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策略

2021-07-07李常

经济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思政教育就业指导

摘 要:在高校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目前,各个高校均已经全力推广就业指导课程,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课程内容、深度上,距离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文章基于此,探讨了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开设的必要性和现状,分析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育 就业指导 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0;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1-161-02

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了解不够,在大学期间,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理念,对自身的专业水平没有清晰认知,就业观、择业观比较模糊,尽管各个高校已经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实际成效并不理想,理论和实践之间出现了脱节问题。思政教育本身与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具有先天联系,在新时期的思政教育中,有必要将其与就业指导教育相融合,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指导学生的就业,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帮助他们在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

一、就业指导教育开设的必要性和现状

从学生成长角度而言,在高校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十分必要,尤其是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代社会,社会改革进程继续加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做好入职准备,这种准备包括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准备,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的变化。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规模的不断上升,整体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通过对当地就业形势和地方政策的研判,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清晰认识岗位就业前景,帮助他们在后续更好地择业、就业。另外,当代大学生在初入职场后,常常出现频繁跳槽的问题,而提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将个人能力、工作岗位相结合,有效避免频繁跳槽的问题,不仅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有利,對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多数高校中,就业指导课程都是由辅导员、学校行政人员来担任,而这类教师在任教能力上存在欠缺,尽管他们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较高的责任意识,但是对于职业形式了解并不透彻,不管是教育经验还是阅历水平,都无法为大学生提供全面、针对性的指导,加之长时间脱离企业,他们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并不清晰,在就业课程的安排上,也缺乏针对性。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时间还不长,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指导经验上,都比较欠缺。教师对指导目标不够了解,不少教师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只是简单的课程内容,只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即可,甚至将就业率作为评估就业指导课程的首要标准,在教育体系中,忽视了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就业思想,没有为学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另外,就业指导课程的形式比较单一。我们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但是,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还是停留在传统时代,仅通过讲座、课堂指导的形式来开展一刀切式的教学,无法做到个性化、专业化。执行上,操作空间也比较狭隘。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上也不太合理,一些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程划分成技巧指导、信息发布、就业政策介绍,三个部分并未构建出完整的内容体系,大多数时候,教师更多是强调就业环境的严峻性,没有为学生给出确具体的指导意见,无法将就业岗位、个人能力匹配进来。

二、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整合机制和载体

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需要从机制、载体两个层面来着手。一方面,创新机制,这是促进思政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创新的动力和活力,高校要充分认识到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将其纳入党政领导工作中,形成党委干部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员参与的教育体系。通过交流、培训等方式,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将思政教育、就业指导教育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将软性任务转化为硬性指标,并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职责,提高监督的公信力和透明度,保证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质量。另一方面,在高校内部构建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信息员队伍,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从现象中找出问题,见微知著,将学生思想中的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通过机制和载体的整合,让高校上上下下都认识到就业指导教育的意义,从思想上认可,思想决定行动,只有在思想上充分地重视,才能真正将其落实到实践中。

(二)创新教育指导方法

高校思政教育、就业指导之间的融合,对于教师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高校要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人才队伍,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良好的技术储备,还要在思政教育、就业指导教育上具有良好的指导能力。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专业内容,包括专业知识素养、行业发展趋势、就业观念、面试技巧、就业协议、用人单位要求等,并具备良好的指导教育能力,掌握职业道德、就业心理、自我价值、知识素养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育,提高教师团队的全面性和专业性,为思政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奠定扎实的师资队伍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也要与时俱进。根据思政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特点,创新、完善教学方法,积极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各类教育资源,例如,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学生信息进行汇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情况予以个性化的指导和教学。同时,除了线下教育之外,还要拓展线上教育渠道。如今,线上教育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比起线下教育,线上教育更具优势,教师可以定期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中发布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相结合的内容,用通俗、趣味的语言来为学生讲解,对于这类方式,大学生更易接受。在日常的线下教学中,也可针对学生的就业、面试来设置情景,将学生置于生活化的场景中,帮助他们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更加真实地了解和认知,使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找到后续发展方向,更好地适应职业生活。

另外,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结合还要注重实践,只有将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实效。对此,可发挥出校企结合的作用,带领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企业,了解不同工作岗位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和标准,让学生通过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交流,了解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找到自己的改进方向,不断强化知识储备,增加就业筹码。在载体的创新上,要探究思政教育、就业指导教育整合的创新载体,增加两者结合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将情感融入其中,拓展校园信息网,利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结合的覆盖面,创新工作载体,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另外,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时代瞬息万变,作为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我,主动参与各类研修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科研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思政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质量。在这一方面,社团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社团活动是基于学生自愿为原则组建而来,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非常大,对于社团活动,学校要予以支持,增加投入,形成隐性教育。

(三)创新课程内容开发

对于高校而言,要明确自身在办学上的优势和特色,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课程。为使大学生提高自身实力,高校要突出教学特色,尝试以专业为核心来构建目标,最终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就业愿望。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结合,不能局限在高校教育的最后一年,从大一开始,就要在思政教育内容中为学生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內容,让学生在入学之后,就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和社会就业形势开展针对性学习,强化自身优势。在课程内容上,需要发挥出教师团队的合力,不仅要求思政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参与到其中,还要将专业教师也纳入其中。不同专业学生面临的就业现状是不同的,岗位性质也完全不同,统一的课程开发方式很难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要求。对此,需要以专业作为切入点,结合专业内容来突出不同专业的就业特点,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让每个专业学生都可以得到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和课程指引。

思政教育、就业教育之间是一个长期的结合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具体来看,要将课程内容分配到各个学年,根据认知、定位、实践三个目标来开展。大一阶段处于认知阶段,内容由自我认知、专业认知组成;大二学年属于定位阶段,以职业道德、就业政策、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最后一个学年是学生的实践阶段,为他们发布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开展面试模拟等,在实战中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

三、结语

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思政教育、就业教育指导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上,可以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构建一个连续、长期的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准确把握就业市场需求,明确职业定位,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思政教育、就业指导教育两者的结合上,涉及诸多内容,高校需要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并从课程内容的研发、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等多个方面着手,充分满足不同学段、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提高两者结合的实效性。增加实践内容,利用线上教育来丰富现有的教学手段,让就业指导变得更加细致化、系统化,使学生有更多收获。

参考文献:

[1] 李晓欣.浅谈课程思政视角下五年制高职专业课教师个体素质的提升[J].现代经济信息,2019(23):434

[2] 涂频.“智慧教育+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A4):213-215

[3] 冯鲁红.多元协同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有机融合研究——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0):133-134

[4] 彭万秋.“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4):137-138

[5] 黄志媛,尹建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3):28-29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0)

[作者简介:李常(1982—),男,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责编:纪毅)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思政教育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