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之策略研究

2021-07-08余丽艳邵娜娜王烁今

科教导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导师立德树人策略

余丽艳 邵娜娜 王烁今

摘 要 研究生导师是落实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本文阐述了研究生导师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导师自身、部门机制、学校三个层面论述导师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导师的责任与义务,分析各部门与导师的联动关系,了解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立德树人的导师之“导”,提出了增强导师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队伍育人合力、营造导师育人氛围、强化导师激励考核机制四个方面的策略,来探讨如何提升导师育人能力,促使导师在研究生立德树人中自觉、有效引导,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中的教育引导作用,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导师 立德树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2.021

Abstract The graduate tutor is the first responsible person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moral educ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t role of graduate tutors in the work of moral education, discuss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ork of tutor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utors, institutions and schools, clarifies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of tutors, analyzes the linkag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departments and tutors, and understa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echan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guidance of tutors, and puts forward four strategie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idea that tutors should put morality first, strengthening the teacher-team education, creating the teacher-team atmosphere, and strengthening the teacher-team incentive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to discuss how to enhance the tutors' educational ability, urge tutors to guide students consciously and effectivel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role in education and guidance, so as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educating students with moral integrity.

Keywords the graduate tutor; moral education; strategy

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高校教师在新时代走好立德树人的育人道路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并进一步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首要责任人,导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1]在目前的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中,只有认清当前导师育人工作方面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明确未来改进方向,对充分发挥导师育人、积极推动、完善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导师把引导研究生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到培养的各个阶段,是提升研究生政治素养的重要保障。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对象,其培养应当且始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主题,那么就必须提升研究生政治素养,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前提条件。作为研究生的首要责任人,导师在提升政治素养方面发挥重要的重要。根据对“对研究生教育影响程度”的一项调查中,选择“辅导员影响”占39%,而选择“导师影响”的占高达51.9%。说明导师对所带研究生的言传身教和影响程度远大于其他教师队伍。为此,导师必须十分重视立德树人教育,对研究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引领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得学生不受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世俗利益的影响,不断提升学生政治素养,为成为国家有德有才的接班人打下基础。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教育是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研究生因面临着学业、婚恋、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作为研究生在校期间最频繁接触的教师群体,导师在日常的培养中,时常了解其研究生的不仅在学习,还有生活、思想、心理动态等情况,有助于缓解研究生压力、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导师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对研究生人文关怀的体现,能够很好的疏导研究生心理,从而增强研究生的抗压能力。

2研究生导师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导师育人自觉性不强,缺乏德育育人技能

教育部2018年印发的《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等文件和指示里,明确了研究生的基本素质和立德树人的职责,[2]很多导师也都意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从实际工作来看,一方面,很多导师对立德树人的具体导师职责缺乏深入了解,不会主动去学习,也很少主动参与立德树人教育的培训,而难以将立德树人的工作看作是對自身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虽然很多导师在学术研究、专业知识等方面有一定的威望,也确实不乏指导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指导的能力,但因其缺乏自觉学习立德树人教育的主动性又未接受过全面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培训,不善于把握学生个体化性格和行为特点,不能够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缺乏对研究生个人修养和思想素质的指导和培育。[3]因此在实际工作就不知道这项工作具体如何开展,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2.2 导师精力分配不合理,忽略德育重任

在对本省的600多研究生进行研究生培养的网上问卷结果发现,大部分研究生认为自己导师都比较重视对自身的专业培养、科研实验、治学态度。但在对“导师各方面对研究生影响”上,相对科研水平,学术态度、专业能力而言,道德修养方面的影响程度是最轻的。虽然部分导师意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但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师所带的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加之导师的科研、教学压力巨大,部分研究生导师还要从事大量的临床、行政工作,使得很多导师选择只重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专业方向的培养。甚至有些导师因自身精力有限,将研究生当作“劳动力”帮其做日常琐事,行使“老板”特权。导师在以上身兼数职的情况下,忽视对研究生的德育教育,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执行“立德树人”之责任和使命。

2.3 立德树人队伍工作不协调、不到位

研究生辅导员一般是被看作学生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而导师则是被认为主要是负责研究生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的培养即可。正是这种传统认识的偏差,造成了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上的互相不协调,严重阻碍了学生德育工作的进行。[4]由于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分散性,忙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和各项行政工作的辅导员往往难以兼顾研究生立德树人工作。加之在很多高校,体制机制不顺畅,而辅导员与研究生配备的比例又远远高于1:200,甚至达到1:500的师生比。如此大的数量,辅导员实在是难以深入学生群体当中,扎实做好每项德育工作。此外,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工作交集甚少,二者之间缺乏联动机制,对研究生思想、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沟通与交流,从而影响了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总体效果。

此外,高校其他部门之间关于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也存在较大问题。没有相关的制度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责任落实不到人。有学者围绕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在全国不同区域的12所高校展开问卷调研,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针对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的制度普遍不健全,有些学校虽然制定了一些规范和制度,但相对笼统,定性的多、定量的少,缺乏可执行性和操作性,一些规范形同虚设,易流于形式。[5]

2.4 缺乏导师立德树人工作评价体制

目前,国内高校的研究生导师遴选标准和审核条件中,主要是偏重把科研项目、学历、论文发表情况等学术能力作为遴选或考核指标,而缺乏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工作等方面的考察,有的话也只是一两句概括,流于形式,而不是真正落到实处。尽管有些高校也设立了研究生导师在德育工作方面的规定,但在日常的研究生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却没有健全的监察机制,这样导师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面就缺乏足够的动力,严重影响此项工作积极有效地开展。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校必须加强导师育人评价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逐步使其科学化、规范化,推动导师立德树人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3 提升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的策略

