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
2021-07-08马晓欢
马晓欢
摘 要:近年来,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我国中小学高度重视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当前,我国部分中学开展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仍存在课时安排较少、活动内容未能与其他学科知识紧密结合、活动形式不够丰富多样等问题,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具有一致性、活动内容具有互补性、评价标准具有相似性,将二者通过探究型的活动方式、综合性的活动主题、体验式的活动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学科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5-017-002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是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实施,有助于学生在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深化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部分中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部分中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课时安排较少、活动内容未能与其他学科知识紧密结合、活动形式不够丰富多样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整合来解决。
(一)课时安排较少
2015年,教育部修订的《义务教育課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明确规定:“在不增加课时的基础上,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展学科实践活动。[2]”就目前来看,大部分中学高度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课时数量相对较少。为了在不增加课时的基础上,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最优化,就不得不延长学生的学时,要求学生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不愿意参与到学科实践活动中,而且会对道德与法治课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实际上,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型的活动方式将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实现“1+1>2”的教学效果,有效解决课时安排较少的问题。
(二)活动内容未能与其他学科知识紧密结合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是以初中生为主体,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一门课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通常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进度来开展相应的学科实践活动,部分教师设置的学科实践活动内容具有单一性、孤立性,未能与其他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存在的。[3]”为了达到最优的活动效果,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不能仅仅依靠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还需要与语文、数学、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可以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主题将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将各学科知识进行重组、综合与延伸这一优势,密切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三)活动形式不够丰富多样
实践性、活动性、育人性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的重要特点,三者缺一不可,也无轻重之分。就目前来看,部分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没有完全树立利用学科实践活动进行教学的意识,采用的学科实践活动形式也较为单一,多以主题班会、时政演讲为主,调查研究类、社会服务类等活动较少,实践性和活动性特点并未能充分体现出来。为了更好地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育人功能,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通过体验式的活动内容将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密切学生与生活、社会以及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可行性
目前,将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创新发展的一大趋势。各学科教师通过将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以帮助解决学科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既相互区别,又存在密切的联系,二者具有整合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二者的课程理念具有一致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原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道德与法治(原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兼具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的综合性课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环境教育、劳动教育等,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带领学生学习和领悟该门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另一方面,还要紧紧围绕初中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开展实地调查、参观寻访、角色扮演等形式多样的学科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充分展现该门课程的实践性。这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具有一致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度强调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要通过实践活动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二者的活动内容具有互补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以道德与法治课为基础,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内容具有互补性,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方面,以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将二者有机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内容的滞后性,加强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提高实践本领。
(三)二者的评价标准具有相似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都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重要课程。在评价标准方面,二者具有相似性,都反对单一的评价方式,提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可以采用建立成长记录袋或学生活动档案的方式,在成长记录袋或学生活动档案中将多种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地考量。这种评价方式,以学生的自我记录、自我小结为主,教师、同学、家长也可以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4],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整合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合的可行性,将二者通过探究型的活动方式、综合性的活动主题、体验式的活动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通过探究型的活动方式将二者有效整合
当前,部分中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安排不够合理。为了完成课程任务、达到课程目标,部分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得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延长活动时长,甚至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尤其是双休日)来做大量的实践活动。这就给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的活动内容具有互补性,若能通过探究型的活动方式将两门课程有效整合,必然能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做到事半功倍,实现最优的活动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家乡的传统文化研究”、“探究营养与烹饪”、“中西方餐饮文化对比”和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中的“探究与分享中国传统文化活动”通过一个探究活动打通实施。以“家乡传统饮食文化探究活动”為主题,将收集资料、社会调查、设计制作等活动方式运用于此次实践活动中。首先,学生可以跟随家庭成员学习和动手制作美食,以增强对家乡传统美食及其营养价值的了解。其次,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收集资料,通过调查和比较,探究中西方饮食习惯、餐饮文化的异同,结合中西方美食的营养价值,为家庭成员制定健康合理的食谱,提高健康饮食的意识。最后,回归课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制作的家乡美食,在探究、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家乡的传统美食文化。
(二)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主题将二者有效整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现象越来越明显,“有很多实践活动,不是一个学科知识所能够实现的”[5]。然而,目前仍有部分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太注重学科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教学,开展的学科实践活动实际上变成了一种帮助学生理解、运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教学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学科界限变得更加明显了。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设置活动方案时可以选择综合性的活动主题,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对多学科知识进行交叉运用,加强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打破学科壁垒。例如,教师可以以“垃圾分类我先行”为主题,要求学生通过结合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上所学的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知识,在自家所在社区实地开展垃圾分类活动,了解一天之中所在社区会产出多少垃圾以及垃圾的处理情况,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对每户居民每天的垃圾产生量进行计算,从而评估所在社区垃圾处理收费标准的合理性。该项调查研究活动,既巩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与垃圾分类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的目的。另外,该项调查研究活动,以综合主题的形式将数学知识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融知识和能力为一体[6],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
(三)通过体验式的活动内容将二者有效整合
目前,部分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开展的学科实践活动多是主题班会和时政演讲,调查研究类、社会服务类等深入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究、体验式活动相对较少。对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活动方案时,需要在保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及其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实施全过程的基础上,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出发,多开展体验式的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体验式的实践活动,初中生可以增强对实际生活的了解,需要密切自己与生活、社会以及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丰富社会生活经验。例如,教师在进行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三框《基本政治制度》教学时,可以利用地方资源,帮助学生在所在社区(或乡镇)建立学生社区(乡镇)服务点,考察探究每个社区居委(或乡镇村委)的特色服务活动,深入了解居民(村民)对社区居委会(或乡镇村委会)的真实评价。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走访的形式深入居民(村民)的居住地,了解居民(村民)的真实生活情况以及当下希望居委会(村委会)着重解决的实际问题等等,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特点。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编写组编.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8
[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的通知[J]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15(26):32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本社,2018:30
[4]孔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践活动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2):28
[5]王精华.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探究[J]教育,2019(19):49
[6]陈刚.有机整合学科知识,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J]小学教学参考,2020(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