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贴敷联合艾灸对腰腿痛患者的护理效果

2021-07-09吴燕莲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2期
关键词:腰腿痛艾灸穴位

吴燕莲

(梅州市梅县区中医医院 护理部,广东 梅州,514700)

腰腿痛属慢性疼痛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腰部与腿部疼痛为主,且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临床特征。该疾病在搬运工、机关工作人员等体力劳动和长期伏案工作人群中较为多见,这或与长期慢性劳损、坐姿不良等因素有关[1]。中医认为腰腿痛属“腰痛”范畴,治则散瘀、温经、止痛。中药贴敷可运用温通效应,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2]。艾灸为中国传统物理疗法,可运用经络、腧穴的传导功能增强药物吸收,进而可促进炎症和水肿吸收,提高痛阈,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药贴敷联合艾灸的临床护理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梅州市梅县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腰腿痛患者,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纳入标准:① 经MRI、X线片等检查确诊为腰腿痛;② 均存在活动受限、疼痛等临床症状;③ 均行保守治疗;④ 住院时间≥1个月。排除标准:① 既往有腰腿部位外伤史;② 既往存在相关手术史;③ 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沟通。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和损伤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自入院开始至出院前1 d)。① 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可组织同类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知识讲解。运用PPT、短视频等多元化的方式为患者详细介绍腰腿痛的相关知识,包含疾病类型、病理机制、日常注意事项、后续护理措施实施的必要性及实施流程等。② 心理干预:护理干预期间,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其主诉,在明确其需求的同时掌握其心理状况,及时为其疏解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每隔15 d开展1次同类患者之间的病友交流会,所有参与患者以发起人为中心围坐一圈,主持人进行引导,鼓励患者积极发言,将自身在治疗及护理期间的感受及良好经验进行口述,然后由主持人查漏补缺并总结。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应与患者家属进行适当沟通,及时了解其需求。③ 饮食指导:参照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可适当增加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过凉、过咸的食物,日常饮食也要以清淡为主,且保证日常饮水量。④ 康复训练:康复理疗师或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前,可先通过主治医师、家属及患者主诉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切实需求,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制订康复训练计划。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腰部功能恢复为主,包含核心肌群、腰椎牵引等,20~30 min/次,2次/d即可。膝关节炎患者以腿部功能恢复为主,包含等速肌力训练、重力摆动器等,每次20~30 min,2次/d即可。在行康复锻炼时护理人员应在旁协助,及时纠正患者错误动作。⑤ 穴位按摩:医护人员还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通过适当力度对患者的特定穴位进行按摩。腰腿痛患者按揉肾俞、足三里、环跳和腰腧穴等,每穴2 min合并颈肩痛患者追加按揉大椎、肩髎、肩井和合谷穴等,每穴2 min;睡眠不佳者睡前泡脚,点按神门、三阴交和百会穴等,每穴2 min。⑥ 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1 d,告知其定期复查,并与患者及其家属互留电话、微信和QQ等联系方式出院1个月后回院随访。

1.2.2 中药贴敷联合艾灸疗法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贴敷联合艾灸疗法(自入院开始至出院前1 d)。中药贴敷主方:独活、川芎、伸筋草、海桐皮和路路通等打成粉。配方:果糖、凡士林、水。按比例制成药膏,微波炉加热至40℃,置于腰痛部位,每次热敷20 min,1次/d即可。艾灸:艾条灸于双侧肾俞、腰阳关和命门等部位,每次20 min,1次/d即可出院1个月后回院随访。

1.3 观察指标

① 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颈、肢体功能及肌力正常,可参与劳动及工作即为显效;颈、肢体功能有所改善,且疼痛症状改善即为缓解;症状功能无改善即为无效[4]。显效、缓解计入总有效率。② 对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和比较。③ 使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对患者的疼痛变化、腰椎功能变化分别进行评价,分值分别为0~10分、0~29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腰椎功能障碍越轻微[5]。④ 使用Barthel指数(BI)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佳[6]。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效果比较[例(%)]

2.2 2组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3 2组VAS、JOA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间VAS、JOA评分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干预10 d和1个月后,2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2组VAS、JOA评分比较分)

2.4 2组BI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的B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10 d、1个月后,2组的BI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5。

表5 2组B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腰腿痛的发展主要与慢性劳损、软组织急性损伤、炎症反应等有关。当局部韧带、肌肉等组织受长期劳损影响时,会逐渐发生软骨损坏,诱发红肿疼痛,并对脊椎稳定性、平衡性及灵活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若不及时予以干预,可逐渐形成腰腿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7]。腰腿痛属中医“腰腿痛”“腰痛”等范畴,其病理机制主要为跌扑损伤、劳欲太过等。中药贴敷联合艾灸操作较为简单,且温度与时间均具有可控性,受环境与机械影响较小,且几乎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8]。中药贴敷为中医传统外治法,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而该种治疗方式主要是利用温度,促使药气随热力逐渐散发,以减轻临床症状,控制疾病进展[9]。中药贴敷中所用独活可抵抗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生成,同时还可对机体免疫进行有效调节,发挥良好抗炎效果;川芎可通过减少机体内血脂质过氧化物生成,避免其于机体内过度聚集,进而可抗自由基;伸筋草可通过对机体内各种血清因子进行有效调节,改善机体内细胞因子水平,进而可发挥抗炎效果,避免炎症反应进一步损伤机体组织而加重病情[10]。艾灸可通过点燃艾叶,促使银针感知到一定热量,并将此热量用于特定穴位,通过银针的传导性,将其传递至皮下组织[11]。借助温热刺激,松解局部皮下粘连肌肉,恢复痉挛闭塞血管,改善气血不通等病症,可促使受损组织恢复[12]。本研究针对腰腿痛患者予以中药贴敷联合艾灸,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中药贴敷联合艾灸可提高腰腿痛患者的临床效果,缩短其疼痛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分析原因为,中药贴敷中对药膏进行充分加热,可通过药物温热、蒸汽穿透,促使皮肤毛孔扩张,并通过毛孔将中药成分充分吸收,进而可起到疏松关节经络、活血通络的作用;在穴位贴敷的基础上应用艾灸,可利用艾灸的热刺激,将热力逐层传递至皮下神经,激发气血流通,进而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13]。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10 d、1个月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JOA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明中药贴敷联合艾灸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其腰椎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为,中药贴敷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或体表穴位,促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患者新陈代谢[14]。艾灸通过温通效应对特定穴位的皮下条索状、节结状物产生刺激作用,进而达到节段性镇痛的作用,改善患处的关节功能,提高腰椎活动范围,进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15]。

综上所述,中药贴敷联合艾灸可提高腰腿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改善其疼痛与腰椎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腰腿痛艾灸穴位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夏季穴位养心
婆婆迷上了艾灸
千万“别”艾灸
只有做手术才能缓解腰腿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