3.1 增强导师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

“立德树人作为一项立体化的系统工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还涉及学科、教学、教材、管理等多个体系。”[6]导师必须明确自身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增强立德树人工作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开展教育理论的学习,利用各种机会提高教育理论素养。熟悉和掌握国家和地区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育人先于德、成才先成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与研究生接触最多,导师可及时抓住机会向学生传播正能量,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做研究生的灵魂导师。其次,导师应规范自身行为,增强以德施教的教育理念,树立良好形象,借助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进行各方面的渗透教育,针对研究生在思想认识等方面出现的偏差,及时引导与纠正,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境下有效推进德育工作。此外,高校也要提供一些导师育人工作方面的指导与培训,充分利用人文社会科学的资源优势,以讲座、讨论等方式作为课程实践,纳入规范有序的常规在岗培训,增强导师教育理论体系。

3.2 各部门形成育人合力,强化交流机制

对于研究生而言,辅导员主要做思想指导,而导师做科研学习指导,但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思政管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研究生育人队伍之间必须要有联系与交流,形成联动机制。在很多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相互独立,研究生院主要负责研究生的招收、日常的培养管理、导师遴选与考核等工作;而由学工处来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学工处却基本无专门设置独立的研究生管理工作办,以至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管理边缘的“游离状态”。[7]有些高校甚至作为“大学工”,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本科生的混在一起,没有突出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从研究生辅导员角度来看,要全面了解位学生的情况并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导师交流互动,才能顺利履行辅导员职责。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也需要从辅导员方获得学生的思想、心理等全面信息,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育人,更好地在研究生培养中完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责任人”的使命。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必须建立交流机制。

此外,各高校应结合本校特点,建立制度保障,促使各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线、辅导员等思政人员与导师团队定期联络和沟通,整合各方面资源;增强教师队伍与党政部门之间的联系,定期向党政领导报告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将“导学”与“导德”相结合,形成育人合力。

3.3 营造导师育人氛围,建立典型示范机制

一方面,搭建导师育人平台,增加相互之间除了实验室、办公室之外的交流场所。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可以融入导师立德树人成分。同时大力宣传和营造导师立德树人文化,为导师浸入研究生教育活动和育人能力创造有利环境,从而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重视导师立德树人典范作用。目前很多高校注重对导师的科研能力、临床技术、学术成果等的宣传,却很少大力宣传导师育人的成效或立德树人典范。学校应及时以动态的方式展示导师育人风采,构建导师立德树人示范机制,对深化导师立德树人有效引导至关重要。发掘研究生身边导师立德树人的感人事迹,遴选有仁爱之心助力学生成长立德树人的好导师,发挥对其他导师的榜样示范作用;组织研究生群体对优秀导师的专访或及时召开导师立德树人工作讨论会,表彰导师育人工作优秀的导师和团体,增强立德树人的能力,不断提升立德树人的责任认识,增强执行力度。

3.4 强化激励考核机制,提高育人效果

纵观我国高校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开展、落实情况,机制缺乏或评估制度建立不全等问题,在很大程度影响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导师的动力发挥。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导师考核机制,重视导师育人成效,将导师立德树人元素纳入考核机制,增强导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建立公平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将育人与导师的评先评优、招生指标、导师遴选等挂钩,通过心理测验等侧面了解导师对待生活、工作、社会的态度。引导科研与育人业绩并重,同时要从物质层面维护导师育人的顺利开展;建立科学的导师综合评价体系。突出学生在导师评价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包括学术指导、社会公益、政治表现等方面的评价,增强导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此外,还需要加强立德树人的監察机制,成立专门的师德督察小组,包括行政人员、培养单位、学术带头人等成员。对于研究生导师的立德树人工作进行总结和报告,促进导师育人工作进一步开展。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8]立德树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务,更是研究生导师职责所在,需要高校各教师队伍协同配合、加强交流。一方面,作为研究的培养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为学生做出表率,以德施教,增强自身育人自觉性,要育人先育德,提升育人技能。另一方面,高校需突破立德树人工作存在的困境。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各部门特别是思政工作者和导师的交流机制,开展提升导师政治素养的培训,搭建导师育人平台,营造立德树人文化,设立科学合理的奖励考核制度,激发研究生导师内在动力,提升导师的育人能力,从而推动研究生立德树人工作顺利开展。

基金项目:海南医学院2019年教育科研课题“提升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策略研究”(编号:HYP20192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图表[N].人民日报,2018-03-01(11).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A/OL].(20180118)[201902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802/t20180209_327164.html.

[3] 张丽莉,王致磊,赵雷,赵娜娜,徐晓红.研究生导师在“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作用研究[J].高教学刊,2020(26):140-142.

[4] 梁宪民.立德树人视域下研究生导师德育自觉的提升路径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89-90.

[5] 郑爱平,张栋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研究生导师师德 建设研究——基于12所高校1496名师生的调查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40):30-35.

[6] 刘志.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需要平衡三对矛盾冲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4):8-12.

[7] 焦艳.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25(04):58-60.

[8]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猜你喜欢

导师立德树人策略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Passage Four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