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2021-07-06刘晓艺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欣赏课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刘晓艺

【摘    要】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从而得到精神放松的一种审美活动。通过音乐欣赏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是实施欣赏教学的目的。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课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084

在小学音乐课中,音乐欣赏占了很大的比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音乐欣赏课固然重要,但就现在的状况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教师并不把音乐欣赏课放在重要的位置,甚至根本不开展音乐欣赏课;设备的落后使得音乐欣赏课只能进行简单和基础的教学;学习任务不明确,学生学习没有动力;教师上课形式单一,不与学生进行互动,课堂枯燥乏味……这些都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想要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体现出实施音乐欣赏课真正的意义,光是解决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考虑各种因素,完善音乐欣赏课,使其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一、重视音乐欣赏课

一些音乐教师不重视音乐欣赏课,让学生无法接触到良好的音乐欣赏课,从而误以为音乐欣赏能力并不重要。教师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及时纠正自身的问题,提高对音乐欣赏课的重视。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选择适合学生欣赏的、具有重要意义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教师对音乐欣赏课的课前备课也应该起到足够的重视,对备课的内容做到精益求精,以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实和课堂教学顺利的进行。

二、加深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理解

音乐欣赏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此作品我学会了什么,我意识到了作品背后是什么样的创作过程和创作原因。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出名,并且贝多芬被世人誉为音乐天才,他的音乐作品被当作教材供世人学习。学生不仅要学习贝多芬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技巧,还应该透过音乐看到贝多芬创造音乐时的心情,学习他即使失聪也不愿意放弃音乐创作的决心和毅力。所以,加深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理解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赋予音乐欣赏课真正的生命和意义。

三、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

假如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是迷茫的,就像是迷失在大雾中的船舶。学习目标就像是灯塔,学习任务就像是不断前进的船桨,只有到达了灯塔才意味着学生达成了学习目标。学生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就是“说”:学生能说出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学习任务则是“听”“唱”“想”“动”这四个步骤,通过这四个步骤的循序渐进,能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一步步加深。

1.听。听是欣赏音乐作品的唯一途径,也是我们了解一部音乐作品的最初步骤。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聆听,在聆听中感知音乐的内涵。教师也可以采用听前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这样可以使学生投入聆听。聆听之后,询问学生问题的答案,大部分学生在第一次聆听之后所得出的答案都是不准确的,在教师对答案进行纠正之后再让学生进行二次聆听。第二次聆听,学生是带着答案去听的,在听的过程中,带入正确答案对音乐作品进行细致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记忆。

2.唱。唱也是感知音乐作品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听之后再唱,更能感受到音乐的旋律、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和形式。不论是音乐的速度还是力度,都是由歌唱者本人掌控的,由自己所唱出来的音乐更能加深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印象,更能感受到音乐作品细致的部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

3.想。“想”就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要根据音乐展开想象,体会音乐作品具有的抽象性、多样性特点。因为音乐作品具有的特点比较鲜明,所以在聆听过程中的“想”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想”要求学生对音乐作品表达的情绪进行体验,在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情绪做出判断。学生还应该想象创造出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意图等。通过学生“想”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判断力,还使学生获得了美的享受。

4.动。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有律动,均有节奏。伴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感受音乐,听到音乐手舞足蹈,是人类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人的这种天性,让聆听者动起来,用全身去感受音乐,感受音乐的强弱、速度、节奏和声音的高低,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肢体表现出来。利用动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力量,律动的时候感受了音乐,也就记住了音乐。

5.说。学生能把自己对音乐作品欣赏之后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就达到了音乐欣赏课的目的。说什么?说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学生自己所理解到的音乐风格、创作背景和意义。说出来的内容不管对错,都是对自己理解的肯定,如果理解正确则可以加大自己对音乐欣赏的自信心;如果理解有偏差,就可以把自己所理解的与正确的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偏差之处再进行改正,这样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怎么说?在课堂上公开说。让学生知道发言学生的想法,进行想法上的对比,让全班学生一起沟通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对比和纠正的过程,让学生一步步接近正确的判断,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

四、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单一地进行授课,课堂的氛圍就会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应该与学生之间多进行互动,可以通过提问和对话的形式来创造互动的机会。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想法交流来进行互动,既可以得知学生的想法也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能活跃课堂的氛围,完善学生的想法。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所以与学生的语言互动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

五、结束语

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理解音乐的内涵,了解音乐的背景,感受音乐的意义,学习音乐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样音乐欣赏课的开展一定能顺利进行,学生也会爱上音乐欣赏课。

猜你喜欢

欣赏课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