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护理干预在肿瘤恶病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09吴建霞王美华沈王琴朱向阳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2期
关键词:预防性体力营养

吴建霞,王美华,沈王琴,朱向阳

(1.南通市肿瘤医院 内科,江苏 南通,226006;2.南通大学医学院 护理系,江苏 南通,226007)

肿瘤恶病质主要指肿瘤患者在疾病进展期间呈现出不可逆的体重丢失、食欲下降及营养状况恶化现象,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骨骼肌丢失[1]。常规营养支持对于缓解肿瘤恶病质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不佳,易导致其出现多功能损伤[2]。因此,对肿瘤患者尽早地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于预防恶病质、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预防性护理干预是通过对患者的病情和疾病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危险因素,进而针对性地给予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恶病质患者营养状况和体力状况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4~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肿瘤恶病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纳入标准:① 符合肿瘤恶病质相关诊断标准[4],且处于恶病质前期或恶病质期;② 年龄>18岁;③ 首次接受放射性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④ 意识清楚,无语言交流障碍;⑤ 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伴有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② 存在运动禁忌证。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及观察组(40例)。2组的卡氏评分、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对其行抗肿瘤治疗及常规护理,内容包括用药指导、监测血常规、出院宣教及心理疏导等。

1.2.1 常规营养支持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营养支持,持续12周。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缓解其内心陌生感,并向其介绍医护人员以提高其治疗和护理配合度。对患者予以常规营养支持,根据其饮食习惯和病情变化制定饮食方案,主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根据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遵医嘱给予其肠外营养支持。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强调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的重要性,告知其居家康复的注意事项及疾病相关知识,嘱患者家属一旦发现异常,须及时回医院就诊。

1.2.2 预防性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应用预防性护理,持续12周。

1.2.2.1 饮食指导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营养宣教,并鼓励其进行营养咨询。针对可经口进食的患者,合理制定饮食方案,每天5~6餐,少食多餐,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合理调整饮食模式,控制加工肉与红肉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避免过咸、过甜饮食;针对吞咽困难的患者,适当调整食物质地,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针对伴有口腔黏膜炎的患者,应避免食物对其口腔黏膜产生刺激。保证患者就餐时间充足、就餐环境愉快和就餐体位合适等,同时遵医嘱对其实施肠外营养或管饲营养干预。

1.2.2.2 心理干预 入院后,向患者详细介绍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若患者自知所患疾病,则给予其安慰、解释及鼓励。日常护理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有效预防恐惧、焦虑不安、绝望及伤感自怜等情绪的发生。对存在上述负性情绪的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并与患者家属配合,给予患者更多的精神支持和关爱。

1.2.2.3 运动指导 保证患者每日的运动量,运动频率为每周5次,每次30~50 min。若患者需卧床,则指导家属对患者的四肢、躯干及头颈部等开展被动运动,每天2次,每次15 min。

1.2.2.4 疼痛护理 充分遵循三阶梯止痛原则,若患者伴有癌痛,则要求其按时、按量服药。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并反馈给主管医师,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因癌痛产生抑郁情绪及厌食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 护理前和护理12周后,采用主观整体评估(PG-SGA)[5]对2组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PG-SGA包括体重丢失(0~4分)、疾病状态(0~6分)、代谢应激(0~5分)及体格检查(0~3分)4个方面,得分与营养状况呈负相关。② 于护理前、护理4周和12周后,采用WHO体力状态评分[6]评估2组患者的体力状态,总分为0~4分,得分与体力状态呈负相关。③ 于护理前、护理4周和12周后,采用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表(ESAS)[7]对2组患者的当前症状进行评估。ESAS共9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为0~10分,本研究选取食欲下降、恶心和自我感觉差3个条目进行评估,得分与当前症状呈负相关。④ 于护理前、护理4周和12周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营养状态比较

2组在护理前的PG-SGA各项评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护理12周后的体重丢失、疾病状态、代谢应激和体格检查评分均较护理前低,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2。

表2 2组PG-SGA各项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体力状况比较

2组在护理前的WHO体力状况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组在护理4周和12周后的WHO体力状况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WHO体力状况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WHO体力状况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ESAS评分比较

2组在护理前的ESAS各条目评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护理4周和12周后的ESAS各条目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ESAS评分比较分)

2.4 2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

2组在护理前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护理4周和12周后的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的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

3 讨论

肿瘤恶病质是肿瘤患者较为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8]。肿瘤恶病质不但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而且会对其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生活质量降低[9-10]。因此,做好肿瘤恶病质的预防、早期识别及干预工作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护理12周后的体重丢失、疾病状态、代谢应激和体格检查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均<0.05),提示预防性护理可有效改善肿瘤恶病质患者的营养状态。分析原因为,预防性护理中护理人员注重肿瘤恶病质的演变规律,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合理展开早期预防和干预,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营养状况[11]。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护理4周和12周后的WHO体力状况评分均较对照组和护理前更低(P均<0.05),提示预防性护理可有效提高肿瘤恶病质患者的体力状况。究其原因可能是,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支持给予充分的重视,针对其进食方式选择对应的营养支持和食物,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提升其体力状况。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4周和12周后的ESAS各条目评分均较对照组和护理前降低(P均<0.05),提示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其主要原因是,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常规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开展细节化且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通过饮食指导、心理干预、运动指导等方式,并于不同时期给予对应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缓解其临床症状[12]。本研究结果发现,2组患者在护理4周和12周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可知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具有积极效果。分析原因可能是,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通过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给予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减少因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针对癌痛患者定期评估其疼痛情况,并遵医嘱及时调整用药和镇痛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患者家属共同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其精神支持和关爱。上述预防性护理措施均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改善其营养状况。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改善肿瘤恶病质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体力状态,缓解其临床症状,提升整体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预防性体力营养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PRECIXION X-RAY 225生物学辐照仪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与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蔬菜与营养
更多的奶酪,更多的营养?!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人类的收留
水下作战用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