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非典型腕管综合征8例
2021-11-30张平张明亮周友清徐铅
张平,张明亮,周友清,徐铅
(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 手外科,江苏 张家港 215611)
腕管综合征(CTS)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是指由于腕管容积减少或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在管内受压,以桡侧三指半麻木或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然而临床发现,不少CTS患者手麻范围超正中神经支配区域,常主诉全手麻木或伴前臂麻木,文献称之为“非典型CTS”[1-6]。单独依据临床表现,非典型CTS诊断困难,需结合辅助检查以确诊,否则易漏诊。文献报道结合神经肌电图诊断非典型CTS[1-3],但基层医院常缺乏肌电图设备。近年来,B超设备在基层医院较为普及,且B超诊断腕管综合征是近年来较受关注的新技术[5],是否可应用B超诊断非典型腕管综合征,显然在基层医院具有较大的价值,此方面文献鲜有报道。我院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对8例12侧手麻超正中神经支配范围的患者行B超检查,旨在为非典型CTS的诊断提供超声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对8例12侧门诊连续手麻范围超正中神经支配的患者,排除糖尿病等导致的周围神经炎,其中伴夜麻3例、伴Tinel征和Phalan征阳性各2例、手内肌萎缩1例,均疑为CTS。具体临床表现为:1例1侧桡侧三指半麻木伴上肢胀痛和肌肉跳动,1例1侧桡侧三指半麻木伴颈肩痛,6例10侧全手麻木。上述8例诊断CTS条件尚不具备。经B超检查,若符合CTS的标准,则行神经松解术;若不符合B超诊断标准,则继续门诊观察。本研究采取的B超诊断标准参照豌豆骨正中神经截面积大于(包含)10 mm2[5]。全部病例随访6~12个月,观察正中神经区域和区域外手麻症状的缓解情况。
2 结果
6例10侧病例B超结果显示:腕管纵切面正中神经截面积较正常增大,神经受压处相对扁平,其两端神经相对膨胀;豌豆骨水平神经截面积以均值±标准差(±s)来表示,结果为(12.57±2.18)mm2,符合CTS诊断标准[5],行腕管松解术。2例2侧经B超检查,豌豆骨水平神经截面积为(8.72±1.16)mm2,CTS诊断不成立。经1年随访,症状未缓解,进一步检查发现,1例为臂丛神经炎,另1例为合并有尺神经病变。6例10侧术后0.5~1年随访,正中神经区域外症状5例9侧缓解或消失,1例环小指侧手麻仍存在;正中神经支配区手麻症状均得到缓解。
3 讨论
腕管综合征为常见病,在美国人群中总体发病率约为3.7%。典型的CTS,根据手指桡侧三指半麻木、夜间麻醒等症状,诊断不难[5]。然而,对正中神经支配区域以外的手麻患者,诊断CTS是一个难题[1-5]。
事实上,非典型CTS十分常见,据Stevens JC等[3]报道,腕管综合征表现为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手指分布区同时累及的,达48%,与单纯表现为正中神经支配区症状的45%相比,比例相当。李建峰等[1]回顾性分析245例CTS患者,伴前臂疼痛的非典型CTS占近一半的比例。韦映梅等[2]对43例不典型CTS进行了临床分析,最常见的类型为一侧上肢麻木,其中27例表现为颈5~颈8神经根支配区减退,易误诊为颈椎病,并认为神经肌电图有助于鉴别诊断。Gupta SK等[4]也有类似发现:非典型腕管综合征比例超过50%,表现为全手、尺侧分布的麻木或疼痛,有些患者涉及腕部近端。以上文献均提示:超出正中神经支配区域的手麻,并不能排除CTS,且在全部诊断为CTS的患者中占比近一半,因此,实际上CTS诊断难度不小[5]。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我们观察到超正中神经支配范围的手麻,并不总是CTS。为鉴别诊断,需要考虑以下几种情况:⑴可能是更高位的病变,如臂丛、颈椎病或颈髓病变;⑵可能合并有尺神经的病变。排除上述原因后,接下来就需要解释临床诊断CTS和麻木范围的逻辑上的不一致,这时候需进一步的辅助检查。虽然神经肌电图辅助检查可作鉴别诊断[1-3,6],但基层医院常缺乏肌电图设备,且肌电图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仅80%左右[7],导致肌电图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本研究尝试应用B超作为CTS的鉴别诊断手段[5]。本组B超结果发现,6例10侧非典型腕管综合征术后随访,正中神经区域外症状5例9侧缓解或消失,其效果进一步支持CTS的诊断。因此,对手麻范围超正中神经支配区域的患者,鉴别诊断时可尝试作B超检查正中神经作为筛选,对避免CTS的漏诊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至于CTS出现区域外神经症状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大脑中枢性的结构重塑有关[8],是基础研究值得考虑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