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助力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养成

2021-07-08张晶丽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铃声素养小学生

张晶丽

一、 情感体验,审美学习

微课的设计、多媒体技术的引入、电影科教视频、故事电视资源、社会人文素材等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拓宽小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其产生心靈的震撼。例如以二年级上册《大树妈妈》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播放了《万爱千恩》微课视频,孩子们含着泪跟着视频唱着:“辛辛苦苦把我养大,我却没在你身边尽孝……”看、听、唱、身体的舞动多感官刺激,激发了学生强烈想要学习这首的欲望,尤其悠扬的琴声激发出孩子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其灵魂得到了熏陶。

二、 生活感悟,自主学习

学习时、休息时、活动时,喇叭里、电视中、屏幕上愉悦的音乐声响,会让学生潜意识里接受音乐的学习熏陶,这是愉快的学习体验。例如上下课的“丁零零”铃声单调刺耳,教师建议学校将上课的铃声改成具有“诗韵”的音乐,学生一听到音乐就会愉悦地走进教室,下课的铃声改成舒缓的轻音乐,学生从专注的神情中慢慢地抬起头,用两只手指轻轻地和着节拍,然后跟着音乐迈着轻盈的舞步走向操场。音乐伴随着学生生活,无形提升着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 创新经历,探索学习

音乐的情感特征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能够让学生主动探索、倾情研究、激情创新、展示个性,在音乐学习的感悟中听、赏、表现和审美,音乐素养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秋虫运动会》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听音辨虫—看虫学音—虫音连图—节奏唱音—角色混音……一场别开生面的“秋虫运动会”开始啦!孩子们在屏幕中能感受到葫芦丝的旋律以及唢呐、竖笛、锣鼓、小串铃、木鱼、响板等打击乐器合奏的魅力。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活,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 展示表现,合作学习

“5G”时代的到来,信息交流的平台方兴未艾:“抖音”上抖一抖,“快手”上演一演,“推特”上写一写,“短视频”上唱一唱……展示出来的艺术形式中,最有吸引力的是音乐元素,展示出来的最常见的核心素养就是音乐素养。小学生在信息技术展示平台中也可以“抖”出音乐素养。例如教学《都睡着了》。在游戏环节中,遇到“X— — —”(念ta-a-a-a),孩子们一起“唱一唱”;遇到“X—”(念ta-a),孩子们相互“演一演”;遇到“X”(念ta),孩子们互相“扭一扭”。整个合作过程“听”节拍,“演”节奏,“动”节拍。教师运用“微信”视频直播功能,连线教室大屏幕,家长学生现场欣赏、当场点评。学生合作展示的过程追求完美,家长合作展现的是信任,师生合作展现的是和谐。随着音乐学习、踊跃展示,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学生学好音乐的自信心被激发。

(作者单位:南通市海门区王浩小学)

猜你喜欢

铃声素养小学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大树的手机铃声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听不到铃声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