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2021-07-06张苪滢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教学开展生活情境小学数学

张苪滢

【摘    要】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并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新课改下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为数学教学提供辅助,使数学贴近生活,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本文主要从运用多媒体设备、营造优良氛围、布置生活化数学作业、抽象模型转化为生活实物、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几个方面入手,探究如何利用生活情境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效,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关键词】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  教学开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81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总结于现实生活实践经验中,因此数学教学也应当立足现实生活,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帮助。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生活案例的合理运用,通过现实生活还原抽象数学公式,凸显数学的功效性,顺利解答问题,促使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一、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生活化数学情境

数学与生活存在密切关联,在新课改大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善于发挥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价值,贴近现实生活来创设数学情境,确保与教学目标内容相符合,进而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多媒体设备为辅助,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呈现固化的数学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对立体图形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如果仅仅依靠3D软件来呈现图形构建,不免会消耗一定的时间。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优势,将图形扩大,便于学生对图形结构清晰地观察,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又如在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阐述太阳、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运转关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也得到保证。

二、营造优良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生活情境开展的小学数学教学,应整合教学资源,重视优良氛围的营造,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通过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营造,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学小故事,或组织开展短暂的数学小游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基于生活情境所开展的数学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以便吸收内化数学知识。比如在相同题目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依照传统方式进行计算,使学生具备基本运算能力,之后再将简便的算法告知学生,这样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不断强化。

三、布置生活化数学作业,吸收内化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来布置数学作业,确保与现实生活相贴近,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便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加以吸收内化。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力不足,无法长时保持间注意力高度集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极易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下作业的布置应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为课堂知识的巩固提供途径,并间接锻炼学生的思考、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比如鸡兔同笼问题会令学生感到混乱,仅仅依靠空间思维无法解答问题,教师可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入手,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观察和探究,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生活情境中探寻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法。

四、将抽象模型转化为生活实物,缩小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存在一定理解难度。基于生活情境所开展的数学教学,可将抽象模型转化为生活实物,让数学贴近现实生活,缩小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语言存在理性化与公式化特征,而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通过直观思维与感性形象所实现的,尚未形成抽象思维与空间思维,实际学习也存在一定难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灰色的数学名词,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化的语言,将数学概念以简单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比如在学习有关立方体的知识时,如果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从二维图形出发则极易对图形的立体性产生忽略,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從生活实例出发,列举大纸箱、电视柜等实体,让学生对立方体面积的计算形成正确认识,促进学生空间感知力的不断增强。

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应重视生活情境的合理化利用,让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应用性较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以便理解并拓展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比如立足教学目标及教学需求出发,设置户外数学课程,带动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中获得理解与认知。教师也可布置开放性的数学实践作业,确保其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让学生测量桌椅的高度、父母的身高等,加深学生对长度的理解,或观察家中不同形态的物品,准确记录下来,有助于深化学生掌握几何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巩固。知识的学习过程虽然短暂,但其能够得到长期运用。数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生活情境的利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开展的数学实践活动应真正服务于数学课堂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顺利突破数学教学重难点,为学生的全面化发展奠定基础。

六、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未来复杂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数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转变课堂教学方式,重视生活情境的运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袁欣.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000(034):155.

[2]唐晓阳.联系生活,强化操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9):14.

猜你喜欢

教学开展生活情境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学生作文自主评价有效性教学开展的策略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高中生物资料分析教学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