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1-07-08刘梦涵刘晓婷
□刘梦涵,刘晓婷
(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82)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利用互联网推进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国各地区政府,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政府积极开展互联网电商与当地农业的整合工作,利用互联网技术精准实现农产品供需对接,打破地理、社会、经济环境对贫困地区的限制,为脱贫攻坚开拓了全新道路。
为了提高“互联网+”时代农村地区的脱贫效果,分析“电商脱贫”面临的问题并探索具体解决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扶贫发展现状
1.1 发展现状
近年来,现代农业建设、农村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等多项农村农业经济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我国政府号召各地区积极开展农村电商扶贫专项活动。
由表1 可知,在农村电商扶贫专项活动的带动下,2019 年我国农产品线上期货交易额为52.68 万亿元,同比增长7%,期权交易额为205.58 亿元,同比增长了61%。
表1 2018—2019 年中国农产品(食品)网上交易统计
同时,在2019 年,上海、大连、郑州等地的期货交易所陆续引入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形成特有的期货、期权交易版块以及相应的金融交易模式,为农产品电商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从侧面促进了农村电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1]。
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额增长,预示着我国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供应链进入全新的阶段。相关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超过2 500 个,其中超过1/3 的交易市场为农产品交易类,年交易额超过25 万亿元,同比增长25%。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扶贫工作所取得的优秀成果。
1.2 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发展性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扶贫工作的实施效果,还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健康、稳定发展。现阶段,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扶贫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发展性问题。
首先,经营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偏远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普遍以传统的农户生产作为主要农作形式,不仅生产规模小,而且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导致农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当互联网电商将农产品销售范围扩大后,往往会出现农产品生产力不足、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导致农产品附加值和销售持续量下降,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品牌建设问题。目前,我国已注册品牌的农产品少之又少,大多数农产品的市场价值都没有被充分挖掘和体现出来。导致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农业发展内在动力不足,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的落后,导致农产品自身不具备建立品牌的实力;二是品牌建设意识缺失,很多高品质、高市场价值的农产品没有被注册为品牌[2]。
再次,物流问题。受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大多数偏远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物流成本,还会在运输过程中对农产品的品质造成一定破坏,严重影响农产品的市场价值。
2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扶贫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进一步推动规模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针对目前农村电商扶贫工作面临的经营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生产技术标准的建立健全工作,以科技兴农为核心,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在边远贫困地区农业技术优化、农业产品改良等工作上的指导作用,努力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的质量。
与此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有效落实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大力培养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建设,积极引入以电商为代表的多元化社会资源,构建“个体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区域性农业产业+互联网电商”的产业化农产品新型经营模式,使农村贫困地区农产品经营方式,更切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代化、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市场需求,从而全面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
2.2 打造地区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电商扶贫发展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重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培养工作,鼓励农村贫困地区基于自身地理条件和农业结构优势,深入挖掘当地农产品资源的市场潜力,大力开展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工作,尤其是扶贫品牌的建立和塑造。
同时,借助“互联网”时代多元化的宣传手段,加大电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推动社会“消费扶贫”,构建新媒体、互联网电商平台、农户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全新营销模式。
政府应鼓励和引导各地区与互联网电商企业进行对接,集合政府、企业、社会的力量,共同打造品牌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推广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商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2.3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保证实现扶贫目标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强偏远贫困地区物流相关设施的建设和对“产地仓+冷链专线”物流模式的引导与支持,显著提升生鲜类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产品品质。
同时,各地区政府应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有效落实上述物流模式的集约化建设工作,最大化提升物流设施的利用率,为实现扶贫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另外,政府应积极响应商务部“出村进城”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电商的途径,把当地特色、优质农产品“送出去”;另一方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颁布脱贫优惠政策,将外界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引进来”,通过双向流通的手段,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扶贫的开展效果[3]。
3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扶贫未来发展展望
3.1 国家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为“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市场交易形式,电商将会持续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由此可见,未来电商扶贫会成为国家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力度会不断增大,类型会更加多样,作用也会更加明显。在“庆丰收、迎小康”发展主题的指导下,电商扶贫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手段,也是传统农业模式向现代化农业模式转变的重要信号[4]。
3.2 下沉市场潜力巨大
下沉市场指的是三线以下城市和偏远农村地区的市场。这类市场具有覆盖范围广、缺乏集中性、服务产业相对稀缺等特点。根据国家权威统计,在过去的9 年中,下沉市场零售消费总额的增长幅度要高于一、二线城市。由此可见,在未来,农产品电商在下沉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下沉市场持续释放将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下沉市场不断发掘和开发,农村地区的经济会得到有效改善,电商扶贫工作的开展环境会更舒适、效果会更明显[5]。
4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商扶贫主要面临农产品经营、农产品品牌建设、物流建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规范化标准、鼓励和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宏观调控等策略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电商扶贫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