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督导创新,助推区域质量监测常态化实施

2021-07-08丁玉祥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4期
关键词:督导监测评估

丁玉祥

202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强调:“各级督导部门要强化督政、督学、评估监测职能。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监测。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监测制度,引导督促学校遵循教育规律,聚焦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评估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监测。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义务教育各学科学习质量、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在评估监测方面,建立教育督导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明晰相关单位职责,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形成统一协调、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改善教育管理、优化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客观上说,《意见》的出台,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为区域质量监测工作迎来了快速发展、持续发展的春天。

实践意义

从现实发展看,各地质量监测评估机构设置不一,监测部门管理隶属关系也较为复杂。有的独立设置,有的附设于教研机构中,还有的内设于教育行政部门当中,尤其区级层面,只有极少部分地区独立设置区县级教育质量监测机构。

《意见》中明确督导部门要强化“评估监测”职能,体现了“三个明确”的特点:一是明确了政府教育督导的新增职能,突出了评估监测的任务重点;二是明确了教育评估监测的内容,聚焦教师队伍、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三是明确了质量监测的管理机制,督导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多方参与的监测机制。

其实践意义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赢得了监测评估机构的强大智力支持;二是为立德树人落实,课程育人质量实施提供了专业机构的客观性评价标准;三是为政府教育督导部门支持行政决策、优化教育治理的工作能力明确了努力方向;四是为区域质量监测评估机构未来发展与机构建设明晰了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

面临挑战

当前,学校面临着“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深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科育人方式、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减轻过重学业负担,推动劳动教育落地”等诸多任务挑战,这些不仅影响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也是关键领域有所突破的重要阶段。以上关键领域的突破,离不开教育质量监测的精准实施和专业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出台,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作出了系统设计。

2019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的主任务。客观上看,基础教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从教育机会公平走向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需要以督导部门的质量监测评估加以制度规范和组织保证。因此,教育质量监测及评估已成为实现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性举措。

行动路径

厘清监测工作规范,保证质量监测的政治方向 坚持党对质量监测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质量监测的政治方向。坚持依法监测、依法施测。一是坚持严格管理监督与激励关怀相结合,充分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监测、精准诊断、持续跟进、着眼改进、优化管理、提升质量”的监测工作规范,把服务于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于区域质量提升、服务于学校特色建设、服务于教师专业提高、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质量监测的重要使命;三是坚持把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监测的科学发展;四是坚持分析诊断、问题预警、教学改进为工作导向,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切实发挥质量监测的成果运用与监测数据的价值引领。

优化监测组织建设,完善质量监测的工作体系 持续推动质量监测的组织建设,强化教育督导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国家、省、市、区、校五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体系,推动质量监测基础信息采集点建设,实现“机构设置健全,管理制度科学,监测队伍专业,监测实施常态,保障机制完善,监测导向明显”的组织建设目标,形成“督导部门统一领导、业务部门协同指导、市区两级监测部门互为补充、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高校质量监测专家的智力优势,坚持深度合作与开放共享,统筹多渠道资源,创新质量监测的组织模式,规范质量监测的实施流程,建立健全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综合评价体系,有效提升质量监测项目应用、教育资源精准供给水平,实现质量监测工作体系的不断完善。

明晰监测工作思路,健全质量监测的管理制度 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工作职能,坚持以质量监测“五个服务”的工作目标(服务行政决策、质量建设、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突出“建中心、建制度、建队伍、建平台、建机制”的工作重点,采取“对标对表、主动学习、深入调研、学习先进、适应要求、完善制度、健全队伍、项目推进、逐步提高”的工作思路,推动区域教育监测工作规程的落实。主动整合资源,基于问题导向,强化监测的规范管理,采取“先部分后整体,分步要求,逐段推开,市区联合,动态监测,定期评估”的工作步骤,不断创新质量监测的组织形式与过程管理,形成“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研制工具、规范实施、诊断分析、反馈修正”的闭合工作回路,建构适应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发展的组织流程和工作范式,逐步实现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常态化、科学化、精准化与品质化。

凝聚监测专业队伍,提升质量监测的专业水平 扎实推进区域质量监测机构的队伍建设,采取“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完善充实,逐步提高”的队伍建设思路,不断推进质量监测队伍的专业化和正规化建设,切实抓好三支队伍(质量监测专家指导队伍、质量监测专职队伍、质量监测兼职队伍)的分类建设。聚焦制约区域质量监测工作实施的难题,坚持以项目研究为载体,开展与质量监测相关的重大项目或专项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对质量监测的内涵与专业功能的深度理解,有效促进区域项目研究团队质量监测经验的系统化,持续拓展研究视野,提升监测工作能力,把教师、校长培养成基于质量监测结果善于解决问题的高手。

提高监测实施精度,加强质量监测的技术支持 构建符合区域特點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要坚持“以技术支撑平台的实施、以平台保证测评的落实、以测评促进质量的改进”的设计理念,研发汇集“质量诊断、学业评价、专项问卷、综合评价、优势选科、学业负担、学生体质、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与能力测评”等多种功能汇集一体的质量监测分析、诊断与评价系统,实现对区域质量监测数据的精准化分析,为教师教学行为改进与补偿提供参考信息,为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缺失提供诊断证据,形成“教、学、评、练、考、补”多环节跟进支持,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评价、多主体综合性分析反馈、“追踪式”发展性评价。通过自主研发监测平台与购买第三方监测服务等多种方式并存,落实监测工具的开发,开展专业化、信息化和精准化区域质量监测,实现“基于数据、精确分析、精准归因、个性补偿、轻负高效与差异发展”的区域监测推进样式,引导学校、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质量观,形成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质量监测工作的良好局面和育人氛围。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猜你喜欢

督导监测评估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五个步骤找准督导需求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学习监测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