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思考

2021-07-06石国聪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有效学习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石国聪

【摘    要】在初中阶段,物理一直都是较难的科目,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有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习惯。在以往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构建,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法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学习物理的方法,一举两得。文章针对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促进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有效学习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学习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02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5G通信技术为基础诞生了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多项先进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已经可以代替人类部分常规性的思维活动,比如复述、记忆、计算,甚至还可以完成逻辑推理、分析、判断,这就意味着人类的思维重心必须上移,发展高阶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深度学习理论,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与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帮助,这不仅契合当前的时代发展需要,同时也与我国的教育理念相契合。

一、从物理题型出发,开发习题讲解类微课内容

物理的题型有很多,比如计算题、作图题、实验题等,教师借助电子白板或者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大大提升教学效率。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不同,在题型的讲解中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同,有的学生不能跟上教师的进度。这时可以结合手机拍摄的方式将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学习,找到自己听课时没有听清、没有听懂的部分,有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的“光的反射”这类作图题时可以制作原创视频,教师可以用電子笔示范光线的画法,对入射光线、法线、反射线等线的画法进行展示,优化教学。这样录制好的视频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剪辑,将其作为课下的复习资料,供学生巩固知识。在学习计算题时,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牛顿第一定律”,这部分知识的讲解有数形结合的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图像分析,使学生能够根据公式解题。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结合黑板或者PPT课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使其掌握分析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样录制的微课有助于学生对同类题型的理解和分析,使学生在微课的学习中能够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内容,便于查漏补缺,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二、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实验效率、获取实验资源

网络上有大量教学资源,并且都是经过优秀教师的实践和总结之后上传到网上的。物理实验教学也不例外,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一些实验由于步骤比较复杂,对实验器材的要求较高,并且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课堂上很难开展。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搜索网上的实验视频,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比如,在开展人教版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这一课教学时,由于本节实验在学校内很难开展,所以教师就可以运用互联网搜集网络上的实验视频,并且在观看中让学生思考问题。如视频中展示了某人拿住一个空的塑料瓶子往水下摁,瓶子越深往下摁的力量就越大,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原理,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中有大量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首先,借助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导入新知。从情景活动的含义上来看,其是一种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知识性活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种人为化的场景,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观察发现问题,还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心理场景,刺激学生进行提问。在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能引起初中生的思考,并且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经历与感受。因此,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想象、思考,促使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在教学“压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通过学生的感受使学生发现问题。小实验设计:让学生先使用铅笔尖扎手心,在使用笔端扎手心,体验不同的感觉;然后体验用力扎和轻轻扎的感觉。通过这个小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压力大小的因素。在教学“简单机械”这单元的知识时,对于“滑轮”这节课的知识讲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升国旗的画面,然后向学生提问:“国旗是怎么升上去的,你可以设计升国旗的实验吗?”然后在学生组装定滑轮后,让学生观察绳子绕过滑轮的上半边,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如何将绳子通过滑轮的下半边将国旗升起来。”最后引出本课的知识,学生自然会主动去探究关于滑轮的知识。

其次,借助生活化问题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这门学科也不例外。所以,在物理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新的问题。这样提问既可以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浮力”单元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对学生进行提问:“沉浸在水中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的影响?”“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到浸入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最大限度上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四、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仲文.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J].中国教育学刊,2018(4).

[2]陈和亮.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策略[J].2017(6).

[3]宋志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

[4]周健.初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探讨[J].理科考试研究·物理版,2015(2).

[5]王春盛.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初探[J].教师,2013(4).

猜你喜欢

有效学习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