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1-07-06李君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李君

【摘    要】为了确保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维持长久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仅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基于学生的成长特点、成长角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长久的坚持下,势必能够让学生迸发浓厚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学习的魅力,从中体会到乐趣并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13

一、利用现代技术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在熟练掌握各种科技设备操作以后,才能够收获更好的感官体验,打造和谐生动的交流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萌生强烈的学习感情、学习热情,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步伐,形成扎实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品质。

例如,在学习《珍珠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珍珠鸟的生活习性与外部特征以及珍珠鸟的生活范围,教师就需要应用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惯和外形结构。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搭配一些相关道具,让学生深入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形成深刻感知。随后再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做简短的叙述,学生就可以理解和把握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关联和感情,明白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意义。这样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讨论中,享受生态美感,感受生命价值、生命真谛与生命意义。

二、维持良好的师生感情,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对学生的兴趣引导,教师可以从个体角度出发,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情况做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引导。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和学生多互动、多交流,要及时感知不同学生的身心状况和变化,与学生构建更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学生在对教师产生认可亲近的态度以后,教师的因材施教就能够顺利落实,为后续的高效教学夯实基础,奠定根基。

教师需要创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和需求,情境教学、情感教学、角色扮演都是值得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松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这篇课文之前可以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松鼠,不少学生都会摇头。教师就可以用大屏幕播放松鼠的样貌和动态,随后进行补充介绍:“松鼠是一种很活泼、灵活的小动物,松鼠虽然起初会害怕人类,但是在发现人类对自己没有威胁以后,往往会跟人十分亲昵。”学生在听了教师的介绍以后,对这一课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向往,并且注意力也全部集中到课堂上。

教师要明确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导入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随后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展现因材施教。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多鼓励,使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能够了解课文当中的基本字词含义,能够背诵书本当中的古诗词;对于能力普通的学生,则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拔高,提升素质,激活其创新欲望;对于优秀的学生,则要让其灵活思考,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将视野放宽广。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课堂问题,比如有的问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有的问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库。让学生充满兴趣并精神振奋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生潜能开发,提高学生思想活跃度

新课改提出,教学并不是让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在生活化教学中感悟教材的定义和作用,理解书本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使用方式。

首先,要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突破原有知识思想限制和框架,多鼓励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用“除了这种方式以外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一类的话语激励学生迸发思维,让学生进行充分想象。教师应允许学生提出不一样的构想和思维模式,打破思维限制,形成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你怎么发现的,好聪明”或是“能不能说得再具体一点”,这些对话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豁然开朗,从中获得启示和收获。其次,要让学生勇于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探索,着重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新途径,探索新事物,绝不能只满足于现状,要迸发创造性,用创造的角度审视问题,适应新的现象、新的情况,拓宽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在思考中将知识与自己的能力融为一体,在实践中互动,在互动中消化与理解知识,提升知识认知与见解,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需求。

四、突出过程评价价值

有效的过程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肯定,当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困惑时,能够获得教师的支持和认可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教师通过积极鼓励的形式来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从根本问题入手,制定过程完善的评价模式,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关怀。教师作为重要的教学引导者和帮助者,要对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指引。

新课标中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比如,在课堂上,学生的书写很漂亮,教师就可以表扬其字写得很好。这就是对学生写字兴趣的积极评价。如果学生很努力地练习,仍然写不好,教师则要表揚其努力的态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同样也能得到认可。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学生能够形成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的一个评价、一个点头和一句赞美都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学生所重视和期待的。评价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关键的一个步骤,教师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研究,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释放自身教书育人的魅力色彩,不断整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对兴趣的全面挖掘,让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升到新的发展层面。

参考文献

[1]何晓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学周刊,2020(3).

[2]赵亮.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实践活动的思考[J].学周刊,2020(3).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