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方式的思考

2021-07-07郑茂霞

审计与理财 2021年3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

郑茂霞

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益提出更新更高要求。作为审计工作的关键载体,审计项目立项精准与否、实施精细与否,决定着审计职能作用的优劣。当前,在审计项目立项、组建审计组、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成果开发、审计效益评价评估等组织管理中,存在审计目标聚焦不够、人力资源分散、不深不透、审计质量不高、创优意识不强、审计成果碎片化、评价体系不健全、监督考核不到位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强化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化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改革创新,推动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质量建设进一步体系化、协同化,集中优势审计资源,拓展审计深度和广度,大力提高审计项目精准性,增强审计监督实效性。

健全完善审计项目形成机制。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建立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审计项目形成机制,围绕党中央最关心、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思考、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了解所急所需所盼,做到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哪里潜在风险隐患,哪里存在不足短板,哪里群众反映问题强烈,审计监督就向哪里发力。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应加强系统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民生需求确定审计项目轻重缓急,增强审计项目立项的针对性、有效性。突出立项前瞻性,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趋势、落子布局,扫除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对关系区域发展的重大审计项目,各级审计机关应认真履行公众参与、研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论证立项的科学性、可行性,科学审慎研判预期效果和效应,从源头上把控审计质量。突出立项全局性,统筹经济社会各领域各方面,打造政策措施跟踪审计、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平台,系统谋划各类型各专业审计项目,加强审计项目统筹整合,实行“一审多项”、“多项并(同)审”,最大化用好用足审计资源。突出立项战略性,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用心用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达到“落一子而活满盘”。突出立项整体性,横向上由立项单个审计项目到形成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再到编制中长期审计项目规划,纵向上注重各层级审计项目的关联性、系统性,增强配套和衔接,构建整个区域内的审计项目体系,推动建立健全科学的审计项目形成机制。

加大人力资源统筹力度。人力资源是审计项目的核心要素,改进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方式,重点和难点在于统筹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岗得其人,人适其岗”。应建立强有力的决策指挥机制、统筹协调机制,强化跨专业跨层级整合力量和资源,以更加开放的方式选拔有能力有担当的团队承担审计任务。对党委政府交办的重点审计项目,根据审计项目需要,打破内部部门界限,破除论资排辈,调集优势力量组建审计组,实行决策高效、响应快速的扁平化管理;对区域性、行业性或上下联动的审计项目,探索“揭榜挂帅”、“军令状”、不同层级审计机关混合编组等方式匹配、遴选审计组成员,培育一批有竞争力、有创造力的攻坚团队和审计能手;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批次开展的审计项目,探索“赛马制”,引入最有效的竞争手段,把实践作为锻炼专业素养、提升工作业绩的“第一跑道”;对全新的审计项目,实行“悬赏制”,建立“能者上”“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导向。优化审计工作流程,统筹实施涉及同一地区、同一领域、同一部门的审计项目,打通“条”与“块”间的壁垒,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审计。在审计组设立临时党支部,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把党建工作和审计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促进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让审计人员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攻坚克难、拓展成果。对于县级审计机关,重点是集中优势力量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重大部署、热点难点事项开展审计,找到审计项目之间更多的关联,通过精巧设计、统筹资源、信息共享,展开集中行动,有所侧重,达到节约审计资源、减少内部损耗的目的。

优化审计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组织实施环节是审计工作的关键,是实现审计成果最大化最优化核心所在。应沿着资金使用链条、政策运行链条组织审计项目,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体系,推进审计全覆盖。坚持“磨刀不误砍柴工”,扎实开展审计项目方案设计,在试审基础上,精心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实施指南、操作指引等,做到有的放矢。坚持分类实施,对大型审计项目,统筹上下级审计力量、审计项目,组建联合审计组,采用提级审计、交叉审计的方式实施,塑造和增强审计独立性;对涉及某一部门的审计项目,融合预算执行情况、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贯彻重大政策情况等审计内容,或抽取审计重点展开专项审计,或加大延伸力度实施行业性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效益。加强审计组之间的互通互联和力量协同,破除要素流动壁垒,在目标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有效降低审计组之间信息资源共享成本。推进审计业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取证程序、细化取证标准,坚持分发落实与重点核查相结合,建立疑点追踪落实台账,统筹分工、双向联动,做到取证链条可追溯、核查、纠正和惩处。明确目标责任、强化问责考核,密切跟踪审计项目实施情况,及时了解实施效果,深入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确保审计触角精准、取得预期成效。建立责权统一、激励和约束并重、宽容无意失误的管理机制,给予审计组充分信任和授权,体现奖优罚劣、问责问效,以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激发审计人员创造力、战斗力。把精品意识贯穿始终,深化质量控制,前移审理关口,以优秀审计项目标准指导审计现场管理,防控审计质量风险,增强审计质量。对审计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实行包容审慎监督,引导新生事物规范健康发展,为新生事物发展留足空间,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强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坚持边审计边整改、系统整改,既发现共性问题,掌握全面情况,又不放过个性问题,从中探寻规律,深化标本兼治,为系统性解决问题提供有力支撑。树立以审计质量、审计成果、审计效益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将审计目标和实际取得的效果进行对照分析,坚持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审计组业绩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构建审计项目支撑保障体系。加强重大政策重点问题研究,让一线审计人员树立政策意识、把握政策实质、吃透政策精神,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制度漏洞,周密取证形成成果,将宏观政策分析研究与审计实践有机融合。集中力量开展审计技术方法攻关,通过招标制、委托制、先试点再推广等方式,打造跨學科跨领域、研究与运用相协同的攻关体系,推动方法手段和组织模式创新,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审计实务先进生产力。组建大数据分析团队,对各行各业的数据资源展开关联分析,筛选问题疑点,为审计组开展问题核查、取得实质突破提供“精确制导”。加强对审计现场和一线审计人员作业环境的保障,建立健全干预审计工作行为登记报告制度,维护正常审计工作秩序,优化审计工作氛围,加强对审计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保障审计组依法独立、客观公正行使审计监督权。基于实践深化理论研究、经验总结,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经验做法、成功案例常态化,进一步指导更大面上的审计实务。推动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创新,归根取决于人才队伍和专业素养。应加快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形成涵盖审计业务、世界观和方法论、心理素质等领域的审计培训资源和以干代训、导师制等培养模式,打造多面手审计人才。动员广大审计人员集思广益,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探索,善于总结,推陈出新,检验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的实效性、适用性,推动审计事业保持旺盛生机。

(作者单位:山东省审计宣传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
新形势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刍议提高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的途径
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高审计质量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研究
审计学习永远在路上
宜春市召开全市审计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如何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