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导向的实用方剂与中成药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2021-07-06张俊李欧周莉江高燕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模式

张俊 李欧 周莉江 高燕

【摘    要】实用方剂与中成药是中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中药学专业知识及基本的药学服务能力,能够为常见疾病提供用药咨询及服务。在“三教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活页式教材为载体,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开展实施实用方剂与中成药课程教学,对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问题导向  实用方剂与中成药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011

实用方剂与中成药是研究方剂与中成药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学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该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岗位需求、合理选用基础,注重实践应用,培养职业能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实施方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依据工作任务要求,为解决实际问题,将工作任务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拆解,采取5W2H思维模型不断向教材提问,向教师提问,向同学提问,向自己提问,通过“提问—思考—回答”的循环模式,不断提高自身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本文就如何利用活页式教材开展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实用方剂与中成药课程实施加以探讨。

一、基于问题导向的课程实施原则

课程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2]。

职业能力可分为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技能三个层次。课程在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同时,也需要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如文献阅读理解能力、目标管理能力、时间掌控能力、沟通组织能力和任务执行能力等。

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学生在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到评价反馈的完整过程[3]。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通过自身主动学习,不断通过“提问—思考—回答”的模式来逐步解决实际问病荐药中遇到的困难。这也就从形式上要求教材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出现。因而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应以学生为主体,第一人称应为学生“我”怎样解决问题,而不是读者“你”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技能。

二、基于问题导向的课程实施流程

(一)工作岗位分析

药房或医院工作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面对顾客咨询,需要通过问诊等方法进行辨证,那么问诊技巧就是该岗位工作人员先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根据辨证情况再进行成药推荐、用药嘱咐。二是在医院接收医生处方后,需要进行审方,根据是否是中成药进行用药嘱咐或饮片调配、煎煮等流程,则审方要点、饮片调配熟练程度、特殊饮片煎煮方法就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准则,不做过多深入拓展。教材以工作过程化的编写方式,以任务出发,学生通过不断“提问—思考—反馈—评价”的方式达到知识、技能和态度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围绕中成药问病荐药和审方调配两大工作任务,基于“审方—饮片调配或成药介绍—饮片煎煮—用药嘱咐—发药”和“问诊望诊—分析辨证—因证选药—对比荐药”两大工作流程构建教学任务模块。

(三)工作过程分析

工作过程采用“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工作实施—评价反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做中学”、边实施边思考的完整工作过程和问题导向教学的基本思想。

(四)学习任务设计

实用方剂与中成药所涉及的学习任务较为统一。通过文献查阅结合问卷、走访调查的方式,收集医院、药店常见病的病证及用药案例,为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提供素材。

教材内容以符合工作实际的临床疾病分类为依据,将常见病分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等,易于学生接受。然后在每个系统下面再分为具体病证,如“呼吸系统疾病”下又分为感冒、咳嗽;“消化系统疾病”下又分为伤食、胃痛、泄泻、便秘等。

获取信息部分从疾病概念入手,先进行辨证论治,再熟悉常用中药饮片应用,再到中成药应用,解决处方审核和问病荐药基础知识。

在工作实施阶段,每个具体病证以案例导入,要求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再通过病因病机分析逐步解决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即推荐何种中成药,进行合理用药指导。通过编写情景剧本,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建立起学生对工作内容的熟悉感,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和道德修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以疾病的辨证论治和处方药物分析为重点,摒弃过于深奥的理论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逐步对任务情景、问题分析、任务完成步骤等进行规范。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突出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思想。并且每项任务完成后均有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及综合评价,完成学习成果的评价反馈。

三、课程实施反思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紧扣“以问题为导向”“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经历完整工作过程”等基本原则,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升落实到位。而要实现这一最终目标,需要教师加大课堂管理,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的起到的伙伴作用,通过学习引导问题,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学习,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改善教学环境,如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模拟药房、虚拟仿真药房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检查评价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学习成果评价。

参考文献

[1]王光明,郝明君.高校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路径研究——基于问题导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9-103.

[2]蔡跃.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开发指导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劉彩琴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