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玲: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1-07-06彭玲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构建策略立德树人

彭玲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立德树人背景之下,应当积极思考和实践如何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助推学生正确思想道德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健康、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立德树人  初中道德与法治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087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达到了较高水平的课堂。具体来讲,就是指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明显提高,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更促进了其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工作成效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的学习受益也最大化。

新的教育形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与挑战,鉴于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更新自身观念,转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从根源上革除传统教学模式的消极影响。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过去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如其他文化课程,且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考试中并没有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学生的学习动力普遍不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不仅很少认真听课,更会在课堂上插科打诨,做其他的事情。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理解甚至背诵一些复杂的理论知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二)教师认识有待提高

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德育认识有待加强,对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的重要性未能提起重视,深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上只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背诵理论知识,并没有意识到这门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影响,这样一来就很难真正展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激趣为主,创新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想真正达成价值目标,彰显育人价值,就需要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认识,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创新以往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动力,促使学生端正自身学习心态。例如,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第一课“中学时代”的教学中,上课前,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或是一些实物照片来展现当今时代中学生丰富的生活,分享其他中学生的成长历程,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观察来联系自身经历,唤起学生的体验,让学生能够在了解他人的成长经历过程中明白自己在这一个年龄段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够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加精彩?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规划。教师要趁此机会展开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成长困惑,从而顺利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中的知识点。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发展,合作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更多学习的自主权,构建开放和谐的课堂,但是也要把课堂教学工作控制在教师可控的范围之内,让教师的辅导作用真正落实,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素养提高的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养成顺利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例如,在“亲情之爱”这一课中,上课前,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工具来与学生建立联系,分享教师所制作的导学课件,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比如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把握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邀请一些学生来展示自己的自主预习情况,分享自己的问题,就这些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与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以对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思路。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回答来做有针对性的补充和修正,这样就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效果。

(三)聯系社会,延伸教学,优化内容

道德与法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不能够过于封闭,仅停留于教材和课堂之上,而应当延伸至课外,能够从日常生活的各种事例和现象中获得对道德与法治的思考,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并利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意味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必然要延伸课堂教学,广泛联系社会生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补充更多课外资源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识,深化学生的认识。例如,在“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导入一些社会生活中引起大众争议和广泛探讨的话题,导入一些司法案件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能够从事实中了解到法律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保障自己的身心安全。

(四)注重实践,立足生活,综合发展

无论是哪一学科的学习,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最终都是要把其应用到实践中,所以教师不能忽视实践的作用,应当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立足生活,于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从实践中获得更多思考,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才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构建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在讲完“心系公共利益”一课后,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以实践活动代替文字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志愿劳动、义务植树、敬老院看望老人等,并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心路变化和体会,学生会从中真正感受到奉献的价值,创造公共利益的价值,激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地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结束语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要想同步提高,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付出努力,教师要应用自身先进的教学观念,过硬的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学技巧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则要主动配合教师工作,展现自身主体性的作用,发展自身的个性,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自身学习认识,以此来共同构建更加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玉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2020(49):203.

[2]朱永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16):113.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构建策略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