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五蛟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物性分级评价

2021-07-08田伟超文志刚罗雨舒席颖洋韩欣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溶孔粒间孔喉

田伟超,文志刚,罗雨舒,席颖洋,韩欣

1.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 武汉 430100 2.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100

2019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达70.8%和43%,亟需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取得重大突破,非常规油气资源逐渐成为我国油气产量的重要增长点,其中致密油已成为非常规油气研究的热点。初步评价表明,我国致密油资源非常丰富,地质资源量在(74~125.8)×108t[1-3],其中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地质资源量达到了(35~40)×108t[3],展现出了极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但是,截至2017年底,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建成产能约137.8×104t,年产量仅为53.8×104t[4],勘探开发程度相对滞后。提升致密油勘探开发效率的关键在于优选“甜点”区(段),而刻画“甜点”区(段)的关键在于致密储层的分级评价[5]。因此,建立致密储层的分级评价方案,对于致密油“甜点”的优选及提升致密油勘探开发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开展了储层分级评价工作,分级评价方法大致划分为3种:以试油资料或者含油级别作为分类依据,进行储层物性分类[6,7];以微观孔喉参数作为分类依据,聚类分析储层类型[8,9];依据不同尺寸孔喉的发育特征,进行储层分类[10,11]。第1种方法的可靠性受限于试油资料的丰富程度,另外2种方法本质上都是基于孔喉结构特征进行储层分类。笔者以鄂尔多斯盆地五蛟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研究区丰富的压汞、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资料,对致密砂岩孔喉结构进行表征;然后,基于分形理论,建立适合研究区致密砂岩的孔喉分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致密砂岩分级评价方案,进而厘定各类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界限;最后,借助试油资料验证砂岩分级方案的可靠性,并指出研究区未来的重点勘探有利区(段)。

1 工区概况及样品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一个多旋回克拉通盆地,五蛟地区在构造单元上属于陕北斜坡,地理位置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华池以西、环县以东、庆城以北的局部范围。在晚三叠世延长组沉积期,发育一套内陆河流-三角洲-湖泊相碎屑岩系[12]。在长7时期,湖泊发展到鼎盛阶段,以黑色页岩和暗色泥岩为主,夹薄层浊积成因的粉细砂岩[12,13],砂地比普遍低于0.3,平均砂地比为0.235。长7段自下而上细分为长73亚段、长72亚段和长71亚段,从长73亚段~长71亚段,砂体的范围和厚度逐渐增加。目前,研究区致密油的勘探主要集中在长72亚段和长71亚段的致密砂岩夹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见图1),填隙物主要是水云母(9.9%)、碳酸盐胶结物(3.8%)及硅质胶结物(0.8%),颗粒分选中等偏好,磨圆度以次棱角为主,表现出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

图1 五蛟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三角图 Fig.1 Triangular diagram of tight sandstone of Chang 7 member in Wujiao Area

2 计算方法

压汞试验可以获得致密砂岩样品的孔喉分布,借助分形理论,可将致密砂岩的孔喉进行分类,每一类孔喉都应有相同的分形维数。

基于分形理论,孔喉数量与孔喉半径满足以下关系[14]:

(1)

式中:Nr+为半径大于r的孔喉数量;r为孔喉半径,μm;rmax为最大孔喉半径,μm;f(r)为孔喉半径的密度函数,%;a为分形系数;D为分形维数,取值在2~3之间[15]。

式(1)可转变为:

(2)

压汞试验常用毛细管束模型来代表孔喉,基于毛细管束模型计算常规/高压压汞试验中岩石孔喉半径时,常假设孔喉长度(l)和孔喉半径(r)满足l=Cr(其中,C为比例系数)[16]。在该假设下,半径为r的单一孔喉对应孔喉体积g(r)可以表达为:

g(r)=πr2l=Cπr3

(3)

因此,综合式(2)和(3)可转变为:

(4)

式中:Vr+为半径大于r的累计孔喉体积,μm3。

将式(2)带入式(4)可得:

(5)

