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1-07-08牛增荣
牛增荣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将音乐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从儿童发展的认知特点来看,小学生对生活有关的事物感知得比较清晰、深刻。教师如果能抓住生活中的某些瞬间,激活学生的联觉,在其心理活动、视觉感受、综合能力等方面产生触动,教学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音乐知识技能相结合,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审美认知规律。在小学阶段众多的学科当中,音乐课的学习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教学显得轻松、活泼,而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更容易将音乐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创设生活化情境,回归音乐教育本源,就是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知识,运用多种丰富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方式来开展音乐教学,把生活中的经验音乐化,音乐中的问题生活化,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充满生命活力的音乐教学目标。
一、音乐知识比拟生活化,化枯燥为生动
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老师花大半节课时间教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唱歌谱、拍节奏,可学生仍旧似懂非懂。为什么?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不是书本上的符号,更不能用来死记硬背,可音乐旋律中的难点又该怎么来解决呢?
讓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标志。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把乐(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使抽象的音乐知识与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例如节奏学习,可以让学生感知大自然和生活中的节奏,引导他们认识到音乐节奏是从生活和大自然中转化而来的。让节奏与生活沟通起来,开拓出更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
一年级刚入学的小朋友,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蔬菜名做节奏练习(如图1),简单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交替,潜移默化中巩固稳定的节拍。二、三年级可以用母鸡下蛋“咯咯哒”的相声词模拟前十六的节奏,用小鸡啄食“叽叽叽叽”来模拟四个十六分的组合(如图2),用模仿骑马“驾驾”的律动来感知附点八分节奏,用火车车厢来模拟小节划分,用节奏接龙来进行节奏游戏,模拟手机发消息来传递节奏。
又如在教四年级第二学期歌曲《小老鼠找朋友》中的装饰音记号时,波音正好对应歌词中“这个不答应”的“应”,我引导学生想象小老鼠找不到朋友时无奈的样子以及其他动物不想跟它做朋友摇头的样子,学生很快就做出了回应。老师还可以示范有波音和无波音记号两种演唱方式,让小朋友带着这样的生活体验去聆听、对比装饰音的效果,生活情境加上主动选择之后,学习就变得水到渠成。
二、音乐主题创境生活化,化平淡为精彩
音乐教学要回归学生生活世界、音乐教学过程就要向现实生活情境转化,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创造生活化的音乐情境,让学生贴近生活,建立音乐生活意识,提高音乐生活能力。
1援情境创设。音乐学习中,情境创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当我们听到一首熟悉的音乐作品时,脑海里会浮现出第一次听到时的情境,这就是音乐的联想功能的体现帮助人们不自觉地记忆了音乐。作为小学阶段的音乐启蒙老师,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点,营造生活化的音乐情境,帮助学生学习音乐。如在三年级音乐《理发师》一课中,为了帮助小朋友创设理发店的环境,在课件中出示了理发店的三色柱的转灯,在教室中间摆了两张理发椅,还请两位同学表演理发师和顾客,一起模拟理发的场景,小朋友被这种轻松愉悦的生活场景感染,很快就投入地学唱了歌曲。
2援实物再现。利用教学内容中便于采集的实物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学生学习过程中,实物摆在面前,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既能迅速地感知,又易于接受和理解。比如一年级教材中的歌曲《小叶子》刚好是在秋季学唱,结合时令季节我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落叶,带到课堂里,看着自己亲自捡来的落叶,歌唱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小朋友沉浸在秋日的美景中,生活情趣瞬间被点燃。
3援总结生活经验。音乐学科目前的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人文题材来分单元的,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是有内在联系的,在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时,不必急于教学内容,适当的生活经验铺垫对把握整个单元的教学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是艺术。艺术的生命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将音乐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学习欲望。
