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021-07-07刘秀荣

经济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能力提升职业规划创新创业

摘 要: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在这一观点下,高校学生、高校教师与高校管理层需要提高认识,大力开展协同工作,共同建设适应社会发展和新型社会生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通过模式的改变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造就更多所需要的人才。文章为学校完善自身教育体系、教师丰富自身教育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职业规划 创新创业 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1-146-02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新时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也需要创业思維。作为大学生向社会过渡的高校,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担负起应有的历史责任,不断调整历史站位,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能,发挥动力因素,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丰富实践经验,让大学生能在大学时期就对自身进行充分认知,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1}。这就需要各高校依照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针对创新创业制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课程。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引导,以规划职业道路为目的,以增强实践成果为过程,不断进行课程的深化改革,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出学生希望的,社会接受的,国家喜爱的全方位创新型实践人才。

一、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弊病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政策执行不落地

创新创业概念作为新理论新观念,大多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对于如何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在课程的设置和学校实践活动的设置上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并且高校未能发挥自身集中化、场地化、大型化的课程优势{2}。高校没有对自身条件和目的进行针对化的分析,也没有设置符合自身条件的针对化课程,全是采用常见的课程模板进行套用,同时没有根据新时代社会发展提出新的管理方案和管理策略,在对高校课程的制定上,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不仅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还会造成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没有从实际出发,不立足于实践,只是做面子工程,将创新创业课程当成传统的课程进行完全式的课堂授课。可以看出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不到位。管理的质量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落实不了。

(二)学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能满足需要

由于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还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方案进行分解。很多课程的授课老师还停留在完全式课堂授课的模式,对学生的实践内容安排不足。不能让学生真正地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践上,同时没有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强制化的学习要求,仅仅是把实践内容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没有明确课本知识是实践的基石,实践是检验课程的标准。从大的方向上来看,高校出现现阶段的症结还是在于高校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完整地抓住时代的脉搏,对高校学生的意识灌输程度也不足{3}。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同时对实践活动的设置也不充分,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没有平台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

(三)教师缺乏相关培训和标准

教师是作为课程传授的载体,在课程传授的过程中,教师是需要直面学生的。但是现在部分高校的教师并没有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过详细的、分阶段的、充分性的培训。部分高校甚至直接采用其他科目的教师进行教学,这导致授课教师只能依靠自己的认识进行授课。一方面没有专业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另一方面也没有实操的经验作为分享。在授课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任课教师没有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育依据的情况。不能充分将课本知识进行传授,学生也不能学习到扎实的理论知识。

(四)学生重视强度不够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大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重大。而学生作为最终的知识载体,在课程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地加强对于授课内容的重视程度,将授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不仅要体现要期末考试的打分上,还需要体现在大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帮助大学生在长久的课程中,能够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于实践的应用,不断提出新想法、新方案。在创新创业人才培训教师的选择上,需要教师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理论知识并能充分地了解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意义,将自身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地培养出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对符合学生自身职业道路的正确规划作出指导。

(五)高校没有紧跟时代发展

现阶段部分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没有根据社会形势进行新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调整。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需要高校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和职业规划课程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了解社会需求。同时,职业规划培养面应该尽量扩大,扩大受益人数,将国家政策进行充分解读。针对部分就业困难学生,进行针对化的就业规划指导,让学生对自身进行充分认知,并对未来做好规划。国家政策还做不到针对所有人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大多数还停留在公务员、教师、西部计划等人群中。

二、新时代下的创新创业需求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阶段。在当前形势下,高校不能仍满足过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授课老师也不能仍然坚持过去单一的授课方式,高校学生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高校与高校教师、高校学生都需要培养创新的意识。因此,高校在这一阶段需要明确目标,以培养创新和创业人才为目的,进行课程架构的不断解析和深化改革,提升实践课程的比重,对部分课程的倚重进行倾斜,提升教育效率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一)互联网经济新态势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5G的铺设,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传统行业需要在互联网时代寻求转型,而互联网公司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对于所有企业来说,依托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都可以展现出更多的机会,同时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均摊等各种利好因素。在当今互联网思潮的冲击下,所有企业都需要思考在经济新环境、新态势下的发展。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还互联网行业都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进行公司建设,依托新鲜血液的注入和新思潮的带领,来帮助企业进行从传统化到新态化的转变。因此,创新型人才相对其他人才就具有更高的市场需求量和更强的职业竞争力。

