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语言景观研究可视化图谱分析

2021-07-06杜禹刘齐生

山东外语教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景观领域文献

杜禹 刘齐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

引言

“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研究是一项针对“特定区域公共标牌使用的可见或者突显的语言”(Landry & Bourhis,1997)的研究。

语言景观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例如,尚国文、赵守辉(2014)等国内学者对语言景观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热点追踪。然而,有关我国语言景观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则仅限于2009至2019年间发布的研究成果,而仅在2020年,CNKI(中国知网)中收录的语言景观相关论文便高达124篇,占总数的近1/3。

本研究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以及CNKI中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对我国语言景观的研究进行分析,绘制2009至2021年我国语言景观研究知识图谱,以全面展示研究现状。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语料筛选:以“语言景观”为主题筛选条件,在CNKI(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中进行中文检索,获得与语言景观相关的文献,经过逐条清理,去除相关性较小的文章后获得年份跨度在2009年至2021年期间文献424篇作为论文源数据,检索时间均为2021年3月10日。

基于CiteSpace对所获取文献进行关键词、热点及共被引分析,并利用Echarts工具的绘图功能,本文主要探讨以下问题:1)在2009至2021年间我国语言景观研究总体发展趋势如何?2)选择特定地区的语言景观进行研究的个案研究地区分布如何?3)国内语言景观领域有哪些重要研究?4)2009-2021年间国内语言景观的研究热点有哪些?以及5)我国语言景观研究前沿如何?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结论研究中国科研机构在语言景观领域的研究发展路径以及整体趋势。

语言景观研究现状

3.1 总体研究趋势

为了获得2009至2021年间我国语言景观研究的全貌,我们首先对2009至2021 年间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2009-2021年国内语言景观研究文献统计

如图1所示,我国语言景观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2009-2014年,这一阶段语言景观还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发文量不足10篇/年。2009年,孙利(2009)首次使用“语言景观”一词。尚国文与赵守辉在2014年对语言景观的分析维度与理论构建及其研究的不同视角、理论和方法等进行阐述(尚国文、赵守辉,2014)。2)2015-2018年,这一阶段国内语言景观研究领域稳步发展,年发文量逐年递增。尚国文(2016)在2016年研究发现语言经济学可以为某些语言政策和规划研究提供有用的分析工具,随后又在2017年将语言景观的研究纳入到二语教学研究的框架中(尚国文,2017)。尤其引人注目的是,2017年《语言战略研究》第二期专门设立专题研究:语言景观研究。3)2019年至今,国内出现大量语言景观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一阶段的语言景观研究也进入了繁荣时期。国内研究学者们还将目光投向了语言生态以及虚拟空间中的语言景观研究等较新颖的领域,并开始探索更多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在语言景观研究理论相对成熟并进入考察实践阶段后,众多研究学者结合不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针对我国众多城市中的现存语言景观展开了考察和分析。其中研究对象分布地区可大致分为三类:1)中国大都市中的语言景观。大都市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以及侨民,与之相伴的多语现象和语言接触在城市语言景观中日益凸显,因此这些城市公共标牌为研究学者借语言景观对语言政策制定、公示语翻译、英语的国际化以及语言景观构建原则进行探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依据。此外,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侨聚居区,其语言规划和语言服务也成为了语言景观研究中的重要议题。聂平俊(2016)对北京“韩国城社区”中官方语言标识和非官方语言标识的特征及其异同展开了研究阐释。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景观,这类地区的少数民族特性为研究学者们针对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政策制定以及语言功能和地位等进行研究提供了便利。3)旅游相关的语言景观。对旅游景点中的景观进行研究既有利于对城市多语现象和语言服务功能的理解和分析,还能够结合旅游学或语言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理论,建立跨学科的语言景观研究理论模型。

3.2 重要研究

本研究对424篇文献的被引次数进行了统计,可得样本文献被引用次数统计表。使用Echarts工具绘图。根据统计,在424篇文献中共有230篇文献有被引用的记录,图表呈现出随被引次数增加,文献数也随之逐渐减少的趋势,具体统计结果如下图:

