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KAP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在中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1-07-09林萃宋菲杜玲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2期
关键词:依从性脑梗死护理人员

林萃,宋菲,杜玲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 神经内科,四川 绵阳,621900)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堵塞导致脑组织供血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1]。临床上主要以头痛、头晕、口齿不清和偏瘫等症状为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其中,偏瘫可严重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其内心会因无法接受事实而产生心理负担[2]。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着重强调护理人员通过收集基本信息、加强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改善个人生活习惯来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消除其负面情绪,缓解其精神压力,提高其内在动力,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究IKAP护理模式在中老年首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于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就诊的115例首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且本研究经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① 年龄40~80岁;② 均为首次发病;③ 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4]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④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8分;⑤ 住院时间>2周。排除标准:① 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 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异常、智力低下;③ 既往有脑血管意外病史;④ 患者及其家属不配合。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GCS评分及文化程度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6个月。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首次测量其生命体征,评估其运动功能状态及心理状态;对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其住院相关注意事项。耐心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做好病情监测,及时告知其药物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并讲解治疗后的康复训练相关知识,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识,强调护理的重要性,提高其思想认知,增强其配合度。患者出院后,积极向其交代注意事项,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

1.2.2 IKAP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 观察组患者采用IKAP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干预6个月。

1.2.2.1 收集信息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详细采集其姓名、住址、联系方式和发病情况等基本信息,了解患者对自身患病情况的了解程度及对疾病发展、转归情况的掌握程度。

1.2.2.2 知识传授 依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合理化的健康教育方案。① 生活指导:嘱患者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强调充足睡眠的重要性,告知其良好睡眠质量的重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 饮食指导:制定饮食方案,合理安排膳食,保证营养均衡,注重补充优质蛋白,多食用植物性蛋白、鱼肉和精瘦肉等,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详细为患者讲解饮食方案,分析各种类型食物的功效,增强其对食物的兴趣,提高饮食依从性。③ 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床旁指导患者深呼吸,并完成简单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包括肩肘外展、指关节的活动、上下肢的伸缩与弯曲等,运动过程中保证其肢体处于功能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运动量,包括坐立、扶床站立、扶床行走和独立行走的练习,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提高安全保护意识,避免摔倒等意外发生。同时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增加精细运动,包括抓、放等,增加穿衣、吃饭和洗漱等自我管理活动,并适当进行写字、计算等能够提高思维逻辑能力的活动。④ 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使用方法及服药时间,告知其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减量或加量。

1.2.2.3 心理辅导 护理人员全方位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安抚其不稳定情绪,定期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负面情绪,并积极鼓励患者及其家属,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4 转变观念 强化患者健康教育,使其转变思想观念,并意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及行为的弊端,从而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观念。

1.2.2.5 定期随访 出院时叮嘱患者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将饮食和运动方案、康复计划、注意事项等以纸质版或微信推送的形式发送给患者。出院后时刻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每月进行2次电话随访,每3个月进行1次家庭访视,并将随访情况告知医师,以便及时纠正并完善康复计划。

1.3 观察指标

① 护理6个月后采用自制的患者依从性评分表评价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主要包括饮食情况、运动标准、用药水平、生活习惯及随访配合程度5项内容,每项分值均计为0~20分,总分100分。其中>90分为依从性好,70~90分为依从性中等,<70分为依从性差,依从率=(依从性好+依从性中等)例数/总例数×100%。②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评估患者在护理前、护理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此量表包含面瘫、视野、感觉和意识水平等,共42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越差。③ 于护理前和护理6个月后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7]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含运动功能、躯体平衡、肌张力、记忆与思维、日常生活能力、交流、参与和情绪8个维度,各维度得分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依从率比较[例(%)]

2.2 2组神经功能比较

护理前,2组的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2组的NIHSS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NIHSS评分比较分)

2.3 2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2组间运动功能、躯体平衡、肌张力、记忆与思维、日常生活能力、交流、参与及情绪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6个月后,2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中老年突发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相关研究[8]表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是引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脑梗死引起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日常护理只注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而忽略其心理及社会功能需求。因此,采取合理且科学的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心理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IKAP护理模式是一种针对患者病情采用的个体化、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护理模式,在了解患者信息的基础上,给予其全面的知识教育,使其坚定健康信念,改变行为方式,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9]。该模式的核心内容是掌握信息、制订计划、加强教育和提高自信心,通过护理人员的不断教育来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提高其自信心,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叶芬等[10]的研究发现,IKAP护理模式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对中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实施IKAP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这提示IKAP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究其原因,首先,IKAP护理模式通过收集患者信息来了解其对目前疾病的掌握程度,根据掌握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加强对其生活习惯的教育,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并强调合理膳食的重要性,确保营养均衡,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11]。从粗略运动到精细运动的不断递进,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不断调整训练方式,强化其思维和逻辑能力的训练,保证智力与运动康复联合进行,使患者的肌肉组织及脑组织得到充分锻炼,从而改善其神经功能。其次,护理人员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之产生共鸣,缓解其心理压力,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内心抑郁情绪,鼓舞并激励患者,使其从被动改变到主动改变。同时通过不断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内在动力,使其主动转变观念,努力战胜困难。最后,护理人员通过定期随访患者,强化其健康意识,督促其开展康复训练,及时反馈并完善康复计划。IKAP护理模式从教育、心理和行动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保证其康复训练安全有序地开展,最终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12]。

综上所述,IKAP护理模式对中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猜你喜欢

依从性脑梗死护理人员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