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砸向油贩子
2021-07-07赵世禄
文/赵世禄
中国石油酒泉销售严厉打击油市违法行为。
酒泉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就和石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区内不仅有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油田,而且有中国石油西部管道、西部勘探、西北销售、酒泉销售,以及运输公司等单位,形成了上下游、产供销一体化的石油产业链。
随着各级政府放管服改革及成品油资源过剩影响,一些“油贩子”受高额利润驱使,不惜铤而走险,非法购进劣质油品、改装油罐车、自埋储油罐,向广大顾客低价销售油品,形成了成品油运输、储存、贩卖的“黑链条”,正在一步步蚕食正常市场份额。
如何精准打击成品油非法贩卖行为、有效巩固市场份额,是中国石油甘肃酒泉销售分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酒泉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最西端,道路四通八达,是外省非标油品流入或过境的重点区域。要想打掉非法贩卖油窝点,首先要堵住源头,斩断“黑链条”。
中石油酒泉销售分公司一方面扎实做好市场调研,收集详实的线索和证据。另一方面,从当地税收流失、环境保护、安全隐患,以及损害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积极向当地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多次向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并全力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
在酒泉分公司的积极配合下,酒泉市政府成立了以商务、市场监管、公安、税务等9部门组成的成品油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7个县市区分别成立了成品油市场整顿领导小组。
他们先后在东边的肃州清水镇、北边的金塔鼎新、西边的柳园三个主要路口设立了成品油检查站,抽调专人成立了流动稽察小组,开展昼夜巡回检查。
3年来,固定检查站共检查各类危化品车辆11816车次,累计检查危化品34万吨,跟踪出境可疑车辆58车次1900吨,劝返车辆66车次2100吨,从源头有效查堵了非法油品的流入。
酒泉地域面积广阔、人口稀少,国道线深入戈壁沙漠,加之矿山、工地较多,为成品油贩卖提供了便利条件,监控整治工作难度大。
这些油贩子有的在仓库、废弃厂房、停车场,以及工程用油现场安装简易的油罐和加油机,借工程用油之名,行贩卖油品之实。
有的将洒水车、箱式货车或中巴车改装成加油车,随时向过往车辆流动售油。这些“黑窝点”无证无照、设施简陋、油品质量不达标、安全隐患突出,严重扰乱了酒泉的成品油市场秩序。
面对这种现状,酒泉分公司发挥中国石油在当地上下游一体化优势,共同发声,请求政府部门加大市场整治力度。
2021年3月9日,酒泉销售分公司市场整顿人员和当地公安部门联合在312国道玉门市巩昌河“168饭店”院内查获一处私贩油窝点。他们在现场查处地埋2座40立方米的油罐,房间内储1座约280立方米的油罐,加油机2台,查获非达标油品约180吨,案值约130万元,属近年来查获的最大一起私贩油窝点。
类似的“黑窝点”,每月都能查出几起。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的大戏,在酒泉市随时随地上演。
截至2021年4月,当地共查处非法售油网点110处,查获油品1038吨,拆除油罐142具,油罐车73辆,加油机94台,政府罚没款34万元,公安部门立案18起。
其中,法院判决13起,15人获刑,检察院受理了2起,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各类违法违规的油贩子。
近年来,随着成品油市场准入门槛降低,乱批滥建加油(气)站现象死灰复燃;以新能源加注为名经营汽柴油的“挂羊头卖狗肉”行为,时有发生;私自从宁夏、山东等地低价购进非标柴油,充当国VI柴油销售;以化工原料为名偷逃税款,规避法律制裁监管。
酒泉销售分公司积极协调公安、税务部门,用足用活警税企手段,通过稽察、整改、治理的方式,加大对社会站的整治力度。
2020年10月20日,酒泉分公司市场稽察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位于瓜州县柳园镇的中园石油加油站,长期以低于市场价0.94元/升销售柴油,立即和当地公安、税务部门组成三方检查组对该站进行了检查。经检查发现,该加油站所售柴油,是业主通过公路运输从山东、宁夏等地购进的,与规定挂牌价最高相差1500元~1800元/吨。
执法人员立即对该站进行查封,并对当事人立案调查,最终补缴税款20万元。
为了彻底规范社会加油站的经营行为,酒泉分公司积极协调,与酒泉市公安局、税务局联合成立了“酒泉市成品油警税企督察办公室”,配备了车辆、执法纪录仪、望远镜、防爆工具、摄影摄像等专业的设施设备,开展联合执法和协同作战,并借助加油站生产厂家,对所有运营加油机进行科学精准鉴定,为打击成品油市场违法经营行为提供了保障。
在成品油市场整治当中,酒泉销售分公司注重发挥好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积极协调当地媒体参与到成品油市场整治当中。
公司积极协调,主持召开了全市首届成品油新闻媒体恳谈会,全市商务、公安、环保,以及《甘肃日报》、甘肃人民广播电台、《酒泉日报》、酒泉电视台等十多家媒体和单位,就如何加大成品油市场舆论宣传、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管作用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和意见,为建立全市公平公正、合规有序的成品油市场环境和促进酒泉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