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程思政构建策略初探

2021-07-06肖敏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课程思政高中语文

肖敏

【摘    要】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情感变化比较明显,学生的性格品格、思想道德、精神信仰也会逐步明确,所以高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导,更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引导。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文章以高中语文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程思政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38

在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学校和教师更加重视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开展教学工作,这一理念也逐步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和接受。课程思政并非过去单纯地给学生上思想道德课程,而是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从中挖掘与思政有关的要素,将其呈现出来,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兼顾学生的学识教育和思想道德及政治教育。语文是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其中包含的思政要素极为丰富,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构建课程思政,有利于更好更快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实现学生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高中语文课程思政构建的重要性

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经典赏析类文章的占比颇重,其中包含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作品及国外一些优秀的文化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更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可以给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高中生以正向的引导,使其在修身养性的同时,可以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注重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的挖掘和有效的整合,以合适的方式将其导入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高中语文课程思政构建策略

(一)立足语文教材,整合德育内容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所编排的内容包含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和深刻的价值观,也不乏许多具备优秀品质的人物。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立足语文教材,整合其中的德育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其所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例如,在讲《沁园春·长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对作者的了解展开互动,鼓勵学生分享和探讨自己所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说一说什么是毛泽东思想,谈一谈作者毛泽东的生平和此文的创作背景,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有更加确切的了解,使学生对该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有更加深切的感受。除了学生自主收集的相关资料之外,教师还要将教材中所提供的课外资料以及自己在课外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分享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再如,讲《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本课的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做拓展性的思考,提出一些更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作者写下此文只是为了表达对刘和珍大义牺牲的感慨和敬佩吗?”“课文通过描写反动派的残暴更重要的目的是什么?”结合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和教师的课外拓展让学生对真实的历史事件有全面的解读和深刻的反思,使其更加感怀爱国勇士的勇敢无畏和团结友爱,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立足学生实际,加强德育引导

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必然要明确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要对德育教育的本质和要求有清楚的认识。德育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在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所有学科中都有所渗透,语文教师要明确其中的关系,并以此为前提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够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德育价值。语文教师需要立足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其立志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优秀人才。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是正常的情况,因为学生的教育背景不同,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难免存在区别。鉴于此,语文教师需要借助教材以及其中的人物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因势利导地去引导学生。

比如,《沁园春·长沙》一文将作者毛泽东的远大抱负和壮志豪情抒发出来,而对比现在的学生,他们所处的环境都比较充裕,物质条件极为优越,所以很多人都缺乏积极上进的态度,缺乏奋勇争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及能力。这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所处的环境同当时的历史环境进行对比,把自身同当时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使学生通过对比反思自己究竟需要做什么、缺少什么,以伟大人物为榜样,明确自身奋斗目标,努力拼搏,创造自身的价值。

(三)立足社会实际,开展德育实践

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理论教学的优化,也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所谓知行合一,德育实践强调“做”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实践的参与和积累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思政的内涵,并意识到把理论融于实践的意义。

例如,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争议不断,也出现了各种与传统文化传承相关的新的元素,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比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节目,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语文教师可以由此受到启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主动肩负起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活动,如成语接龙、成语讲故事、古诗词朗诵、辩论会、历史典故情景表演、文化知识竞答等等。例如,在讲《孔雀东南飞》一课时,由于这是一个描写婚姻悲剧的故事,语文教师就可以强化学生对于我国现行《婚姻法》的了解,让学生就当前的法律热点及相关事例进行讨论,指导学生学法、懂法,学会用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语文教师要注意控制课外引申和课堂讨论的时间,做到既给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又可以强化学生对文本思想和主题的理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课程思政构建既符合新时代下课程思政教育的需要,也是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语文学科蕴含极为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挖掘、整合和利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日常教学活动同课程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陈丽.“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语文的德育功能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163.

[2]邹佳叡.立德树人背景下语文科德育的成效、缺失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12):38-43.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课程思政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