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价值
2021-07-08饶旭鹏王倩
饶旭鹏 王倩
摘 要: 对人民健康问题的关注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健康思想和中国传统健康思想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阐明了人民健康的前提、基础、道路、保障、目标等各个方面,这些论述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提供了价值遵循,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也为推动世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 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科学内涵;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R19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21.01.03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饶旭鹏,王倩.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价值[J].克拉玛依学刊,2021(1)18-25.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已然成为人民关注的热门话题。但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威胁人类健康的挑战却从未停止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民卫生健康问题作了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卫生健康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梳理其理论渊源、理论框架和实践价值,对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动世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健康”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健康方面的系统论述并不多见,但其蕴涵的思想内涵却十分丰富,从同情某一阶级的健康到关注整个人类的全面健康,再到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健康,这三个方面层层递进,足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健康”思想涉及范围之广。这些思想无疑是习近平人民健康思想的重要来源。
1.同情“工人阶级健康”的思想。恩格斯在早期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对工人阶级悲惨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状况作了大量描述,“如果社会剥夺了成千上万人的必要的生活条件……那么,这也是一种谋杀……一个生活在必需的生活资料都如此缺乏的阶级,不可能保持健康,不可能活得长久”[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揭示了资本如何蚕食工人阶级的健康以此获得增殖,他在描述工人的劳动条件时写道:“人为的高温、震耳欲聋的喧嚣……机器像四季更迭那样规则地发布自己的工业伤亡公报”[2]。列宁在《社会主义和宗教》中进一步表达了对工人阶级精神健康的关注,他写道:“对工人阶级的压迫,使他们在精神生活方面变得粗俗和愚昧”[3]。通过对工人阶级生产条件、生存状况以及精神生活的描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露了资本家的贪婪冷血和资本主义社会吃人的真面目,表达了对工人阶级健康状况的心痛与同情。
2.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全面健康”思想。马克思在其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曾说过:“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蔑视它的权利。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的不幸的斗争”[4],表达了对人类体质健康的关注,在后来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将这一思想发展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明确表达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方面表现为人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状态,包括人的生理健康、精神健康等基本健康需求;另一方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还包括人的丰富的社会关系和人的需求等多方面的发展,体现在人的能力的全面提高、自由个性的充分实现。[6]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1]。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条件在于“我”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即“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以及健康的社会关系,达到了人类个体的肉体、精神和社会康乐的完美状态。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健康”思想。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警告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7]。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有血有肉的自然存在物。人类若想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或受限于自然环境、自然对象以及自身之自然的影响和制约[8]。一方面,自然是人类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源泉。“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1];另一方面,自然還是人类意识或精神活动的源泉。“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1]。列宁在《哲学笔记》中也指出:“理性(知性)、思想、意识,如果撇开自然界,不适应于自然界,就是虚妄”[3],因此,离开自然界,人类也就不复存在。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发展的基础。人类只有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获得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并且生活的健康从容。
(二)中国传统健康思想
1.推崇“治未病”理念。“治未病”理念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远古,雏形于《周易》,形成于《黄帝内经》。“治未病”理念中的“未病”一方面指的是健康和亚健康状态,含“无病”之意。《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9],表达了未病先防,防病重于治病的理念;另一方面,“未病”又指尚未患病的健康状态、治疗疾病的早期状态以及尚未发现和认识的无症状疾病等,即“无病”“欲病”“病初”等状态。这一含义出自于《黄帝内经·灵枢·逆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9]。意思是医术高明的人会在苛疾未显于外或初现萌芽时就予以施治,而非等到疾患勃发于外时才着手诊治,这一含义也表达了防病于未然、防病重于治病的重要性。可见无论“未病”表达哪种含义,其核心理念都强调“预防重于施治”的思想。“治未病”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健康养生医学思想,其实质是对生命的尊爱,是医学的最高境界,对于人民健康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2.强调生理健康。中国传统儒家、佛家、道家都强调通过合理膳食、保持阴阳平衡、顺应自然规律而达到身体健康。比如儒家对于健康饮食的关注。《论语·乡党》指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时,不食。……沽酒、市脯,不食。不撒姜食,不多食”[10]。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不时,不食”与“不多食”思想,已经有了饮食合时与饮食有度思想的萌芽。另外,其中所蕴含的“饮酒适度、饭食要保持清洁卫生”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在合理膳食方面仍有启示意义。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一切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阴、阳两部分,人要保持身体健康,阴、阳均不可缺,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表达了中国古代强调阴阳平衡以保身体健康的思想。此外,中国古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昼动夜静,阴阳互补”的作息规律,也含有保持阴阳平衡、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健康长寿的思想。
3.重视心理健康。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心理健康的论述浩如烟海。心理健康一方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力提倡的“天人合一”思想。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庄子的“乘物以游心”、列子的“御风而行”都表达出人们只有最大限度的顺应自然,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和解放;另一方面,心理健康强调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儒家文化强调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外,心理健康还强调人与自身关系的高度统一,即身心合一。儒家所倡导的“修身养性”,《黄帝内经》中强调的“七情伤形”“形神同治”以及道教文化的“阴阳学说”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二、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实践传承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11]。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领导下,国民健康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党领导人民探索并不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健康事业;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对人民健康事业的实践:大幅提升了国民健康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秉承“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把卫生工作上升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政治高度,坚持卫生与健康工作“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四大方针,开展人民卫生健康工作。他亲自指导创建了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运动等中国式初级卫生保健模式,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他还创造性地把统一战线理论运用于医学领域,提出了中西医要结成巩固的统一战线的思想,走中西医结合的新路[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水平较为落后,人民卫生健康意识淡薄,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人畜同住”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传染病出现并快速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提出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即“除四害、讲卫生、八净、四灭、一捕”,并将其作为人民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进行领导。积极引导人民重视卫生健康,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疾病。这一系列举措初步改变了旧中国的不卫生状况,有效控制了霍乱、天花等几种烈性传染病的传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改革开放后党对人民健康事业的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健康事业