三、音乐旋律分析生活化,化抽象为具象
音乐本身是由高低起伏的旋律线和长短变化的节奏组成,对旋律走向和节奏的感知对于学习音乐有重要意义。
1援旋律图谱生活化。仔细研读教材就会发现,现行教材三年级音乐书几乎所有的欣赏曲目都出现了旋律线图谱,把高低起伏的旋律用视觉化的图谱来表示,化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感知旋律。《乘雪橇》选用了雪花图案的旋律图谱(图3),《星星月亮太阳》是用了月亮、星星的旋律图谱。形象直观的旋律图谱在低年级与高年级欣赏的过渡中兼顾了低年级的趣味性和高年级的知识性。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设计音乐图谱,如在一年级《鹅鹅鹅》的课中以旋律走向图谱(图4),以简笔画的形式表现歌曲的旋律。在二年级《野蜂飞舞》时运用波纹线来表现主题密集跑动的旋律线,产生视觉效应,帮助学生感知旋律。
2援节奏感知律动化,让旋律流动起来。
如:在教唱小学三年级歌曲《快乐的歌》一课中,我根据歌曲节奏设计了行走、拍手的律动,以行走的步伐来感知旋律中的八分、四分的音乐节奏,以找朋友对拍的形式来感知附点八分节奏,学生很喜欢同伴互动式的拍手,所以每到拍手的前一句就早早地找到了互拍的对象,正好给拍好附点八节奏留下充足的预备时间。
四、音乐创造实践生活化,化被动为主动
音乐创造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目前小学阶段的音乐创造包含“即兴创造”和“音乐创作”两个板块的内容。对于低年级的音乐课而言更多的是“即兴创造”,通过探究、模仿、想象来创造。中高年级主要是“音乐创作”板块,通过模仿、创编和组合等方法展开创作。怎样运用生活化手段把音乐创造活动附诸于教学实践,使得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我们可以借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经验。
1.借用联觉,探索生活中的音响。
探索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是小学低年级学习音乐创造的基础,自然界和生活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音响,就拿音的高低来举例,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声音有高有低,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高有低,低的音给人厚重、沉悶的感觉,高的音给人活泼明亮的感觉。音的高低虽是听觉感受,但它会和人的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发生联系,产生联觉。如听到高音好像看见明亮的颜色、吃到了薄荷糖般的清凉、摸到真丝般轻薄。听到低音仿佛看见了暗色调,吃到了巧克力的浓香,摸到了羊绒般的温暖厚重。(图5)低年级小学生理解力有限,利用这些生活中的联觉,抽象的声音变具象,在聆听、模仿、比较中探索了音的高低。
2.巧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作为创编音乐的小道具。
进入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要进行有目的的音乐创作,包含编配节奏、旋律创编和综合创演。用生活中的小物品作为创编音乐的小道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音乐创造兴趣,还能巧妙地把生活与音乐创作实践相结合。
如在四年级的旋律创编中,需要为古诗创编旋律,为了降低创编难度,我采取了五声音阶创作的方式,又考虑到创编中修改的方便,我利用同学们收集的鸡蛋保护壳作为“乐谱”,乒乓球作为“音符”进行小组集体创编,每个小朋友都可大胆地到台前来移动兵乓球进行旋律创编,创编完成后大家跟琴齐唱,进行对比后再确定最适合的旋律(图6)。小朋友被活泼新颖、富有生活气息的小道具吸引,创编得津津有味。
又如在综合创演的板块,教师也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进行主题性综合创编,如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歌曲《勤快人和懒人》教学中,当学生学会歌曲后我便引导他们以“厨房里的声音”为主题进行主题创编,道具是孩子们从家里找来的矿泉水瓶、大米、酒瓶盖、塑料袋等,当学生发现酒瓶盖洒落的声音可以模拟炒菜时爆锅的音效,轻轻地揉搓塑料袋可以模仿水流的声音,不由感叹原来音乐还可以这么玩。在一段厨房里的声音表演后再开始歌曲的演唱,之后又在厨房里的声音表演中结束,不仅丰富了歌曲的表现,也让学生了解由引子、主题、尾声构成的音乐曲式结构。
音乐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音乐课堂回归生活是音乐教学返璞归真的必经之路。通过音乐课堂生活化,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合作积累,为终身爱好音乐、享受音乐打下基础。音乐无时不刻不在我们身边,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到生活中去发现、去感受去实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音乐教育只有深入生活,音乐的内涵才能充分体现,而生活中的音乐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教学生活化,是学音乐、用音乐、延伸音乐、发展音乐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我们一起为开创音乐教学生活化而努力实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