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文阅读中支架默读生态模式的构建策略研究

2021-07-07张宏燕

考试周刊 2021年43期

张宏燕

摘要:持续默读(Sustained Silent Reading)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性持续默读,既不加任何干扰的自由愉悦性自主默读;另一种就是支架式持续默读,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选书,示范阅读,给出鼓励性评价等干预下,学生在规定时间无干扰地进行持续性默读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读得多,获得就多。

关键词:支架默读;高中古文阅读;生态模式构建

一、 构建支架默读的历史依据

持续默读(SSR)的研究始于20世纪早期,起源于日常阅读教学与自主阅读的结合,从而让学生采取持续性默读方式进行的自愿阅读,由美国教师莱蒙.C.亨特最早提出这一概念。在国内,持续默读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萌芽期,主要体现在其与英语阅读的结合,实现英语阅读素养提升方面。2010年陈泽航阐述了纯粹持续沉默和支架沉默,指出后者是教师指导下的持续沉默。2012年李兴勇研究了持续性默读对英语阅读素养的影响,并证明了其有效性。但是就持续默读专门运用于高中古文阅读的研究,国内少有。而持续默读介入到古文阅读教学,研究甚少,我们只能参照英语方面的研究,去探索古文阅读中的持续默读。

二、 构建支架默读的理论基础

关于古文阅读素养的理论: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描述,阅读素养是指学生为了取得个人目标,形成个人知识和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运用,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而随着终生学习理念的提出,OECD指出它是终生阅读中技能,知识和策略相结合的综合能力。相应地,古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直接途径,其阅读素养的提升,非常关键。

关于古文阅读的特征,张志公,余成对古文及古文教学的特点做了全面的解释。首先,古文特点是言语分离。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科举,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以古雅为尚,造成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实际用的语言距离扩大。其次,历久不变。一直到“五四运动”,文言作为占统治地位的书面语言被人们沿用下来,其语言成分基本未变。其次,行文简练。一是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二是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少;文言文多省略,省去成分的情况很常见。最后是古奥难懂。由于年代久远,佶屈聱牙的句子、词语、典章制度等在初学者的眼中成了捉摸不透的“迷言”。介于此,传统的古文教学的风格是熟讀精思,释文明道。

关于生态模式的理论:即生态化模式。在生态系统之中,不仅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而且生物与其周围的各种环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的,并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生态平衡。在青少年阅读生态系统中,我们发现各组成部分之间也存在相互依赖、彼此制约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能得到良性发展,就能实现青少年阅读生态系统平衡,反之亦然。而在一个阅读模式中,我们追求其各环节有机衔接,持续化良性发展,最终产生合力,对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体验,阅读能力有极大提升。

关于其他理论:布鲁纳自主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指出要在真实的语境中,学生进行有效及可理解性材料的输入学习。阅读循环圈由“选书”“阅读”及“回应”三个环节组成,将为读者开启下一段阅读旅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定势理论指出人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是由于预先的准备状态及定势所决定的,积极地准备和定势可以形成积极的心理倾向。动机理论从物质唤起和精神唤起两方面对学生的动机培养提供了保证。以上这些理论综合应用于持续默读当中,奠定理论基础。

三、 构建意义及价值

在西部农村地区,高中古文阅读的现状是:古文资源匮乏,古文环境缺失,学生的学习动机(目的,兴趣,习惯)不足;此外,对于古文阅读教学,教师以文字释义的应试教学模式为主,而且高中古文文本的编排缺乏多样性(只是少数名家作品的精读为主,达不到广泛阅读,学生也体会不到全语境的整体教学),这就使学生长期处于单一机械式的阅读模式中;再者,由于整体课业的压力,学生阅读的时间也比较紧张,实现充分阅读有困难,最终的现状就是: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得不到科学的有效的充分的培养。故此,借鉴持续默读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将其运用到古文学习当中,为以后的古文学习及古文阅读素养的培养开拓一条路径,实现古文阅读的生态化学习。具体如下:

1. 为农村高中古文教育决策提供理论及实证方面的依据。

2. 为有关高中古文教学研究提供素材。

3. 在农村高中形成持续默读培养古文阅读素养的教学范例。

4. 强化古文阅读,提升农村高中学生古文阅读素养。

四、 支架默读的生态模式构建策略

(一)家校物理环境建设策略

在农村高中,虽然缺乏文化资源,家长和学生的意识是肤浅的,但长期以来,农村人对中国传统古典名著有着敬畏和钦佩,这形成了一种文化定式;再加上农村人朴素的道德价值观,对古文进行大范围的默读是可能的。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家与学校的连接,创建家庭阅读场和课堂阅读场。在家庭阅读领域,我们将餐桌、灯光、环境主题设计成学生喜爱的外观;在班级阅读区,我们尝试将桌子做成马蹄形,并搭建班级图书馆书架。课堂中古代汉语的主题设计主要由安静与优雅、灵感与优秀组成。其次,在时间安排上,课堂阅读场主要选择上午阅读15分钟,下午上课前阅读15分钟,晚上自习前阅读15分钟。它分为三个阶段,家庭阅读领域由家长和学生自由安排。最后,每周一或周五安排一节课,作为分享提升反思的平台。此外,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选择中国古代的无声阅读,我们坚持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所以学生可以选择真正的古代材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不同层次,与教师的建议,如《论语》《汉书》和《三国演义》。

(二)阅读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