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人民健康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卫生工作事关大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抓细、抓落实,并制定出“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在此基础上,他亲自推动将“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写入1982年《宪法》,通过立法手段确保初级卫生保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一再强调医疗卫生事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著名论断,为我国深化医疗卫生方面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四大以来,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指出我国的卫生事业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之路,强调要着重抓好农村卫生工作,以预防保健工作为主,倡导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此外,他还提出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工作队伍,对社会主义医疗卫生制度和醫疗保险制度进行了完善,基本明确了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继续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他指出:“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民生问题”[13]。面对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以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切实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采取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一系列措施,为促进全民健康和社会和谐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切实做到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三)新时代党对人民健康事业的实践: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已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和一些尚未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推动医疗改革向深水区挺进。坚持走以人民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以公平、公益为导向,实现全民共建共享、开放包容的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道路。截至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构建了全球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医疗服务仅占百分之八,更重要的是环境影响和生活方式。据此,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防御战“三大战役”,为人民健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人民健康第一次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面对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短短几个月实现了中国境内疫情感染人数零增长。这是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的一次伟大实践。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蔓延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大倡议,表达了中国携手国际社会联合抗击疫情的重要主张。
三、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人民健康是發展之本、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围绕这一问题作了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一)人民健康的前提:经济社会的发展
经济因素是社会发展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因素。实现人民健康必须要建立在经济社会的大力发展之上,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大力发展促进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今天,中国的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接近百万,约为1949年的270倍,每一万人中就有88名医护人员,是1949年的23倍,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解放初的35岁,提升到77岁,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由解放初的十万分之1 500下降到十万分之18.3,婴儿死亡率由解放初的200‰下降到6.1‰。①
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大力发展促进人民卫生健康意识的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14],特别是重视重大疾病防控,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在经济社会大力发展的基础上,一要引导人们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是获得健康、减少疾病的最简便易行且经济有效的途径;二是把目光放到重点人群的健康保障方面,例如重视妇女儿童健康、老年人健康、残疾人健康;三是重视心理健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只满足于物质富足、生理健康层面,对精神生活状态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大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与重视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人民健康的基础: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指出“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11]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是一朝一夕之力,要久久为功。
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15]。要始终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推进国土绿化,绝不能牺牲生态环境去发展经济;良好的水、空气、土壤是人民健康的先决条件,要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爱国卫生运动贯穿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从“厕所革命”到水源地整治,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的实施与推动,使得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大规模改善,困扰人们多年的“厕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水源地整治,饮水问题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喝上了干净水、安全水、放心水。
要贯彻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安全体系。民以食为天,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必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11],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公共卫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和人类健康福祉。尤其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会对公众健康、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威胁。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全国性重大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件。要有效处理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强化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加强公共卫生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
(三)人民健康的道路: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把握好一些重大问题”[16]。
一是要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工作方针,这是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总遵循。以基层为重点具体要求是使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切实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健康事业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一方面要加大科研力度,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提高全社会疾病预防和治疗水平;另一方面要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医疗卫生体制中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
二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做到三个“必须坚持”。首先,必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我党的基本宗旨和我国的国体政体决定了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走不得,也走不通。其次,必须坚持不断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健康需求的必然要求”[1]。 再次,必须坚持用好“看的见的手”的主导作用与“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承担监管责任,并建立配套机制,为人民提供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也要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增强市场活力,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
三是要依靠人民力量,坚持人民共建共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实现全民健康的依靠力量。“全民健康”需要每个人参与其中。一方面,人人共享的基础是人人共建,要调动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健康中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党和政府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健康观念,促使其转化为健康行动;另一方面,人人共建的目标是人人共享,人人共享有助于增强人民获得感,增进人民福祉。人民健康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也是全体人民共享的成果。
(四)人民健康的保障:完善的医疗卫生体制