岩石样品的总孔喉体积(V)可以表达为:

(6)

因此,可将孔喉体积转换成进汞饱和度,即:

(7)

(8)

两边取对数可得:

(9)

3 结果分析

3.1 长7段砂岩物性及孔隙类型特征

五蛟地区长7段砂岩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12%之间,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3mD以下(见图2),研究区砂岩属于致密储层范畴[17]。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与孔隙度的关系较差(见图3),主要原因是长7段致密砂岩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溶蚀和胶结作用[18,19]。

图2 五蛟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物性柱状图Fig. 2 The histograms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ight sandstone of Chang 7 member in Wujiao Area

图3 五蛟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渗透率-孔隙度关系 Fig. 3 Permeability-porosity relationship of tight sandstone of Chang 7 member in Wujiao Area

基于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鉴定分析结果可知,研究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溶蚀孔(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胶结物溶蚀孔)和晶间孔(黏土矿物晶间孔和自生石英晶间孔)(见图4)。大量镜下照片统计发现,长石溶孔在研究区长7段致密砂岩中最为发育,其次是粒间孔。粒间孔、粒间溶孔孔径较大,大多在10μm以上,其他溶蚀孔隙大多在10μm以下,晶间孔大多处于纳米级别。

3.2 孔喉分布特征

研究区致密砂岩具有小孔喉和高毛细管压力的特征,最大连通孔喉半径分布在0.0928~0.649μm之间,平均0.298μm;排替压力分布在1.13~7.92MPa之间,平均3.13MPa;中值压力分布在3.47~21.71MPa之间,平均8.49MPa。退汞效率较低,分布在11.9%~33.2%之间,说明研究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孔喉连通性较差。进汞曲线可分为平台型、弱平台型和上凸型,并且随着致密砂岩物性变差而逐渐变差,进汞曲线由平台型转变为上凸型(见图5(a))。研究区所有致密砂岩样品的喉道半径全部分布在1μm以下,随着物性的变差,致密砂岩样品的孔喉分布逐渐向左偏移(见图5(b))。

注:(a)B278井,1992.5m,长72亚段,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少量微裂缝,铸体薄片;(b)B240井,2234.8m,长72亚段,长石溶孔为主,少量粒间孔和岩屑溶孔,铸体薄片;(c)L337井,2316.22m,长71亚段,粒间溶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少量碳酸盐溶孔,铸体薄片;(d)B240井,2257.8m,长73亚段,长石溶孔,扫描电镜;(e)B488井,1912.79m,长71亚段,伊利石晶间孔,扫描电镜;(f)B240井,2262.7m,长73亚段,石英晶间孔,扫描电镜。图4 五蛟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孔隙类型Fig. 4 Pore types of tight sandstone of Chang 7 member in Wujiao Area

图5 五蛟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进汞曲线特征及孔喉分布特征Fig. 5 Mercury injection curves and pore-throa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sandstone of Chang 7 member in Wujiao Area

3.3 孔喉分形特征

图6 五蛟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孔喉分形特征Fig.6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pore-throats of tight sandstone of Chang 7 member in Wujiao Area

4 物性分级评价

4.1 长7段致密砂岩物性分类

孔喉的分布控制着致密砂岩的渗流能力,且渗透率主要由较大孔喉贡献,渗透率越低,小孔喉贡献的占比越大[20]。因此,依据不同尺寸孔喉的体积占比可将研究区致密砂岩划分为4类:Ⅰ类砂岩,富含大孔喉和中孔喉,小孔喉和微孔喉的体积占比较低,孔隙度(>10%)和渗透率(>0.15mD)高;Ⅱ类砂岩,以中孔喉为主,其次是小孔喉,孔隙度(>8%)和渗透率(0.075~0.15mD)较高;Ⅲ类砂岩,以小孔喉为主,其次是中孔喉,孔隙度(>6%)和渗透率(0.05~0.075mD)较低;Ⅳ类砂岩,主要富集小孔喉和微孔喉,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度<6%或者渗透率<0.05mD)低(见图7)。

