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发展心理学视阈下《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内容设计研究

2021-07-08战鸽

参花(下) 2021年6期
关键词:内容设计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音乐教育蓬勃发展,钢琴教育日趋普遍,琴童数量已居世界之首。作为一个钢琴教育大国,近十年来,我国针对儿童钢琴启蒙教育的校外教育机构层出不穷,各机构在启蒙教育中也使用了多种不同的钢琴教材,每一本教材運用的教学理念都不尽相同。而基于发展心理学角度,笔者认为,对于启蒙钢琴教材的编写, 应充分结合儿童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材内容。本文将对《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从教材的绘图板块、乐曲板块及拓展板块设计着手,详细对该教材内容设置与认知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发展心理学 《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 内容设计

发展心理学狭义上是指儿童心理学,是对儿童在发展中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的研究,认知是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部分,充分结合发展心理学认知领域特点对钢琴启蒙教材的编写具有重要影响。《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以下简称《菲》)作为近些年兴起的热门教材,深受钢琴教师及学生的青睐。那么,这本教材是否做到了结合儿童心理特点设计内容呢?笔者将从绘图、乐曲、拓展三大板块着手进行分析。

一、绘图板块设计

图画,是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要部分,发展心理学曾提出,在进入小学前,儿童事实上已经能够进行阅读,但他们的读物并非文字材料,而是其中的图画材料。因此,作为一本钢琴启蒙教材,绘图板块在整本教材的编写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菲》在绘图上色彩鲜艳,插图内容活泼,充分体现儿童的审美风格。

1.绘图内容尊重儿童思维特征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想象占据了主导地位,儿童的思维中有许多想象成分,他们会把所有物体都看成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而插图的设置正是迎合了儿童这样的认知特点。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在钢琴学习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直观性和表象性,通常用自己最直观的感受来认识外界事物,《菲》在设计排版中加入了丰富的插图,有助于儿童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丰富儿童的情感经验。如《菲》第一级课程与乐理教材谱例《电梯》。编者将音符按由下至上坐电梯的方向排列,在音符旁配有类似楼梯的图片,能从电梯上升的角度让儿童充分理解音符向高音部分爬升的运动轨迹。儿童在这一阶段认识事物主要通过感知表象,具体形象性左右着儿童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在思维活动方面,儿童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

2.绘图色彩符合儿童感知觉特征

《菲》相比大部分传统教程而言,绘图的鲜艳色彩十分吸引人,整套书籍的排版与色彩引人注目,在每一首乐曲旁都配有相对应的插图,色彩绚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迎合了儿童的审美风格,让儿童很直观地了解乐曲的情感。视觉在人的各种感知觉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而儿童世界里无处不在的鲜艳色彩,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使命的完成。因此,在儿童书籍的绘图上,色彩的选择和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菲》不仅在每首乐曲旁边备有形象的图画,在乐理知识介绍中也使用了鲜艳的色彩以提高儿童的敏感性,促进儿童对知识点的掌握。如《菲》第二级第七单元主音和属音,编者意图让儿童了解主音与属音的含义,为辅助儿童的理解与记忆,编者在其中加入了不同颜色的四边形并将其排列成阶梯状,将每个音的音名写在相应的四边形中,这四种颜色分别是红色、紫色、绿色、蓝色和橙色。在儿童的视觉发展中,最初能够辨认的为红黄绿等基本色,已有心理学研究表明,鲜亮的色彩可以刺激儿童心理活动,有效提高儿童兴奋度,例如红色、黄色和橙色,能够抓住儿童的注意力。这不仅与人类眼部发展特征有关,也与儿童脑海中最初的颜色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这一插图中,作者恰好在最需要注意的主音和属音四边形中使用了红色和黄色两种颜色,以此提高儿童的敏感度,加深儿童对主音属音意义的理解与记忆。这样的插图不仅有助于儿童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儿童的注意,提高了儿童对该知识点的学习兴趣。

二、乐曲板块设计

如果说绘图是儿童书籍里的重中之重,那么,对于一本优秀的钢琴教材来讲,乐曲设计无疑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菲》中,乐曲演奏板块主要分为儿童演奏曲目和教师伴奏两部分。大部分儿童在曲目类型方面所获得的经验完全取决于自己所使用的钢琴教材,因此,教材所选曲目类型是否丰富多样对儿童音乐认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曲目设置丰富儿童音乐认知能力

发展心理学曾提出,3~6岁儿童的思维特征是带有主观性色彩和自我中心化的,他们活泼好动,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不仅如此,维果斯基曾在社会文化理论中提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合作过程,儿童通过社会互动进行学习,成人对儿童的管理与指导非常重要。因此,在这一阶段,编者可以在教材中加入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拓展儿童的音乐认知水平,并提供音乐背景方面的指导,提升了儿童对每首新作品的好奇心,激发了儿童学习的探索能力。作为儿童钢琴启蒙教材,曲目的选择在培养儿童音乐智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菲》,曲目类型丰富多样,不仅包含传统钢琴启蒙教材中的练习曲、儿歌,还增添了儿童喜欢的音乐素材与音乐风格,添加了新颖的电影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等,让儿童感受各种各样风格不同的音乐。这些曲目的添加,本着符合儿童音乐审美的原则,考虑到了儿童在该阶段的思维特征及心理特点,不仅提升了儿童对每首新作品的好奇心,激发了儿童学习的探索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儿童的音乐视野。

