康宣教及操作技能指南等内容,选出符合自身对雾化治疗相关工作的最真实的评分项,其态度总得分均高于30分。其中,38名(88.37%)护理人员赞同雾化吸入治疗相关工作的开展并表示将积极参与。将一般资料中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和职称作为自变量,与对雾化治疗的态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雾化吸入治疗的态度得分与其职称呈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 护理人员态度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4 临床实操情况调查

本次纳入调查者在实操调查中的达标率均>90.00%,且全员掌握雾化治疗前后协助患者口腔清洁的实践操作,掌握度较高,见表5。

表5 纳入调查护理人员雾化治疗临床实操情况(n=43)

3 讨论

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药量小、见效快、安全性高和局部作用性强等优势,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工作中。雾化吸入将治疗药液雾化成为细小颗粒作用于患者气道,可有效湿化呼吸道,使痰液变稀,进而促进排痰,确保呼吸道畅通,改善患者肺部及气道换气功能[4]。有研究[5]显示,雾化吸入操作不当会导致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急促等不适症状。因此,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提高其关于雾化吸入相关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程度,有助于护理人员正确协助患者进行雾化吸入,增强雾化吸入治疗的安全性。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43名护理人员中,共有39名(90.70%)接受过雾化吸入治疗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未达到知识和技能全员普及,培训工作有待提高。本调查将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与对雾化吸入治疗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雾化吸入治疗的认知水平与其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说明护理人员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越好。近年来,雾化吸入治疗引起众多医务人员的重视,陆续出台了针对儿科及药物管理方向的专家共识。因此,在后续的培训工作中,需加强本院对各科室,尤其是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关于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的学习及规范性实操的培训,可通过知识和技能掌握度较好的护理人员带动全员,落实本院全体护理人员关于雾化吸入治疗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内容[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8.37%的护理人员认为雾化治疗的相关培训、教育、评估等工作极为重要,且非常赞同上述工作的开展并保持积极参与的态度。对护理人员基本情况与雾化吸入治疗工作态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职称与态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提示护理人员的职称越高,态度越积极,对雾化吸入治疗培训工作及规范化管理的自我要求更高。护理人员的职称高低与其知识掌握情况、工作经历、临床经验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职称高的护理人员接受到的培训与临床实践经验更为丰富,具备相对成熟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可与依从性差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和健康宣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对患者雾化治疗前后的口腔评估、面部清洁及呼吸训练指导的操作达标率均高于90%,整体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少数护理人员对雾化吸入治疗的操作流程不熟悉,无法兼顾治疗细节,有待进一步强化培训和操作技能。有研究[8]表明,对雾化治疗的规范化管理,不仅仅包括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还包括环境管理、物品管理等。因此,需积极开展规范化的技能操作宣教与普及,提升雾化吸入治疗相关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

4 小结

本次调查纳入我院神经外科与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人员,分别从态度和操作技能层面对护理人员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雾化吸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较好,工作及参与的态度积极。在后续工作中,需落实我院全员对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的学习及规范性实操的培训。本次调查仅局限于我院部分科室,故后期需针对多科室、多区域、多样本量和多研究中心展开调研工作,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认知水平及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猜你喜欢

医学科操作技能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教育在中国“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现状
标准化病人在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和应用
检验医学科专业基地教学查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汽车驾驶操作技能的“教与学”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必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