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1-07-08陈国赞薛小刚
黄 瑜,陈国赞,薛小刚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广西平乐县平乐镇文化广播电视站,湖南 永州 542400;)
1 引言
在2020年6月召开的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1]。此次会议强调了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学及专业课课堂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应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实现全方位育人[2]。
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机械设计基础》是我校材料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之一。本课程主要阐述平面连杆机构设计、齿轮传动设计、轮系与减速器设计、轴的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机械的一般设计过程、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并具备初步设计平面铰链四杆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各类轴结构的能力。本课程涉及的设计基础理论与方法较多,对先修课程的学习基础也有较高要求,因此部分专业认同度低、先修课程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其学习积极性、课程参与度普遍不高,缺乏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风貌。除此之外,在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模式中,专业课教师往往更注重基础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讲述,忽视对学生的爱国情怀、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指引,此类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完全分离,仅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独担大学生灵魂塑造的使命,大大削弱了大学生对不良价值观及负面信息的辨识力和抵抗力。然而,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就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在专业领域独当一面的能力,又有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因此,专业课教学同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战场,广大专业课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专业课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协同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才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融合统一。
另一方面,对肩负课程思政建设主力军重任的专业课教师而言,课程思政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和育人能力提升的过程。高校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指路人,是教育过程的实施者,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育人能力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工作态度,还决定着课程思政的开展质量与效果,关系到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只有专业课教师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才能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优异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在学生价值引领和教师育人素质两方面双管齐下,共同助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
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我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广西区教育厅《全面推进广西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以修订2020 版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积极推进本科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各任课教师立足学科自身的学术内涵,深度挖掘专业课蕴含的思想政治要素和育人功能,把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落实到教学大纲修订、课程目标设计、教材建设与选用等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教学、调研实践、作业论文、考试考查等各环节,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为扎实推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作者在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多元化以及评价考核机制改革四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3.1 明确课程思政融入点,将专业课思政元素纳入教学大纲
根据我校2020 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新版教学大纲既要符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准确地贯彻我校2020 版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为此,作者结合此门专业课的学科文化及课程本身特色,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入点,梳理出该课程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匠心精神、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将其纳入新版教学大纲,并以修订后的教学大纲指导《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开展。新版教学大纲中课程思政的内容矩阵如下表1 所示:
表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内容矩阵
3.2 结合前沿案例成果,于专业课教学中全方位育人
将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前沿性设计案例与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讲述成果获得背后的故事,借助多媒体展示成果研发的艰苦奋斗历程,以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指引。如:在绪论部分向学生介绍实现了民用飞机技术集群式突破的国产大飞机C919 的设计研发过程,以《创新中国》纪录片作为思政教育的媒介,展示我国航空人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感受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扶摇直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讲解平面机构运动形式时,给学生讲述三一重工泵车所人员临危受命,克服多重困难,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在7 天时间内将长臂泵车改装成能跨越障碍的长臂架消防车参与福岛核救援的故事,融入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在齿轮传动设计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在高端装备的设计研发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列举其中高精度数控齿轮磨床、高精度/高效/复合数控磨床等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产品,阐述这些精密设备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豪感,激励学生自强不息、求实创新,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在轮系和减速器单元的教学中,给学生讲述精密减速器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国内精密减速器技术与国外技术之间存在的差距,鼓励学生奋发图强、不懈奋斗,增强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
在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采用分组方式对给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设计与规划,合作完成复杂工程问题报告与设计答辩,引导学生树立大局意识,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在设计指导时,给学生列举因设计失误导致的工程事故及其危害,提醒学生在设计时必须严谨认真,严格遵守设计标准和行业规范,引入职业道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此外,要求各小组在汇报设计成果时总结本组设计方案否经济实用、安全环保,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初步建立严谨的工程思维。
3.3 借力信息化教学,在信息技术赋能的教学模式中育人细无声
成长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乐于尝试新事物,思想活跃而开放,对传统教育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心存抵触,课堂教学参与度低,长期以传统教育模式开展教学易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及失去兴趣,从而不断降低对行业的认同感,甚至陷入迷茫意志消沉,失去为理想为事业奋斗的激情。为此,作者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思政教学中,营造师生同参与共交流的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效果。例如:结合雨课堂开展课堂考勤、随堂练习,提醒学生签到、作业务必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诚实守信乃为人之本;将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引入螺纹联接章节的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永不松动的哈德洛克螺母发明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围绕工匠精神展开讨论,学习哈德洛克螺母发明者若林克彦坚持不懈、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学生对大国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效仿,借力信息化教学在学生饶有兴趣的交流与讨论中达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之效果[4]。
3.4 完善评价考核机制,以多角度过程性考核促价值引领
本课程评价考核机制的完善与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升过程性考核在期末总评成绩中的占比;二是在过程性考核中增加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过程性考核由作业及课堂表现、大作业两部分构成,改革后过程性考核在期末总评成绩中的占比为40%。其中课程大作业以答辩汇报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分组完成的案例设计,答辩考核采用小组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强化对学生公平公正意识的培养,同时激励学生团结协作力争在答辩时充分展示本组设计成果,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 结语
高校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与不断探索,它要求每一位高校教师坚持立德树人作的根本任务,立足学科文化及课程特色,深度挖掘专业课蕴含的思想政治要素和育人功能,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