例如《菲》第二级技巧和演奏教材第九单元音阶练习曲《小星星和弦》,大部分教材在属七和弦的讲授中安排的均为枯燥的相关练习曲,而在该教程中,编者很巧妙地改编了儿童耳熟能详的儿歌《小星星》,符合儿童的审美条件。在发展心理学认知理论中,3~6岁儿童有意注意能力较弱,无意注意能力优于有意注意能力,且注意时间较短,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而儿童在看到即将学习自己听过或演唱过的歌曲时,往往会表现出激动与兴奋,进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专注,这就促进了儿童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结合,有效地增加了儿童注意的时间。这类音乐素材的使用提高了儿童课堂的专注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程目标的实现。

2.伴奏材料符合儿童音乐审美

在3~6岁阶段,儿童对音乐的审美能力逐渐发展,从教师伴奏旋律上来看,儿童基本上能够体会出伴奏音的多与少,节奏的单一与复杂,并能初步感受到不同伴奏音型的区别,有一定的自我见解。教程为儿童每首曲目设置音乐伴奏不仅在儿童音乐审美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还起到了一定的榜样作用。

儿童的观察学习过程由多个阶段组成,首先,示范者要引起儿童注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演奏能力,但如果伴奏材料编写单调无味,依然很难引起儿童的注意。《菲》的伴奏材料旋律丰富与节奏明快,不再像传统教材那样拘泥于添加和声。例如教程第二级技巧和演奏教材中的乐曲《钟表商店》,编者模仿钟表的嘀嗒声为该作品设置了旋律丰富又有趣的伴奏,符合儿童的既有经验与音乐审美,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接着,儿童将进入观察保持阶段,使示范者行为能够在观察者记忆中得以保持,将示范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表象化。3~6岁儿童已经基本出现空间符号思维,表象思维特征明显。最后,再现所观察到的行为及行为类型,将记忆中的符号和表象转换为自己的行为动作。音乐伴奏的设置能够给予儿童一定的弹奏经验,这里所指的更多的是弹奏状态与弹奏基本要求,而非具体到演奏哪一音符。

三、拓展板块设计

3~6岁儿童皮质抑制机能逐渐发展,这是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既可以使反射活动更加精确完善,又可以使脑细胞受到必要的保护,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尽管儿童的兴奋和抑制机能在这一阶段在不断增强,但相比之下,抑制机能还是较弱的。因此,在儿童的钢琴学习过程中,如果要求儿童長时间保持同一种姿势或集中注意于单调乏味的弹奏,往往会引起儿童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无法安静下来继续学习的状态。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一重要特点,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中还设置了众多除乐曲外的拓展板块,其中包括“动动脑”“试试看”音乐理论小问题环节、即兴创作环节与音乐游戏环节。

1.“动动脑”“试试看”环节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该教程中,编者在每一课课后为儿童设置了名称为“动动脑”“试试看”的相关乐理知识环节,问题具有启发性,例如几乎每课课后都有的“动动脑”“试试看”等环节,这些环节不仅使儿童对相关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还带有一定的启发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快板》选自《菲》第一级课程与乐理教材,在这一单元,儿童学习了五线谱上的跳进,编者改编了毛罗·朱利亚尼的《快板》,将该作品在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并加入跳进关系,“动动脑”环节作为儿童熟练弹奏该作品以后的一大环节,又一次带领儿童巩固了跳进的概念与意义,使儿童对该方面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

2.即兴创作环节尊重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

《菲》第二级课程和乐理教材第十单元的即兴创作环节《恐龙之舞》,编者意图通过教师的伴奏部分让儿童感受强烈的舞蹈节奏,并用上一单元所学的 G 大调五指音阶中的音符随着伴奏创作旋律。在对这一部分的讲授中,儿童往往对该环节产生极大的兴趣,通过想象恐龙的舞蹈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乐曲。教师要充分尊重儿童的想象力,让儿童尽情展开想象,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又如教程第三级课程和乐理教材单元六《“飞舞的叶子”即兴曲》创编部分,这一章节向儿童传授了A的五指音阶,而在即兴创作部分恰好使用这五个音。儿童在进行即兴创作时,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这便是创造力发展的起点。比如在上图这一环节中,儿童会好奇是否真的能将音乐弹奏得像叶子在天空飞舞。结合儿童思维中的想象,在即兴演奏中得出不同的答案。

参考文献:

[1]王乐.幼儿钢琴学习:心理分析与兴趣培养[J].北方音乐,2010(9):86-87.

[2]曹红星.幼儿钢琴学习的特点及提升幼儿钢琴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2011(11):66-67.

(作者简介:战鸽,女,硕士研究生,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责任编辑 王玲)

猜你喜欢

内容设计
信息化时代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的探讨
探索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关于儿童简笔画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利用分析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区域历史文化泛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
谈博物馆引进展的“再加工”——以安徽博物院引进展为例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
苏教版新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特点分析
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