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1-07-08张清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4期
关键词:前房巩膜缝线

张清华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医院,辽宁 朝阳 122400)

青光眼是导致患者眼盲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治疗上以降低眼压、提升视力功能为主要目的,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从传统的治疗措施来看,单纯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缝合线较难主动调控,这会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多,甚至导致手术失败[1]。现阶段采用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进行缝线调节,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手术成效。本研究旨在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8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调研对象,随机进行分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试验。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5.63±3.54)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55±1.31)年;疾病分型:闭角型青光眼22例,开角型青光眼18例;术前眼压平均为(42.34±10.62)mm Hg。

1.2 方法 术前均对两组患者进行眼压控制,促使手术在安全范围内进行操作。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主要操作步骤与观察组一致,但在术中不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MMC),也不进行可调节缝线,而是采用尼龙线进行缝合,促使其复位。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实施眼球周围麻醉,并以角膜缘作为基底的结膜瓣,以3 mm×3 mm大小的1/2巩膜厚度为梯形巩膜瓣,随后对前房进行穿刺,根据患者的眼压水平、手术次数等因素来确认MMC的浓度以及放置的时间[2]。在采用浸泡0.4 g/L的MMC棉片,将其放置在巩膜瓣下2~5 min,最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彻底清洗。此外,需切除1 mm×2 mm的小梁组织,切除周边虹膜,将巩膜瓣缝合,完成手术操作[3]。在术后必须注意眼压高低、前房深度等情况的变化。

1.3 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的视力状况、眼压情况和眼底。在术后进行每周1次的检查,在出院后每个月进行复查。观察指标包括滤过泡的形态、切口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如果在术后无浅前房,则可使用地塞米松滴眼液。在滤过泡的形态上也可有4个类别,包括微囊状泡、平坦弥散泡、包裹性囊状泡和瘢痕泡。前两种为功能性滤过泡,后二者为非功能性滤过泡。此外,对前房深浅进行分型,包括轻度浅前房、裂隙状浅前房和无前房。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半年眼压控制在12 mm Hg以下的比例为92.50%(37/40),对照组为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4,P<0.05)。

2.2 两组前房形成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后1 d即可形成前房,在术后4~14 d可调节缝线,并根据眼压状况、过滤泡进程拆除。对照组患者中有11例患者出现了浅前房,观察组患者中则有2例。见表1。

表1 两组前房形成比较[n(%)]

2.3 两组成功性滤过泡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成功性滤过泡成功率为90.00%(36/40),对照组为67.50%(27/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4,P<0.05)。

2.4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6,P<0.05)。

2.5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青光眼的手术治疗以小梁切除术为典型代表,是现阶段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案。在传统手术治疗方案中,在巩膜瓣的缝合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主动调控能力不足,在缝合后依然会出现过松或者过紧的情况,从而引起患者不适,并出现并发症问题。手术失败包括早期滤过过强、浅前房以及滤过泡瘢痕化等,需引起术者的高度重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术中可联合MMC和可调节缝线,能够通过穿刺口注入平衡液的方式来保障前房深度,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患者出现浅前房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其发生程度低,控制相对较好,以1度浅前房多,这证明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有效性。究其原因,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在术中和术后处理巩膜瓣缝线问题,本着先紧后松的原则,在术中较紧的进行缝合,防止房水过滤过强,在术后可避免浅前房问题[4]。此外,在术后可根据眼压、前房形成情况、滤过泡大小形态进行再次调整。有学者认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在调整缝线时主动的控制房水的流出,这对于并发症的预防有积极的意义[5]。此外,可根据手术情况来调控缝线时间,进一步保障手术的成功。

青光眼手术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滤过泡瘢痕的发生。MMC具有预防滤过泡瘢痕的优势,有助于提升手术成功率。但需要重视的是,在MMC的错误试用下依然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包括黄斑水肿、白内障、视力下降等,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用药情况,做好适应证分析。MMC的浓度通常在0.5 g/L,时间为3~5 min,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可将浓度缩小1倍,时间也对应减少[6]。此外,可用抗代谢药物来延缓滤口愈合以及巩膜瓣缝线调控性拆除,二者具有互补作用,对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利于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并能够良好的控制远期眼压状况,有利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从而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受到了患者的肯定。

猜你喜欢

前房巩膜缝线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疗效观察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缝线抗议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