图2 国内语言景观研究领域文献被引次数图

表1 国内语言景观研究领域被引频次前20位文献

在我国语言景观研究领域,尚国文与赵守辉作为代表人物发表了一系列指导性研究论文,其中目前国内语言景观研究领域中被引频次最高的两篇论文皆出自其手。在这两篇论文中作者对语言景观的概念、功能及研究内容、语言景观研究的方法论、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框架、语言景观研究面临的挑战以及语言景观研究的意义等方面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梳理。其他高频参考文献中包含多方面研究论文,如对于大城市和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景观研究、从翻译策略角度入手进行的语言景观研究等。这一结果也侧面体现了目前国内语言景观研究领域中多角度的研究现状。

3.3 研究热点

随着语言景观相关研究的不断发展和稳步上升,许多研究热点正在呈现在大众眼前。本研究将得到的424篇样本结合CiteSpace进行聚类分析,以对样本进行分类研究。其中规模最大的聚类为“多模态”。此外“语言政策”,“多语现象”等分类也处在前列。本部分研究参照CiteSpace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对于样本文献进行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9个类别,其中规模最大的聚类为“多模态”,包含21个关键词,其次是“语言政策”,其余包括“多语现象”“语言服务”“城市形象”等。

图3 语言景观关键词共现网络的时间线图

关键词是对文献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描述,共现频次高的关键词反映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高中心性的关键词则揭示研究热点之间的转化关系。本研究将424篇样本文献导入CiteSpace后,选择关键词作为统计对象节点,运用最小生成树算法,进行关键词统计,生成语言景观研究关键词共现图。由下表可见,“语言景观”节点最大,共现频次最高;然后是“社会语言学”和“语言政策”两个节点。此外,“场所符号学”“城市形象”“语言标牌”“语言生态”等关键词节点也较为明显。以中心性来说,“语言景观”中介中心性最高。“语言政策”也较高,但与“语言景观”差距明显。“多语现象”“社会语言学”“语言标牌”“语言服务”等节点中心性也较高,说明它们也在语言景观研究热点的转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图4 关键词频次可视化图谱

根据表2,结合语言景观研究领域文献,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热点主要为以下六个方面:

表2 语言景观关键词共现频次及中心性统计表

3.3.1 多语现象

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国内的多语现象越发普遍。与此同时,语言景观分析法为多语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新途径,可以揭示语言背后的社会权利关系,帮助分析全球化和区域化对我国不同城市或地区带来的影响,为地方制定语言政策提供了依据。其相关的主要研究出现在2017年。与其一同出现在文章中较多的概念为“公共空间”、“英语”、“汉语”等。而在此方面文章中被作为研究对象较多的则为“标牌”和各种语言。

3.3.2 社会语言学

语言景观和社会语言学联系紧密,往往相伴出现。语言景观研究中的重要显性议题如语言冲突、全球化、多语制、语言生态、语言经济、话语表征、濒危语言等,以及隐性研究议题如认同、权力和意识形态等都是社会语言学中关注的重点问题。而语言景观研究中常见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也是社会语言学中最为常见的研究方法。

3.3.3 语言政策

语言政策研究是指对于官方语言政策与现实语言使用之间的研究。其相关的主要研究出现在2017年。与其一同出现在文章中较多的概念为“多语景观”、“互动顺序”、“功能”等。而在此聚类文章中被作为研究对象较多的则为各大城市整体和城市语言景观。由于语言政策和社会语言景观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语言景观研究的实证数据可以为语言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参考,有助于重塑社会语言环境。“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私人企业或个人,都可以借助语言景观传达不同的思想信息,因此语言景观成为影响语言政策的主要机制之一”(Shohamy,2009:4),语言政策作为高频关键词在语言景观研究领域的出现,代表着我国语言政策研究逐渐出现“视觉转向”趋势。也说明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跨文化交际的日益深入,城市语言景观的重塑与完善引起了决策机构和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

3.3.4 公示语

尽管国内语言景观研究起步较晚,但与国际研究关注对象类似,视角不同的公示语研究领域已经存在大量学术成果。戴宗显、吕和发(2005)将公示语定义为“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贺学耕(2006)把公示语看作是一种“给特定人群观看、以达到某种特定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街头路牌、广告牌、路标、商店招牌、警示语、宣传语、旅游简介等”。目前国内语言景观研究领域中涉及到公示语的研究大都从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方向着手。田飞洋、张维佳(2014)在研究中以北京市学院路双语公示语为例,探讨了如何对双语路牌中的不规范现象做出解释。

