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雨栽培对杨梅商品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021-07-06孟敏霞
孟敏霞
(浙江省诸暨市经济特产站 绍兴 311800)
杨梅是浙江省的第二大水果产业,是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1]。诸暨位于浙江中部,现有杨梅种植面积267hm2,主栽品种为‘东魁’杨梅。避雨栽培技术是果树生产中一项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可起到避雨、降低病害、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等作用[1]。薄膜棚架避雨可明显提高杨梅栽培的经济效益[2]。‘东魁’杨梅在诸暨的成熟期为6月中下旬,刚好碰上南方地区的梅雨季节,雨水多,湿度大,再加上杨梅果实裸露,极易导致采摘季节烂果、落果增多,极大地降低了商品果率、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2016年,浙江省农业厅重点开展了杨梅避雨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应用,取得了商品果率提高、果实品质提高与经济效益提高的良好成效[1]。对‘东魁’杨梅进行了聚乙烯塑料薄膜固定式避雨栽培试验,研究避雨栽培对‘东魁’杨梅果实烂果率、落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诸暨‘东魁’杨梅避雨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基地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马家坞村万博杨梅种植场。该基地年均气温为16.2℃,年均降雨量为1416.3mm,年日照总时数为1799.7 h;≥10℃的年均积温为5100~5300℃,全年无霜期长达264 d。
该基地朝南且偏东南向,平均坡度25度。土壤为酸性红壤,pH值 4.7,有机质含量2.4%;速效氮96.4mg/㎏、速效磷 4.1mg/㎏、速效钾259.7mg/㎏、有效硼 0.56mg/㎏、有效锌 2.8mg/㎏、有效钙307.0mg/㎏、有效镁39.4mg/㎏。
1.2 试验设计
选择11年生‘东魁’杨梅为供试树,平均树高 2.7 m,株行距为 4.5m× 5 m,栽培情况良好,树势基本一致,管理水平相同。
避雨设施于2016年 5月底开始搭建。以直径 5㎝的钢管作为立柱,立柱之间的距离都是 5 m,以 5cm× 3㎝的方管作为横档,横档之间的距离是 1 m,两行搭建一个避雨棚,形成一个长55 m、宽10 m、高 4 m的避雨棚;棚顶离树冠顶部保持 1 m左右的空间;大棚四边都有嵌槽,需要时直接把聚乙烯薄膜固定在棚顶。聚乙烯薄膜于2016年 6月 7日、2017年 6月 5日在杨梅果实转色前覆盖,采收后及时除去。选择避雨棚内、露地棚外,长势基本一致的杨梅健壮试验树各 3株,分别在主干、主枝上标记。
1.3 样品采集
2016年 5月 7日,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度,防止避雨棚内、露地棚外各 3株试验树的杨梅果实被采摘损害,在试验树上覆盖了防鸟网;2016年 6月25日于杨梅果实成熟期,进行避雨棚内、露地棚外标记树的烂果率与落果率的现场调查,同时,在每株杨梅树冠的东、南、西、北、中共 5个方位,各随机采摘果实 3只,共15只;避雨棚内、露地棚外各45只,累计90只;2017年 6月23日,重复2016年调查、采样。试验采集的样品都统一带回实验室,贮存在16℃冰箱内,待品质指标测定。
1.4 烂果率与落果率调查
参照郑锡良等[2]方法,分别在每株杨梅的树冠上中部、中下部的东、南、西、北、中累计10个方位,各随机选择 1条果枝共10条挂牌300只左右果实,在杨梅果实成熟期调查避雨棚内、露地棚外的枝上烂果只数与地上落果只数。
1.5 果实品质测定
单果质量采用分析天平称量,果实纵、横径采用游标卡尺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手持糖度计(日本爱拓PAL- 1)测定。糖、酸测定所用试剂均购自上海生工生物。
可滴定酸测定,参考Komatsu等[3]方法:将杨梅鲜果汁榨于锥形瓶,加入50ml纯净水,立即放在沸水浴中,持续煮沸30min后取出冷却,在20℃室温下用100ml容量瓶加水定容,摇匀,过滤,滤液收集于250ml锥形瓶中备用。吸取滤液10ml放到150ml三角瓶中加 2滴酚酞指示剂,再用 0.1 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且15 s不褪色,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重复3次。总糖用蒽酮比色法[4,5]测定:称取 5 g杨梅鲜果肉并捣碎,放到50ml三角瓶中,加沸水25ml,加盖,超声提取10min后取出冷却、过滤,残渣用煮沸蒸馏水洗涤数次并过滤,滤液收集在50ml容量瓶中,定容。吸取提取液 2ml,放在另外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定容、摇匀。吸取 1ml已稀释的提取液于试管中,加入蒽酮试剂 4ml,迅速浸于冰水浴中冷却,加盖,煮沸10min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后测吸光值。重复3次。
1.6 试验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9.0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杨梅商品果率的影响
避雨棚内的杨梅枝上烂果数、地上落果数均都比露地棚外的显著降低,避雨棚内的烂果率、落果率分别为 4.80%、 6.00%,比露地棚外的烂果率、落果率分别低20.77%、15.64%。按除去烂果率和落果率均为杨梅商品果率计,避雨栽培的商品果率达89.20%,比露地棚外提高了36.41%。避雨栽培保果增产,有利于杨梅商品果率提高。
2.2 对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
避雨棚内的杨梅单果质量比露地棚外的显著高11.15%;避雨棚内果实纵径稍有增大,但横径显著增大,分别比露地棚外增加0.98%、 7.82%。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避雨棚内比露地棚外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10.99%、12.54%;可滴定酸,棚内比露地低16.81%。避雨栽培有利于杨梅果实品质提高。
2.3 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据试验基地实际测产,避雨棚内‘东魁’杨梅平均株产53.6kg,相比露地棚外(平均株产48.9kg)增产 9.61%;从表 1可知,避雨栽培商品果率比露地棚外提高36.41%。避雨棚内采摘时长6~ 7 d,比露地棚外( 4 d)拉长了2~ 3 d。避雨棚内平均价格47.5元/kg,露地棚外平均价格40.5元/kg。避雨栽培提高了杨梅的经济效益,平均每667 m2增效658元。
表1 不同处理对‘东魁’杨梅商品果率的影响
表2 不同处理对‘东魁’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采用平棚式的钢结构架式,并用透光率为90%的 0.06mm聚乙烯新塑料膜为覆盖材料的避雨棚栽培,与露地棚外栽培相比,对杨梅烂果率、落果率以及果面着色度有较大改善,而且成熟采摘期拉长了2~ 3 d,商品果率提高了36.41%,每667 m2效益增加了658元。这与黄茜斌等[6]、任海英等[7]研究一致,认为罗幔避雨、避雨伞栽培可以明显提高杨梅果实品质和优质商品果率,经济效益明显。张林等[1]研究认为,大棚结构、配套设备设施是提高杨梅产量、品质的前提条件。从避雨栽培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顶棚平棚的结构,不但棚顶盖膜、揭膜费时,而且容易积水,薄膜容易破损。建议以采摘为主的杨梅园,要土地平整,棚高不超过 3.2 m,树高控制在2.0 m以内;顶棚以弧形为好,横档间距不超过 0.8 m。在我国南方每年 6月有梅雨季,时间长、雨水多、湿度大,此时正值杨梅采摘季节,采用避雨栽培,其大棚结构简单、投入不高、经济效益好。建议避雨栽培可作为杨梅栽培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