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驱动性的教学任务 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2021-07-06刘雪琼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年6期
关键词:任务设计任务驱动核心素养

刘雪琼

【内容摘要】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师合理确定学习任务,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发展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任务驱动 任务设计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时代”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发生真实的、深度的学习。导学案就是引领学生在有挑战、高投入、高认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结果。“五步导学案”中,学生会经历:课前独学,课中群学,课堂展示,教师评价和课后检测五步過程。而这种高质量学习过程的重中之重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中与学习目标高度匹配的学习任务。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对于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很积极的作用[1]。下面就以《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的教学为例,谈谈在“五步导学案”中如何设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

一、设计课前独学任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与学生参与的过程是互逆的。教师的教学遵循“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任务——创设任务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任务情景”这样的顺序,而学生的学习遵循:进入任务情景——确立任务——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这样的顺序。所以任务驱动全过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2]。2017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盐类水解的描述是:通过对水解平衡存在的证明及平衡移动的分析,形成并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平衡观和守恒观;关注水溶液体系的特点,结合实验现象、数据等证据素材,引导学生形成认识水溶液中离子反应与平衡的基本思路。根据这个描述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1)能识别和描述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2)能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解释外界因素对水解平衡的影响。(3)能计算水解平衡常数。素养目标为:(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外界因素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建立物质的变化需要一定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的观念。(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根据盐类水解平衡的外界因素,设计实验方案,运用化学实验方法等进行实验探究。(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运用平衡思想和守恒关系,分析溶液中离子浓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运用盐类水解知识解释与化学有关的STSE问题。

课程的标准是统一的,但受众对象不同,同一个班的同学在知识背景、认知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上都会出现差异。要让所有学生逐步达成共同的课程目标,教师在任务的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根据学情的独学任务的设计,越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越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3]。课前独学是有目的、有明确要求的、可检测的学习任务。在学完“盐类水解”的第一课时以及“化学平衡”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盐类水解的实质,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的水解规则,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平衡常数K的计算等相关知识,但尚未学会从各个角度来学习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由于其内因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将这个内容放在课前独学环节。但让学生理解盐类水解中越弱越水解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课前独学任务中,我设计了以下的独学任务:

【总任务】 已知:HClO的电离平衡常数为3×10-8,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2×10-5,请计算NaClO与 CH3COONa的水解平衡常数。你能判断NaClO与 CH3COONa的水解程度谁更大吗?影响盐类水解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为了所有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在这个总任务的基础上设计了阶梯式的任务群:

【任务群】

任务1:根据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请判断两种酸的酸性强弱。

任务2:请写出NaClO和 CH3COONa的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任务3:请写出HClO,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NaClO和 CH3COONa的水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任务4:根据HClO,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和NaClO和 CH3COONa的水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你能找到电离平衡常数和水解平衡常数的关系吗?

任务5:根据任务4的关系,请计算NaClO与 CH3COONa的水解平衡常数,并判断NaClO与 CH3COONa的水解程度谁更大。

任务6:水解程度与弱酸的酸性强弱有什么关系?

设计该任务群的目的是通过电离平衡常数判断出两种酸的强弱,根据水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找到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和水的离子积三者的关系,再计算出两种盐的水解平衡常数,从而知道酸的强弱会影响她形成的盐的水解程度。通过解答该任务群,很好的解决了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的教学。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素养。

二、课中紧扣教学重点设计群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从学科知识而言,重点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紧密联系,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与技能;从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点是指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思想,观念与方法;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重点是指学生学习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帮助解决的疑难问题[4]。对于重点的突破,教师可将知识拆分,设计难度适当的问题。因此,在设计课堂群学任务时,教师就要紧扣重点设计任务。我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分析是:学生在完成盐类水解平衡的建立后,对影响盐类水解外因的具体探讨依然遵循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思维模型,这是对化学平衡知识模型的再应用。而在对水解平衡影响结果的分析中,引入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是对已有平衡思维模型的强化。针对这个重点内容,我设计了以下的任务:

【总任务】 实验探究外界因素对FeCl3水解平衡的影响。

【任务群】 任务1:回忆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你认为压强因素对FeCl3的水解平衡有影响吗?为什么?

任务2:实验探究一:

(1)在烧怀中加入3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现红褐色,停止加热。

(2)在另一烧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向其中逐滴加入5~6滴FeCl,饱和溶液。

分别用激光笔照射两烧杯,写出实验(1)的化学方程式,并使用PH计测定两溶液的PH值。

從以上两个实验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盐类水解反应的热效应是怎样的?

任务3:实验探究二:取两支试管,将实验探究一的实验(1)所得的氢氧化铁胶体平均分成三等份。

(1)试管1:向其中加入少量FeCl3固体,观察现象。

(2)试管2:向其中1ml蒸馏水,观察溶液的颜色。

(3)试管3:向其中滴加1ml的浓盐酸,观察现象。

试管1和试管2中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能说明平衡发生了移动吗?若不能,有什么方法证明平衡发生了移动?试管2中直接测定溶液的pH值可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吗?若不能应该怎么操作?

任务4:通过以上三个任务,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并分析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

任务设计的目的: 盐类的水解平衡是化学平衡在水溶液体系中的具体应用之一,其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框架都来源于第二章化学平衡内容,基本的教学思路是抓住化学平衡的核心即平衡建立、平衡移动、平衡常数的应用这几块。所以在此基础上,再具体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解平衡,就是对这一模型的强化、校正、应用,进而从整体上起到迁移模型的目的。任务1的设计目的是对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的知识的顺延。任务2的设计目的是通过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引出温度是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因素的基本思维模型,让学生体验化学的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并引导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任务3的设计目的是通过探究浓度对水解平衡的影响学会建构模型的思维方法,并提升利用已有知识或思维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通过在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精神。任务4的设定主要是让学生整理知识,整理思维,将平衡的概念清晰化,将平衡思想外显化,将平衡分析思维化。

三、课末依据新情景与新任务,设计检测任务,落实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课末端检测任务的设计不仅要检测学科问题,还要确保问题情景的设计、化学知识的运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服务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检测。在2017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命题原则是: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以真实情景为测试载体,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中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运用盐类水解知识解释与化学有关的STSE问题”还没能在课中体现出来。所以为了检测学生该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学习任务,阅读素材回答下面任务:

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是组成泡沫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泡沫灭火器有两个容器是互相不接触的,当需要灭火的时候,按压泡沫灭火器的容器,将两种溶液混合就能喷射出大量的气体和泡沫,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泡沫灭火器的存放应选择干燥,阴凉和通风的地方,不可靠近高温并且可能暴晒的地方。

(1)泡沫灭火器灭火时产生的大量气体是什么物质?泡沫中含有的主要物质是什么?

(2)请写出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的方程式。

(3)为什么泡沫灭火器的存放不可靠近高温并且可能暴晒的地方?

设计该学习任务的目的是通过新情景下的问题分析,提高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并在真实的生活实例中体会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社会担当。

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教师在引领学生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合理设定学习任务,方能在完成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化学教学中,从课前的独学任务到课中的群学任务再到课末的目标检测,每一个任务的提出都要经过思考。所以高质量的学习任务的提出还有赖于化学教育工作者广览群书,利用新颖的教学素材,设计与学习目标高度匹配的合理的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袁坤.“问题组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5):37-38.

[2]高宏.这样教学很有效—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9:40-41.

[3]尤小平崔允漷学历案与深度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徐宾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基本要求与实施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1):3-4.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任务设计任务驱动核心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任务型学习研究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