图7 五蛟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分级图版Fig. 7 Classification map of tight sandstone of Chang 7 member in Wujiao Area

各类砂岩在渗透率上的界限最为明显,不同类型砂岩在渗透率分布上基本上不存在交叉,而孔隙度在不同类型砂岩中存在明显重叠(见图8(a),因此渗透率可以作为研究区砂岩分级的有效指标。

王伟明等[21]在吐哈致密砂岩气储层的分级评价中构建了储能评价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该参数能够综合反映致密砂岩的油气富集程度及流体的流动能力,可作为储层分级评价的有效参数。该次研究也构建了类似的储能评价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储能评价参数与渗透率展现了极好的正相关关系(见图8(b)),依据渗透率的分级界限,可以厘定不同类型砂岩储能评价参数的分级界限分别为20×10-4、6×10-4、2×10-4mD。

图8 五蛟地区长7段各类致密砂岩渗透率与孔隙度及储能评价参数的关系Fig. 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meability-porosity and reservoir potential assessment parameter of various tight sandstones of Chang 7 member in Wujiao Area

综上,给出研究区致密砂岩的分级评价方案(见表1)。

表1 五蛟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分级评价方案

4.2 不同类型砂岩在各层段的分布特征

通过对研究区长7段4215个致密砂岩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研究区主要发育Ⅱ类、Ⅲ类和Ⅳ类砂岩,占比分别为20.5%、23.3%和51.8%,Ⅰ类砂岩占比仅为4.4%。从占比和数量上综合分析发现,Ⅰ类和Ⅱ类砂岩主要分布在长71亚段,其次是长72亚段(见图9)。

图9 五蛟地区不同类型砂岩在长71、长72、长73亚段的发育特征Fig. 9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andstones in the sub-member of Chang 71, Chang 72, and Chang 73 in Wujiao Area

根据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井解释结果,绘制了不同类型砂岩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见图10),可以看出,Ⅰ、Ⅱ类砂岩在长71和长72亚段的分布均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中南部,但Ⅰ、Ⅱ类砂岩在长71亚段的分布范围更广,除了研究区的中南部,在B450井-L404井一线附近也有大量发育。此外,研究区试油井主要分布在Ⅰ、Ⅱ类砂岩发育的位置,且高产试油井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南部,也进一步证明该研究的砂岩分类方案是合理的。因此,研究区中南部是未来致密油勘探的有利区块,且长71亚段是未来勘探的最有利层段,其次是长72亚段。

图10 五蛟地区不同类型砂岩在长71和长72亚段的分布特征 Fig. 10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andstones in the sub-member of Chang 71 and Chang 72 in Wujiao Area

5 结论

1)研究区长7段致密砂岩主要发育粒间孔、溶蚀孔和自生矿物晶间孔,其中,长石溶孔最为发育,其次是粒间孔。

2)基于分形理论,将研究区砂岩孔喉分为4类:大孔喉、中孔喉、小孔喉和微孔喉。依据不同类型孔喉的发育特征,将致密砂岩划分为四级:Ⅰ类砂岩、Ⅱ类砂岩、Ⅲ类砂岩、Ⅳ类砂岩。从Ⅰ类砂岩到Ⅳ类砂岩,其物性、孔喉结构参数及储能评价参数都变差。

3)鄂尔多斯盆地五蛟地区中南部是未来致密油勘探的有利区块,长71亚段是未来致密油勘探的最有利层段,其次是长72亚段。

猜你喜欢

溶孔粒间孔喉
超深层高压气井可溶筛管清洁完井新工艺研究与应用
粒间摩擦和层厚比对二维分层颗粒系统底部响应的影响
粒间滚动阻力对砂土压缩特性影响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什股壕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分布特征及对可动流体的控制作用
四川盆地五百梯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研究
储集空间类型对宏观物性的影响
——以鄂东临兴神府地区为例
甲烷在煤的微孔隙喉道通过性及其对解吸的影响机理
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段致密砂岩气藏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聚合物分子尺寸与砾岩油藏孔喉匹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