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行化学药物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响

2021-07-09朱月霞沈海华刘丹韩晓霞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2期
关键词:压豆耳穴恶心

朱月霞,沈海华,刘丹,韩晓霞

(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日间放化疗中心,江苏 南通,226361)

结直肠癌是胃肠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1]。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辅助治疗方式,其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其临床症状。但由于化学药物毒性较强,极易使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进而导致其食欲不振、营养缺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2]。随着近年来中医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热奄包、耳穴压豆、穴位贴敷和针刺等中医干预方式被应用于临床,且已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其具有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对于缓解化疗引发的恶心和呕吐具有积极作用[3-4]。本研究将耳穴压豆与穴位贴敷联合应用于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中,旨在探究该干预方式对患者恶心和呕吐等情况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于南通市肿瘤医院接受化疗的9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研究在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纳入标准:① 符合结直肠癌相关诊断标准[5],且经计算机体层成像和病理学检查确诊;② 无放射治疗和化疗史;③ 预计生存期>3个月;④ 年龄≥18周岁;⑤ 无沟通障碍。排除标准:① 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肾衰竭、肝衰竭或心力衰竭;② 肿瘤发生远处转移;③ 对治疗药物或医用胶布过敏;④ 伴有传染性疾病或肠梗阻;⑤ 存在精神异常或精神系统疾病史;⑥ 临床资料缺失。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2组,每组46例。2组间肿瘤类型、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护理至化疗结束,具体内容如下。① 化疗前: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疾病宣教和化疗知识讲解,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对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心理干预;对存在轻微焦虑或紧张等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与其分享一些保持心情愉悦的方法;告知患者于化疗前2 h禁食、多喝水。② 化疗中:于化疗过程中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或相声等来分散其注意力,指导其进行深呼吸训练以缓解紧张情绪,同时给予其鼓励和肯定;叮嘱家属在患者化疗期间尽量满足其需求,并采用聊天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③ 化疗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告知其发生脱发、恶心和呕吐等属于正常反应;对于呕吐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遵医嘱给予口服止吐药物;嘱患者以进食清淡、高营养和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食物为主,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可多食用一些酸性食物,例如山楂、西梅和橙子等以缓解恶心等不良反应。

1.2.2 穴位敷贴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穴位敷贴,从化疗第1天开始至化疗3 d后。具体内容如下:患者取平卧位,护士使用碘伏对其足三里和内关穴进行常规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将药物(丁香、桂枝、胡椒、青皮和白芥子研磨成粉末,与新鲜姜汁混合成糊状)贴敷在上述穴位上。贴敷面积为2.0 cm×2.0 cm,贴敷厚度为5 mm左右。在贴敷完成后使用医用纱布进行固定,再对各穴位进行轻轻按揉,嘱患者或其家属每隔2 h按揉1次,3 min/次。

1.2.3 耳穴压豆法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予以耳穴压豆法,从化疗第1天开始至化疗3 d后。护士取患者的胃、内分泌、交感、脾、大肠和三焦对应的耳穴进行耳穴压豆治疗,使用探针对选取穴位进行刺激;使用75%乙醇对患者的耳郭进行消毒,取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于上述穴位,将两指分别放置于耳郭的正面与背面,进行适当按压,以患者出现酸胀感为宜,持续按压20 s左右,间隔一段时间后继续按压,每次按压持续时间为10 min左右,每天2次。

1.3 观察指标

①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抗肿瘤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6]对患者化疗1 d和3 d后的恶心和呕吐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标准为:无胃肠道不适情况计0分;轻微恶心、但无呕吐症状,未影响正常生活计2分;呕吐频率为1~3次/d,但无需给予特殊处理计4分;呕吐频率为4~6次/d,明显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需给予对症处理计6分;呕吐频率>7次/d,难以控制且需静卧、静脉输液计8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恶心和呕吐的情况越严重。② 于化疗1 d和3 d后通过Karnofsky功能状态(KPS)[7]评价2组患者的健康状况,KPS评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得分与患者的健康状况呈正相关。③ 于化疗结束时根据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中的评价标准和中医症候积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其中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且中医症候评分较化疗1 d后明显减少>65%判定为显效;症状和体征有改善,且中医症候评分较化疗1 d后减少>35%判定为有效;症状及体征没有改善或有加重,中医症候评分较化疗1 d后减少≤35%或有所增加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8]。④ 记录患者在化疗期间白细胞减少、脱发及红细胞减少等的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恶心、呕吐情况和健康状况比较

化疗1 d后,2组间恶心和呕吐评分、KPS评分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化疗1 d后相比,2组在化疗3 d后的恶心和呕吐评分均降低(P均<0.05),KPS评分均升高(P均<0.05);观察组在化疗3 d后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恶心和呕吐评分、KPS评分比较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较高(P<0.05),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2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白细胞减少、胃肠道不适、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间血小板减少、脱发及红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4。

表4 2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结直肠癌的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其与饮食、遗传和环境等均具有密切关联[9]。手术是当前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切除病灶,术后辅以化疗可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进而延长其生存期,有效改善其生存质量。但是化疗易引发患者发生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加重其负性情绪,降低其化疗依从性。因此,寻找有效方式减少化疗后发生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对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尤为重要[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化疗1 d后相比,2组在化疗3 d后的恶心和呕吐评分均降低(P均<0.05),KPS评分均提高(P均<0.05);观察组在化疗3 d后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由此提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相较于单纯采用穴位贴敷,更能有效降低患者恶心和呕吐的发生频率,改善其健康状况。分析其原因为,穴位贴敷是以中医为基础,结合辨证论治的原则,将中药贴于人体特定穴位上,其中,足三里可起到缓解腹胀、呕吐及胃痛的功效,内关可有效改善胃痛和呕吐症状[11]。耳部与全身经脉具有密切联系,刺激耳穴可有效调理其对应的脏腑功能。张金花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刺激耳穴,可通过抑制迷走神经进而减少胃肠道腺体分泌,进而缓解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本研究在耳穴压豆中选用的交感穴对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具有明显效果,其可缓解内脏痉挛,缓解恶心和呕吐症状;胃穴起到降逆止呕的功效;大肠、脾穴具有止呕和镇痛的功效。通过王不留行籽刺激上述穴位,起到良好的调节脏腑功能、运行气血、疏通脉络的效果,从而缓解化疗引发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健康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白细胞减少、胃肠道不适、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这提示耳穴压豆与穴位贴敷联合应用对减少结直肠癌患者在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明显效果。中医学认为化疗易对机体胃肠、脾脏造成损伤,导致中焦寒热错杂和浊阴不降,进而引发干呕[13]。耳穴压豆可发挥调理脏腑、舒经通络、镇静止呕的作用;配合穴位贴敷内关和足三里穴,可起到平衡阴阳、和胃降逆的作用[14-15]。故将耳穴压豆与穴位贴敷联合应用,对于减少化疗引发的不良反应和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明显效果[16]。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耳穴压豆与穴位贴敷可缓解行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恶心和呕吐情况,提升其健康状况和临床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压豆耳穴恶心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题出的太恶心
做题做恶心
“豆豆”压耳祛小病
“豆豆”压耳祛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