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

2021-07-08陈庆亮王小燕康斌辉谢静霞谢玉英叶志方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浮针骨性关节炎

陈庆亮,王小燕,康斌辉,谢静霞,谢玉英,叶志方

(1.清远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清远 511510;2.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广东 清远 51151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膝关节软骨损伤、破坏、增生等病理改变的慢性骨关节性炎症疾病[1],1890年最先由Garrod[2]提出。临床常见疼痛、肿胀、关节运动受限等功能障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发病率较高,骨关节炎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3]。严重影响了老年生活质量。笔者对此查阅,发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造成的功能障碍与肌肉等软组织息息相关[4-6]。而该病目前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关节腔内注射臭氧、玻璃酸钠等药物疗法[7-9];以及针灸、拔罐、电针等中医疗法[10-14];还有包含物理因子及运动疗法的物理疗法[15-16]。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只采用浮针疗法研究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康复医学科门诊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膝60例。其中,男20例,女40例;年龄40~80岁,平均50.1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10年,平均4.3年;其中左膝30例,右膝30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2]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1月中大多数时间有膝痛;(2)X线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3)OA性滑液(透明、粘性、WBC<2000/ml);(4)不能查滑液,年龄≥40岁;(5)晨僵≤30分钟;(6)关节活动时弹响声;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或(1)(3)(5)(6)或(1)(4)(5)(6)均可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3 纳入标准

①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②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参与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急性关节损伤、类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膝骨关节结核、肿瘤、痛风等。②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③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心、脑血管病等重疾患者。

1.5 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浮针排他性治疗,采取符仲华《浮针医学纲要》中慢性膝关节痛治疗方法[17]进行治疗。患者仰卧位,膝关节腘窝下垫枕使其屈曲约150°。推髌试验查找存在的一个或多个MTrP的患肌[18],定位患肌后在距离患肌3~5 cm处选择进针点,尽量避开血管和神经,常规消毒,将一次性M规格浮针(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用专用浮针进针器进针,快速透皮,缓慢平行进入皮下浅筋膜层组织后,开始做扇形扫散运动:扫散频率:100次/min;扫散幅度:40°~45°;持续时间:1~2min;方向:依据患肌功能解剖进行;对同一块患肌的再灌注活动,可间隔1~2 min,重复2~3次。治疗结束后,留针:抽出针芯,将软套管留置皮下,医用胶带固定4 h后拔出。留针期间患者注意适当休息,可正常活动[19]。1次/天,6天/疗程,共两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1天。

1.6 观察指标与方法

评价治疗前、治疗一次后、治疗两疗程后的膝关节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状态。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VAS:画一把等长10cm的尺子,0cm处是笑脸,表示无痛,10cm处是痛哭脸,表示剧烈疼痛。让患者根据目前自觉状态在尺线上选择。

膝关节功能:采用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20]进行评价,WOMAC包含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3个维度,共24项,每项从没有困难至极端困难,分值范围0~4分,其中疼痛(共5项,总分20分),僵硬(共2项,总分8分),日常活动(共17项,总共68分),WOMAC评分越高,则功能受限越严重。

1.7 疗效标准

疗效评估:治愈:病理症状消失,膝关节屈伸RROM:0~135°;显效:关节无肿胀,偶感疼痛,病理反应疾病消失,可行走无痛,膝关节屈伸RROM:0~135°,生活工作不受影响;好转:病理反应减轻,但行走有疼痛,上下楼梯稍受限;无效:病理症状无改变。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膝浮针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患膝浮针治疗疗程结束时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变化(±s,分)

表1 患膝浮针治疗疗程结束时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变化(±s,分)

注:患膝浮针治疗一次及治疗二个疗程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一次后 治疗两疗程后 浮针组 60 6.05���1.93�� 3.10���1.54� 1.78���1.05�

2.2 患膝浮针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患膝浮针治疗前后WOMAC膝关节炎指数评分(x±s,分)

2.3 患膝浮针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对比[n(%)](见表3)

3 讨论

浮针疗法(Fu's Subcutaneous ne edling)主要采用针刺扫散松解皮下病理性紧张肌肉组织周围的浅筋膜层,依据肌筋膜激痛点理论与细胞饥饿学说[18],由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trigger points,MTrP)启发,通过灭活或消除MTrP[21-23]从而激发人体自愈能力,辩证“肌病”与“骨病”,达到诊断性治疗的临床手段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肖斌斌等[24]研究浮针对于膝骨关节炎颇有对比疗效,李康等[25]阐述了浮针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尤其安全、绿色且有效缓解疼痛的效能。从而我们能更深入思考改善肌骨性疾病的功能要义来自浮针作用点的机理。

采用排他性浮针疗法的60名患者,解除其他疗法的干扰,进行两个疗程治疗后,VAS评分及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可见,浮针疗法对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减轻疼痛程度及僵硬程度有着尤为显著的效果;其愈显率达到86.7%,有效率达到98.3%,对整体病情的恢复率具有显著提高的作用。符仲华教授从浮针医学方向认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26],解释道膝关节疼痛其原因复杂多样,不仅仅在于骨性结构的病理改变,包括关节腔隙、骨性物质等,还可与肌肉韧带的粘性改变及营养供能有关,即膝关节周围存在患肌。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功能障碍与肌肉力量减弱、肌肉之间协调性以及整体肌肉能力有关[27-31]。以色列学者Dor等[32]对近20年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学部分原因因素总结为MTrP的作用。

MTrP在肌电生理变化的作用下,使得骨骼肌内某些区域敏感度增加,从而形成局部肌纤维过度收缩形成肌带紧张,当外界压力改变时,激发疼痛或压痛点,通过筋膜整体性张力结构,产生远隔部位的病理性紧张疼痛,进而导致骨骼肌初长度募集,肌力下降,肌协调能力降低,影响功能活动,浮针疗法可缓解疼痛症状[32]。其主要机理作用在于浮针在膝关节浅筋膜层的压电效应原理,通过扫散动作,松解结缔阻滞紧张带张力,产生压电信号,经疏松结缔组织传达到缺血缺氧的病变部位形成反压电作用,配合再灌注动作,主动刺激患肌收缩,让新鲜的血液携带氧气和营养到达患肌,得以缓解缺血及痉挛的症状,使得病变组织恢复健康状态[33],在疼痛消失后,肌肉韧带恢复其弹性与活性,膝关节功能状态得以修复;同时,浮针留管可以保持刺激24 h以上,保证足够、持久的刺激量进而达到持久的效果。

浮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可以明显减轻其疼痛和改善僵硬等相关症状,恢复其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水平,具有疗效显著、见效即时、疗程短、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研究对浮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膝的远期疗效未能跟踪观察,还需考虑膝关节炎相关患肌的辩证疗法,同时本研究发现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浮针疗法与功能运动结合治疗是否会效果更佳,仍需下一步继续研究与探讨。

猜你喜欢

浮针骨性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浮针联合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中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