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2021-07-07赵亚伟
赵亚伟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物理教师,要明确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作用,从而利于制定更加高效的物理生活化教学措施。文章结合实践研究,从多方面对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实践研究,希望分析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物理综合水平。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研究
新时期,随着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教师要重视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实践分析,教师通过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利于加强学生物理实践能力。基于此,文章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探索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对策。
一、 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作用
(一)有利于推动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高中物理的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受限于中国部分应试教育的思想限制,教师的教学要点往往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而学生也只是照本宣科式地进行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能力都不足,对物理学科的兴趣爱好较低。但在当下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要求之下,教师的教学工作会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加强了物理学科的价值,帮助学生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能够帮助减弱物理学习所带来的陌生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生活情境的设置,帮助学生更好加强物理学习的认同感,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强化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针对物理的学习工作而言,由于其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要求,学生会感到一定的抽象,通过加强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建设,能够使得教学的内容由抽象变得具体生动,学生也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判断和思考,再加强物理知识体系的学习,了解现实中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在潜移默化间帮助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高,也为后续学生的思维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敦促学生的持续进步。
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进一步运用,构建了高效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利于教师有效地开展物理实践教学。因此,物理教师需要全面掌握生活化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二、 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巧设悬念,结合生活问题探讨
物理是一门典型的理工科,其绝大多数的学习都是基于学生的问题与判断,发现问题是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灵活运用好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的判断,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对此,在组织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物理思维的积极性,可借助生活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在创设生活问题情境的时候,一般会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教师会提出与新知识教学有关的,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问题,借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其次,教师再使用言语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就生活化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加以后续的验证。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全新的方法和概念,提出专业的理论以及办法,结合生活化的教学加以优化。例如,针对重点、难点课程《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创建生活化的问题教学情境,首先拿出一根绳子,在绳子上绑上一个教学用的重物,邀请不同的学生上台将绳子拉直,在拉直的过程中要求,重物能够处于平衡的状态之下,然而实际观察中能够发现,即使是力气较大的学生,也难以做到拉直绳子。而针对这一生动形象的现象,教师也要趁热打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物理现象,在生活化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考也能够更为迅速、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判断力。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学习效果
物理是一门相对难度较大的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判断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但物理绝大多数的知识点和概念都是从生活中引申而出的,所以在物理教學的时候,加强生活化的建设,搭配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能够打造良好的教育情景,将物理的知识点以及实验现象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加以表现出来,使得学生更能够深刻地理解物理实验的价值和意义,教学的课堂效率也能够进一步的提高。例如,针对“圆周运动”的教学和讲解过程之中,学生会对“离心力”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对此,教师可以引用生活化的教学例子洗衣机脱水,洗衣机是每家每户必备的重要家电之一,为什么洗衣机具备脱水功能,教师能够让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和判断,洗衣机是如何脱水的?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分析,学生势必能够很快联系刚刚学习的知识,即洗衣机的原理是离心力。衣服因为向心力的作用,在洗衣机脱水桶里保持垂直状态,打开洗衣机的脱水开关,洗衣机开始工作,脱水桶开始做圆周运动,衣服被限制在脱水桶里,水就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脱水桶。转速越快,离心力就越大,换言之水能够脱离衣服的速度也就越快,洗衣机也就达到了甩干衣服的目的。通过这样具象化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建设,能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知识点,达到优良的学习效果。
(三)设计生活化习题,巩固知识
优秀的习题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成效,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近年来高考的题目而言,越来越多的题目向生活化的方向进行转型与调整,包括高铁问题、地震问题等。对此,基于生活化教学的认同不断被提高和重视,教师在平日习题的建设过程中也要加强生活化的转型,帮助学生加强自己对生活化题目的了解程度,提升自己的学习综合效果。例如,《牛顿运动定律》一直以来都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考查核心,具体以生活化的题目为例,一段平坦、稳定的道路上,汽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向前行驶,突然前方出现障碍汽车需要紧急刹车,从刹车至汽车完全停止,经过最终的考查和测量发现,汽车至完全停止前仍然滑行了20米,已知汽车的车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为0.6,求解汽车是否在当时状态下处于超速行驶的状态,汽车的刹车距离还和哪些问题相关?此时,学生往往会做出如下回答,即初始行驶速度、刹车压力以及驾驶员的判断力等。而后续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导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判断汽车质量、刹车压力、形式速度等变量的系数,然后再转换为汽车是否存在违章的问题,教师还可以进行反应时间的判断,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化的因素,让学生判断是否出现酒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