3.3.5 场所语言学

通过吸纳前人的研究理论,Scollon & Scollon创建了地理符号学理论(Geosemiotics),这也是首个用以系统性研究物质世界中的语言表现的研究理论,常作为研究理论框架应用于语言景观研究中。该研究认为,“人们只有考虑到文本所处的社会和物质世界并与其所处现实世界的联系才能对公共场所的文本进行真正的解读”,并确定了四种社会符号学中的子系统(Scollon & Scollon,2003:7)。对于语言景观研究最为重要的子系统是场所符号学。结合地理语言学或场所语言学的理论框架,研究者能够结合公共标牌所处场景对语言景观进行多角度的综合性考察分析。

3.3.6 语言生态

在1972年,E.Haugen(1972:57)将语言环境类比为生物环境,将语言类比于生态研究中的生物,提出了语言生态学(Language Ecology)这一概念。他认为语言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在于“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即将语言研究置于生态文化系统当中进行研究,探索语言符号系统的生态性质与语言发展的规律。生态语言学关注如何保持语言系统的整体性和多样性,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性,维持语言的生态平衡,拯救濒危语言。”(李琳、王立非,2019:17)目前国内与语言生态相关的语言景观研究主要分为两类:1)关注少数民族地区/景区中的语言景观与语言生态。例如,李钰莹(2020)对贵州景区语言生态状况进行考察。2)关注国际化大都市中的语言景观与语言生态。这类城市中的语言生态系统更为多元化与开放化,其文化生态也更为复杂。研究学者可以就国际化大环境下文化权势、文化冲突等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例如,苏杰(2017)以上海为例,对当地语言景观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3.4 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前沿

本部分研究以Price(1965)对于研究前沿的定义为依据,首先对近50篇发表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了可视化统计,得到关键词频次及中心性统计表及关键词共现图。由下表可见,“语言景观”节点最大,且外围连线最多,其次是“海洋文化”“多模态”“可视化分析”节点,但节点规模与“语言景观”节点存在明显差距。所得统计表、共现图如下,

表3 近50篇样本文献的关键词频次及中心性统计表

图5 近50篇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图

通过对上述统计表以及共现图进行分析,结合3.4部分进行对比,可见“海洋文化”与“可视化分析”出现频次增加,成为研究热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为响应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政策,海洋文化成为了研究学者们关注的研究对象。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言景观研究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增加,可视化分析和统计成为了语言景观文献统计研究中的利器,

为进一步对上述初步分析结果进行深入研究,进行了统计,得到文献共引分析列表。因整理后取被引用次数大于等于4次的文献,共21篇,制作统计表如下:

表4 语言景观研究领域近50篇论文被引文献排名

通过对上述被引文献统计表的归纳研究发现,有11篇为偏重语言景观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其余10篇侧重点都是对于某城市或地点的语言景观研究实践。根据统计,上表中对于语言景观研究与分析方法的文献出现多次。由此可见近年国内对于语言景观的研究已经开始借助这些理论基础更多地走向实践。

结合之前研究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在实践研究中,国内的前沿方向已经由前期对于理论基础和语言政策的研究更多地转向对于特定地区的特定场景中语言景观的实践研究,研究方向更为细化。其中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的文献也不断增加,也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语言景观的研究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语言景观研究未来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间,我国学者结合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成果颇丰的大量考察,其研究重点主要聚焦于语言的规范使用、文化以及修辞特色、外来语种使用中出现的错误等方面,而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关注到语言背后的权势关系,对于公共领域语言使用所能够揭示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冲突等鲜有提及。这些国际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较少出现在国内研究学者的成果中,这一点既是我国语言景观研究的独特之处却也是研究领域的一块空白,似乎标志着我国学者在语言景观研究领域的创新性研究突破点进入了瓶颈期,应加强对语言选择和使用的规则、语言事实背后的深层次含义进行研究和探索。除研究主题可以进行拓展外,语言景观中的研究对象也可不再局限于公共标牌,转而加强对其他公共领域内符号的关注和分析。目前国际上已经出现了以Jaworski & Thurlow(2010)为代表的符号景观研究理论。因此,语言景观除了关注语言符号之外,还可将研究视角延伸至其他模态形式,如图像、音频、视频、颜色等。此外,与国际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类似,我国语言景观研究对语言景观历时变化的关注似乎不够,这一点也是国际语言景观研究领域先前发现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多语现象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呈现的物质载体和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因此语言景观研究作为社会语言学的子领域之一应运而生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多个领域中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开展语言景观的研究对于树立国家和城市形象,制定语言政策,维护语言生态平衡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景观领域文献
景观别墅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火山塑造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领域·对峙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春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