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参与对学校认同的影响研究——互联网使用的中介效应

2021-07-07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社交模型影响

张 凌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 长沙 410128)

学生参与(Student Engagement)的概念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经验研究的学者将之视为提升学业成就、教学质量、缓解辍学、越轨行为问题的重要切入点,认为通过控制教学的过程、过程中的各类因素,可能推动学生融入学校的环境,适应学校的宏观和微观体系。批判学者的观点则相对悲观,认为不能实现较高程度学生参与的根源在于较低社会阶层的孩子因家庭局限,难以融入主流的话语体系。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和知识的边界被打破,从技术角度看,网络学习、网络社交可以让人们接触到任何想要接触的内容,给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人群提供了机会。对于富媒体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他们学习、生活语境的一部分,但当前对信息传播技术与学生参与和学生发展之间内在机制的探讨相对匮乏。

本文以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湖南省十二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调查数据,基于参与—认同模型,分析互联网使用在学校认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

(一)参与-认同模型

在对如何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研究中,参与-认同模型是重要的理论视角。该模型将学生发展视为一个过程,认为对学校各类活动的参与能够带来包括学生的归属感在内的各种正面效应[1]。如果学生更多地参与学校活动,包括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等,他们就可能在学校获得更好的成绩,继而更加认同学校。表现更好的学生往往比表现不好的学生有更高的学校认同感;而更加认同学校的学生,又将更多地参与学校活动。参与-认同模型将这个过程称为学生正向的发展循环。

参与-认同模型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学生参与和学校认同。认同代表了个体和组织之间所形成的联系[2]。在青少年时期,学校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个人对学校的认同和适应影响了他在学校的发展和表现。在费恩的研究中,对学校的认同,包含了两个部分:学生的感受或对学校的归属感,学校成果的价值判断。本研究中,归属感指对自己是学校一员的认同情感;价值指对学校作为一个组织的社会地位的承认,以及学校在个人发展道路上价值的承认。

学生参与是制度设计和评价的标准;同时,它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试图对学生在学校生活过程的多个方面进行描述,人们普遍认同其多元性。被学者最广为接受的三个维度分别是行为的、情感的和认知的[3]。行为参与往往指正面的行为,以及遵守学校的规则,例如不旷课,更多地参与学习活动和课外活动,简而言之,行为参与可以被认为是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时间和努力[4]。认知参与比行为参与的程度更深,它是一种内在的行为,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学术活动等方面的心理投入[5],相当于行为投入的质量。情感投入可以被视为一种归属感,是学生对老师、同辈,甚至学校的一种情感感知,价值判断[6]。从当前的文献来看,除去一些大型的学情调查,以及以贡献测量量表为目的的研究,学者一般选取学生参与的某一个方面对概念进行操作化。本文仅考虑行为参与的影响,指学生的学习或相关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这类参与可以表现为课堂中学生的行为,例如提问和回答,在课堂中保持专注,坚持和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基于参与-认同模型提出假设1:

H1:学生参与对学校认同产生正向影响。

(二)互联网使用

互联网使用是多维度概念,包含了不同社会情境下的应用,诸如学习、工作、娱乐、社交等。人们按照自身的物质条件、文化、制度特征、个体心理和行为目标来使用互联网。对互联网的不同使用可能强化着已有的结构性的社会不平等,是社会结构性不平等的反映和构成元素。本文考虑职业学校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最常见的三类互联网使用行为:社交媒体使用,网络游戏,信息搜索。

信息搜索是人们日常网络应用的重要构成部分。学者认为网络是人们重要的信息来源,尤其是学习和研究需求的信息来源[7]。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搜索将增长人们在某个领域中的特定知识。信息搜索常常伴随着学习行为发生,本身的学习习惯将对信息搜索产生影响。那些更多投入学习活动的学生,更可能进行信息搜索,并从中受益。一项对295名高职学生的调查证实了信息搜索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正向影响[8],而学业成就对学校认同产生正向影响[1],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2a:学生参与正向影响信息搜索。

H2b: 信息搜索正向影响学校认同。

对职业学校学生而言,网络游戏是普及度较高的休闲活动。学生进行网络游戏的程度不同。对学校投入更多的学生常常更少地进行网络游戏,更少地面临由此带来的问题。在线游戏,尤其是过度的游戏,对学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例如疏离于学校,甚至辍学。因此,参与程度较高的学生可能较少地进行网络游戏,而更多的网络游戏可能推动学生疏离于学校。

H3a:学生参与负向影响网络游戏。

H3b:网络游戏负向影响学校认同。

社交媒体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社交渠道,聊天、组成社群、相互支持等。西方学者的研究发现,互联网社交行为影响了学生的社会资本,促进学生的社会融合。国内学者也发现社交媒体为农民工、流动人口等提供了社会支持和归属感[9]。在给定的环境下,社交媒体可以促进和优化学习参与者的交流,推进观点和知识的分享,社区氛围的建构,学生可以通过运用社交媒体进行更有意义的讨论[10]。社交媒体可以促进学生与人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融入群体,综上提出假设4。