(二)创新驱动推动社会发展

随着我国对于产业转型的需求,针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固守传统行业已经难以在日益提高的新经济态势下发展,不论是企业本身还是国家政策,都在不断引导传统行业进行互联网浪潮下的转变,需求企业以产业改革为重点,以创新为驱动,在经济新态势的当下,不断地对社会进行推动,保证社会的和谐运行。在此基础上,提高专业性人才的需求力度,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完善社会人才比例配置,避免出现人才偏流的情况。

(三)信息渠道建设逐渐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信息渠道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提升。现阶段信息来源更加广泛,通过互联网可以对信息进行大规模的收集。但是信息的真实度存在着疑问,因此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提炼。从无数的信息中筛选出需要的信息,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同时,还需要对信息内的利好因素进行收集和整理,保证企业能在这过程中完成转变。

(四)高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程度,同时也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层次要求。这就要求高校需要建立新型的、符合社会新态势、国家新政策的课堂内容和课程体系,保证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能够跟得上现阶段的社会需求,高校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对于课程体系的改革一定会造就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三、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在高校设置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在高校阶段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同时可以在大学阶段进行试错,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课程时间进行结合,通过不断地试错来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定位。在高校阶段通过创新创业能力课程和职业规划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进行专业性的知识提升。同时,帮助高校进行课程的内容和课程结构的改革,建立良好的课程结构,增加高校对新时代的适应性。让传统的不利于时代的行业进行转变,推动时代的变革和发展。

四、如何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能力

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进行培养,让大学生能在创新精神的引导下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4}。同时,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在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自我认知程度,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也有重要的意义。高校需要增加创新创业所占的课程比重,帮助学生在课程过程中积累理论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引导大学生进行充分的实验,将课程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不断地积累自身的实践经验。另外,加强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不断地对社会发展、自身发展进行总结和目标制定。通过大学生的自我学习,高校的教育和实践,家庭的经验传达,在塑造学生精神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职业竞争力。

(一)高校进行定制化信息渠道推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服务也需要不断的革新。需要按照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对大学生就业的各个方面进行整体分析与判断。主要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深度的了解和判断,了解学生就业准备是否充足,对职业是否有规划,对未来有什么安排。(2)信息推送。在充分对学生进行标签化之后,需要对就业信息和社会发展信息进行标签化的分类。然后对大学生进行定制化的,个性化的就业信息推送。(3)职业前期关怀。在大学生进行顺利入職后,还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就职随访。由于社会身份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可能会不适应现阶段的工作需求,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的引导。帮助大学生迅速适应岗位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在职场中充分展示创新能力,增强竞争能力。

(二)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进行实践

在大学生的学生阶段,学校可以通过不断地举办创新和创业比赛的形式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鼓励大学生在学校阶段进行团队的创建和工作的进行,满足大学生在校创业的需求。同时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通申请绿色通道,学校可以对有实施条件的创业项目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就业指导,在帮助大学生完成创业项目的同时增加高校学生的就业经验。

(三)高校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解

在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职业规划过程中,可以通过邀请知名企业家、成功校友以课程讲解的方式进行经验的传授。通过导师对自身经历的分析和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来避免学生走弯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同行业专家的个人经验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而高校同时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的修改,将课程内容修改为真正适用的课程,提升学生对于社会经验的了解。

(四)教师参与课程内容和结构的调整

在实际当中,高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还是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的理想,使得高校各项课程逐步的完善和发展。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需要高校把握住时代脉搏,正确对社会形势和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判断出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接着对课程进行调整,将理论和实践的比重进行不断的调整,丰富课程形式。同时高校需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基本诉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保证课程内容是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也是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的{5}。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能够以实习生的身份在企业中进行短期实习,丰富学生的实践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吸纳更多的人才,让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提升职业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社会的就业环境。当前高校需要不断地完善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不断地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思维能力,满怀创新能力,具备创业能力的新式社会人才。

[基金项目:2018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研究项目(SJGY20180496)2018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8SHE546);2017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7SHE349)]

注释:

{1}王占仁.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义与周边关系论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01):21-26

{2}蔡小丽,辜良军.“互联网+”视域下高职毕业生创业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012(3):88-91

{3}李利荣.高校创新创业引导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8(013):76-79.

{4}陈功兴.基于心理学视角的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8(019):67-69

{5}黄艳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008):77-78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作者简介:刘秀荣(1972—),女,黑龙江鹤岗市人,硕士,副教授,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生涯规划等。]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能力提升职业规划创新创业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