建设健康中国,保障人民健康,离不开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医疗卫生服务关乎民生重点问题,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业稳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医药卫生体制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总量不足、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仍然突出等诸多问题。“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11],要顺利渡过卫生健康事业的“深水区”,必须坚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習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建机制为重点,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力争在基础性、关键性、标志性政策上取得新突破,努力在分级诊疗、……综合监管等多项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11]与此同时,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将其保护好、发展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指示,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对待医务人员薪酬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11]。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总是冲在第一线,用生命为人民健康铸就安全防线,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对于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患者伤害医护人员的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厉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11]。同时也对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强化医德医风建设,为人民提供最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五)人民健康的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马克思在回答“人的解放何以可能”时强调:“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紧密相连的,‘自由人联合体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有可能实现”[18]。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作出回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给出了中国方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与蔓延,面对这一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19]的崭新倡议,建议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全力搞好疫情防控,支持各国科学家们开展病毒源头和传播途径的全球科学研究;建议国际社会加大对世卫组织政治支持和资金投入,发挥世卫组织在抗疫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建议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国家的支持;建议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建议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建议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取得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胜利。构建“人民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展现了中国对全世界各国人民平等的生命健康权等基本人权的尊重,也展现了中国自觉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统一起来的大国胸怀和历史担当。
四、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对人民健康事业作了一系列规划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为当前以及今后我国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也为世界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提供价值遵循
始终将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是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基本价值遵循,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并以此为原则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从举全国之力增援武汉到六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中国力量与中国速度让世界为之震撼。从新冠患者免费救治到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一位八旬老人,生命至上的理念在这场战“疫”中得以充分体现。在疫情面前党员冲在最前面到基层社区、村委会挨家挨户的健康排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在这场“战”疫中得到展现。在这场战“疫”中,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尽现中国人民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健康是广大人民的共同追求,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力量。
(二)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科学指南
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与之相应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正在或已经发生转化。传统的有病才治、无病不防的观念已经被预防、治疗、康复等多元化需求所取代,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不匹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亟待解决。面对这些威胁人民健康和我国社会发展的问题,党中央贯彻落实习近平人民健康思想,破除以“治病”为中心的旧观念,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深入人心;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康“守门人”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加大对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关注和保障力度;加强食品监管,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增强人民获得感与幸福感,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现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当下,着眼于未来,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内涵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层面,而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人民的幸福。人民是建设中国梦的主体,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实现人民幸福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但就当前而言,民生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短板,卫生健康事业便是其中之一。进入新时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重视重点人群健康,致力于消除健康贫困和健康障碍,打破健康供给瓶颈,充分释放健康生产活力,以全民健康助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四)为推动世界卫生健康事业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所引发的一系列危害人类健康发展的问题,中国政府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着眼大局,求同存异,坚持共享。面对体育、健康事业,中国多次承办世界性体育赛事,积极发展本国体育和健康事业,发挥体育在国际交往中的促进作用;面对跨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国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国际援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人享有健康是全人类共同愿景,也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论述不仅为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也为世界卫生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国家计生委2018年1月9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三:2017年卫生计生工作进展及2018年重点任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9、537、55-56、5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0.
[3]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9、144.
[4]许庆朴,郑祥福等.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6]王琳.论“健康中国”的三重逻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7.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98.
[8]杨峻岭,吴潜涛.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3):58-66.
[9]黄帝内经[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63、243.
[10]陈戍国.四书五经(上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0:35.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0、395、372、393.
[12]王弢.刍议毛泽东人民卫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11):93-98.
[13]胡锦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卫生服务[N].人民日报,2010-05-30(1).
[14]习近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N].人民日报,2016-08-21(1).
[15]习近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8-05-20(1).
[16]习近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N].人民日报,2016-08-21(1).
[17]王娜,赵璐雨.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要义[J].江漢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14.
[18]李慧.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重要论述的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9(3):96-101.
[19]习近平.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N].人民日报,2020-05-19(1).
[20]习近平.习近平致信祝贺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开幕[N].光明日报,2019-0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