H4a:学生参与正向影响社交媒体使用。

H4b:社交媒体使用正向影响学校认同。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数据

研究的样本来自于湖南省十二所中等职业学校。调查的中职学校都位于省会以外的县市。自我报告的问卷被用来收集数据。调查员是大四学生,他们作为实习教师在被调查学校工作一个月,负责发放问卷,并收集数据。共发放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530份,去掉部分无效问卷后得到503份有效问卷。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自愿参与调查。测量量表来自于既有的研究,经过修改以适应中职学校的特定状况。学生参与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这类活动包括提问、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课、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等。学校认同指学生对学校、教师、同学的情感和反应[11],包括认同学校的价值和对学校的正面情感。每个概念都用结构化的四点量表来测量:完全不同意,不同意,同意,完全同意。调查问题和每个问题的均值和标准差列举在表1中。

表1 变量的描述性数据

(二)人口学特征

调查收集了参与者的人口学信息,结果见表2。本文的被访对象均来自中职学校,由于中考的分流,调查对象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并不高。表1显示:父母受教育水平偏低,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大幅低于中国的平均水平;相对地,大部分父母仅接受过少于9年的学校教育,也大幅低于全社会的水平;超过70%的父母仅有初中以下学历,父母较低的受教育程度,可能使得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互联网使用提供有效的监管和指导。

表2 样本的人口学特征

三、研究结果

(一)测量模型

Amos24被用来检验结构方程模型。模型分两步检验:首先对测量模型的建构效度进行检验,然后检验研究假设所提出的结构方程模型。本文运用两个指标来检测汇聚效度:(1)组合信度(CR)至少要达到0.70[12],(2)平均变异数抽取(AVE)应当至少达到0.50[13]。表3中,本文所有的测量都达到了信度的要求,表明测量可靠[14]。

表3 概念的信度和效度

(二)假设检验

表4报告了AMOS检验的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其中H1、H2a、H2b显著,其他四个假设均不显著。图1报告了模型的结果,学生参与正向影响了学校认同,而信息搜索在其中产生中介效应。该模型的数据拟合指标良好。

图1 信息搜索的中介效应

表4 模型系数

四、讨论与结论

本文探讨媒介使用在学生建立学校认同过程中的作用,发现学生参与正向影响了学校认同,互联网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不同效应。社交媒体使用、信息搜索、网络游戏是职业学校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三类互联网使用。本文分别检验了这三类使用在学生发展过程的效用,结果表明学生参与对社交媒体使用、网络游戏影响并不显著,同时这两类网络使用行为也没有对学校认同产生显著影响,但信息搜索在学校认同发展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对学生而言,社交媒体既是沟通工具,可用于与朋友、老师日常的联系和沟通,也可用于在网络中结识朋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内容或浏览他人发布的内容,既可以获得更多信息,也可以用于娱乐等。在学习情境下或以学习为目标的社交媒体使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发展;反之,社交媒体如果单纯用于社交,则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它加强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和问题学生之间的交流,促成更多的越轨行为。本研究中,学生参与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不显著作用可能源于两方面原因:其一,中职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程度偏低,特别是微博的使用程度较低;其二,日常社交媒体使用并非发生在学习场景,也不以学习为目的,因此学习投入较高的学生并不会更多地使用社交网络,也没有对学校认同产生积极影响。

既有研究多认为网络游戏对学生发展产生负面效应,但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网络游戏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并不一定扮演了负面角色,换句话说,学习投入多的学生并不一定在课余时间不打游戏,打游戏也并不一定就对学生表现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结果表明,探讨网络游戏的影响离不开网络游戏的度。那些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安排好学习节奏的学生,虽然在业余时间也会玩网络游戏,但却能够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从而控制其负面影响;相反,投入学习较少的学生则更可能受到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

信息搜索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即信息搜索的行为放大了学生参与对学校认同的正向影响。互联网促进“爱学习”的学生更高效地获得和使用信息,获得更好的学业成就,继而更加认同学校和学校教育的价值。从费恩的参与认同模型来看,互联网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语境因素,“好学生”和“学困生”的互联网使用可能迥异,从而使得“好学生”更高效地投入学习,更加认同学校,而“学困生”则更疏离于学习和学校。本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素养推进了学生发展,因此通过提升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或许能成为促进中职学生发展的切入点。

本研究仅以职业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将来研究可以对比互联网使用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影响机制,以及互联网使用在学生疏离于学校过程中的作用,从而给学校、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提升学习投入和学校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社交模型影响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自制空间站模型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模型小览(二)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