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对肱骨干骨折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上肢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1-07-08范会强明新广王明利韩青文明立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肱骨肩关节经皮

范会强,明新广,王明利,韩青文,明立功

(1.滑县骨科医院 手外显微外科,河南 滑县 456485;2.滑县新区医院 骨科,河南 滑县 456000)

临床上发生的各类骨折中,肱骨干骨折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引发此类骨折最为常见的因素是暴力作用,复位骨折端对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巨大影响,因此提倡及早治疗[1]。针对肱骨干骨折的治疗包括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虽说亦可,然而极易出现肘关节僵硬及骨折不愈合的情况,影响患者预后[2]。目前,对肱骨干骨折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常用的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虽然该手术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因术中需大面积剥离软组织,易损伤桡神经,因此近年来临床中会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式[3]。本院对肱骨干骨折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3例肱骨干骨折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24~68岁,平均(45.12±1.56)岁;AO分型:12A型 18例,12B型16例,12C型8例。对照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 22~68岁,平均(45.08±1.52)岁;AO分型:12A型17例,12B型17例,12C型7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⑴患者均经X线、CT等检查确诊,存在明显的暴力损伤史[4];⑵均为闭合性骨折;⑶患者均有明确的手术指征;⑷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⑴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⑵病理性骨折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⑶手术禁忌者或者药物过敏反应者。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方法治疗,在上臂外侧入路解剖分离桡神经,以骨折端作为中心实施逐层切口处理,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根据骨折具体类型取适合的钢板做内固定处理。

观察组采取微创经皮内固定术治疗。全麻下手术,依据骨折位置选择适合体位、手术入路,骨折线延伸至肱骨近端的肱骨干骨折、肱骨上段骨折,选择外侧入路方式。取半卧体位,前臂置于胸前,手法整复骨折且临时固定。近端切口处在肩峰前外侧下方,沿三角肌外侧束、前束将三角肌上约5 cm部位纵行劈开,显露肱骨大结节,骨膜表面剥离三角肌前方止点。远端切口为肱骨远端外侧,肱桡肌、肱肌间寻找桡神经,牵开后保护,骨膜外行近端分离及同近端切口通道会师,自肱骨近端切口部位插入钢板,骨膜外跨越骨折断端。穿过肱骨中段外侧自三角肌止点前半部位剥离直至肱骨的远端位置,之后借助螺钉桥分别固定远近端。自肱骨干中段与下段骨折,经前侧入路辅助患者为平卧体位,上肢外展置于手术桌,前臂旋后间断对骨折复位及整复,做临时的固定,近端切口处在三角肌中部前内侧、肱二头肌长头腱外侧,远端切口处在肱肌、肱骨远端前肱二头肌间,沿外侧劈开肱肌纤维至骨膜外侧,牵拉外侧肱肌肌束、桡神经,逆行插入钢板,借助螺钉做固定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地增加螺钉数量,观察肩肘关节情况,对无异常者可将切口闭合(1-6)。

图1 术前正位X线片

图2 术前侧位X线片

图3 术后正位X线片

图4 术前侧位X线片

图5 术后正位X线片

图6 术前侧位X线片

1.3 观察指标

⑴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情况,具体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⑵术后随访6个月,采取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对两组肩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价.评分内容主要包括功能、疼痛、上肢主动前屈、上肢前屈肌力与患者满意度5个方面的内容,总分为35分,其中34~35分为优,29~33分为良,小于29分为差;⑶记录两组骨折愈合不良、桡神经损伤、骨折畸形愈合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评价预后。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情况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周)观察组 42 101.25±12.15 112.23±31.15 11.25±1.62 13.36±2.48对照组 41 101.54±12.23 147.52±34.46 15.22±2.42 21.15±3.58 t值 0.154 6.378 10.633 14.104 P值 0.878 0.000 0.000 0.000

2.2 肩关节功能

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表2)。

表2 两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n,%)

2.3 不良事件

对比两组术后不良事件,观察组总发生率远比对照组低(P<0.05,表 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肱骨是人体上肢最为粗壮的骨组织,上端同肩胛骨构成肩关节,下端则同桡骨、尺骨形成肘关节,该骨因为承担重要的功能作用,使得该部位极易发生骨折[5-8]。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下1~2 cm至肱骨踝上2 cm间的骨折,骨折常见部位为骨干中部,多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及旋转暴力等作用所致,典型表现为疼痛、肿胀、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不利于日后正常生活及工作[2]。因此对此类骨折需采取有效手术方式,以促进患者康复及改善预后。

临床上对肱骨干骨折主要选择手术治疗的方式,既往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传统方法,该方式可恢复骨折解剖关系,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早期恢复[9]。虽然切开复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手术效果,但术中需充分显露桡神经,剥离骨折端软组织,造成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风险系数增高,因此临床上积极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10]。现阶段,随着微创理念的推广以及骨折固定理念的转变,微创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对肱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广泛提倡采取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的方式,该方法区别于传统的切开复位方式,具有固定牢固及抗旋转能力强等优势,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围术期的指标情况上,手术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微创手术的方法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在术中出血量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少;住院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上观察组也均较对照组更短。表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分析原因主要是微创术式仅需作出比较小的切口,较小的暴露骨折端、软组织,这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骨折端血供的破坏,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微创术式也能避免肘关节功能障碍,这样能促进患者术后骨折的早期愈合,改善患者预后[11]。在术后6个月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微创术式也更好地促进术后恢复及改善功能。分析原因主要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操作,区别于传统的切口方式,入路选择人体肱骨干中下段前方比较平整的位置,该位置并无重要的血管神经,属于放置钢板最为理想的位置,同时人体肱骨外侧形态也近乎一条直线,可置入长的钢板,因此选择肱骨下三分之一的位置,在肱骨外踝位置做远端切口及肱肌间显露,便于保护桡神经[12]。在内固定的操作上,使用的锁定钢板属于内支架,这使得钢板与骨间存在一定缝隙,保护骨折愈合生物学环境,促进术后骨折的愈合[13-14]。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在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上,观察组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的方式安全性更高,术中尽可能以最小的面积同骨面接触,同时也无需暴露桡神经,减轻桡神经损伤,避免术后出现骨折不愈合及桡神经损伤发生,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肱骨干骨折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方式,可有效减少骨折部位的干扰,并为软组织修复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提供良好的生物环境,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肱骨肩关节经皮
肩关节镜术后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感染风险高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肩关节生物力学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辨证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5例
肱骨髁上突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