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2021-07-07余凌丽王方刘晓媛
余凌丽,王方,刘晓媛
江西省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 (江西景德镇 333000)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鳞状上皮内病变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故及时有效诊治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有助于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1]。目前,临床上针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冷刀宫颈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及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均可用于治疗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不仅可有效切除病变,而且利于保留其宫颈结构及生育功能[2-3]。鉴于此,本研究比较LEEP 与CKC 治疗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74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年龄23~76岁,平均(39.87±5.10)岁;孕次0~5次,平均(2.14±0.72)次。试验组年龄21~75岁,平均(39.93±5.14)岁;孕次0~5次,平均(2.11±0.75)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依据宫颈细胞学筛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检查证实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可耐受LEEP、CKC 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呈阳性;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宫颈癌或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患有精神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CKC 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行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置入窥阴器,依次在宫颈12点与6点位置各缝1针,采用7号线牵引,向下向外牵拉宫腔,涂敷3%醋酸、复合碘液于宫颈,环形切开宫颈黏膜(于碘不着色区域之外3~5 mm 部位),深度3 mm,以宫颈管作为轴线,内30°角倾斜行锥切术,深度20~25 mm,均匀锥形切除宫颈,创面电凝止血,宫颈管填塞碘仿纱条压迫止血,术后清理宫颈手术创面,取出纱布,切除组织行病理检查。
试验组接受LEEP 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无需麻醉,通过碘试验、阴道镜检查确认病变范围,依据病变范围及深度选取电圈型号,其中环状电极需要大于病灶,深度>5 mm,电凝功率40~50 W,依据术者习惯设定电环切割方向,当病变范围较大时,实行分步切割,创面电凝止血,术后标记组织标本行病理检查。
1.3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锥切组织面积。(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统计两组感染、宫颈残端出血、宫颈管狭窄或粘连发生情况。(3)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包括治愈率及复发率,治愈为术后1年内无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复发为手术后无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残留,但在1年后再次发现病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锥切组织面积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锥切组织面积(cm2)对照组 37 28.54±8.29 27.89±6.54 41.25±12.16 5.09±1.45试验组 37 9.16±2.73 7.81±1.80 30.59±3.42 4.31±1.50 t 13.501 18.007 5.133 2.274 P 0.000 0.000 0.000 0.026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切口愈合时间(d)
2.2 并发症
两组感染、宫颈残端出血、宫颈管狭窄或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临床疗效
两组治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子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因素相关。WHO 女性生殖器肿瘤分类(2014)建议采用与细胞学分类相同的二级分类法将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分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4]。既往临床上针对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以子宫全切术治疗为主,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多数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具有逆转倾向,采用子宫全切除术治疗会出现过度治疗现象,因此,CKC 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治疗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5]。
近年来,宫颈锥切术已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治疗中逐渐推广,其能够切除较大块宫颈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是否存在浸润性癌变进行明确判定,了解病变范围及分级,进而可避免直接实施子宫全切除所致的损伤,在育龄期患者中较为适用[6]。宫颈锥切术可细分为LEEP、CKC 两种,其中,LEEP 手术创伤小、易于操作且手术耗时短,LEEP 刀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可发挥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此外,LEEP 刀操作中需严格设定电切功率、电圈移动速度并实施规范操作,以减轻对标本组织造成的热损伤,利于获取完整病变组织行术后病理切片[7]。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锥切组织面积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感染、宫颈残端出血、宫颈管狭窄或粘连发生率及治愈率、复发率相近。由此可见,LEEP 与CKC 均可达到治疗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目的,LEEP 治疗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利于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基于LEEP 损伤小、操作简便、术中无需麻醉等优点,患者接受度较高,在具备随访的条件下,可优先选取LEEP 治疗。但由于本次入组病例数较少,可能会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仍需经后续大样本量、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证实LEEP 与CKC 治疗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LEEP 与CKC 治疗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效果均较好,但LEEP 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对患者损伤较小,临床应用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