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临床疗效分析
2021-07-06廖淑湘
廖淑湘
(四川省屏山县人民医院骨科,四川 屏山,645350)
在人体骨骼构成中,锁骨形状呈S形,位置较浅,是上肢与躯干之间唯一连接的骨性支架。锁骨一旦受到撞击,则其骨折风险较高,且会对人体上肢功能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在治疗全身多种骨折时,钢板内固定的应用较为广泛,只要明确诊断就要尽快手术治疗,再结合相应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升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3]。而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则可进一步保障疗效,促进康复。本文对象以60例锁骨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为例,探讨了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和综合护理措施对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护理疗效,现做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对象以60例锁骨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为例,时间是2019年6月起至2021年1月止,将60例研究对象经随机法分为2组(各组30例)。患者各项信息经统计软件处理:研究组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区间24-70岁,统计均值(48.3±5.8)岁。参照组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区间25-71岁,统计均值(49.2±5.5)岁。经统计计算处理各项数据显示,各组对比显示P值>0.05,可比。
1.2 方法
常规护理干预参照组,各项护理按照骨科常规要求完成护理操作。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组,具体为:(1)术前护理:将手术有效性和必要性告知患者,加强交流,对其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将成功案例介绍给患者,消除顾虑取得合作。对患者做好全面检查,了解其身体状况,严格执行遵医嘱,准备好各种药品和器械,确保仪器、设备运行正常,缩短手术时间。(2)术中护理:调节手术间温湿度,按照手术流程,在开始手术后密切配合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对其体温及时测量,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并给予处理。(3)术后护理:将患者平稳送至普通病房,采取去枕平卧位,协助其合理改变体位,指导其平放患侧上肢,确保心脏位置略低于患肢,将颈部下垫上软枕,以防三角巾损伤捆绑处皮肤。适当调节三角巾角度,且对肢体各处压力加以缓解。术后6h指导患者进食,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保持营养供给,提升机体免疫力,加速创面愈合。注意对切口敷料密切观察,保持创面干燥清洁,积极预防感染等。如有渗血、渗液需将敷料及时更换,观察患者有无感染倾向,如体温是否增高、切口有无红肿,病员主诉伤口有无疼痛等。
1.3 评价指标
比较2组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工具为自制调查问卷,评估结果分为分值100分,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等三个选项。)。
1.4 分析数据
所得数据由专业人员分析处理,工具为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计数等数据资料分别用x2、t检验结果差异,分别用“x±s”和(%)表示,当P<0.05时,统计差异满足要求。
2.结果
2.1 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率
表1 中所示,2组对比术后并发症率的数据结果中研究组更优,统计结果差异满足要求(P<0.05)。
表1 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率[例(%)]
2.2 对比2组总满意率
表2 中所示,2组对比患者总满意率的数据结果中研究组更优,统计结果差异满足要求(P<0.05)。
表2 对比2组总满意率[例(%)]
3.讨论
在治疗骨折患者时,临床常用的手段即为钢板内固定,尽管其可有效促使骨折愈合,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各种因素可对其疗效造成影响,特别是对于锁骨骨折患者而言,其预期疗效相对欠佳。而通过在治疗期间给予相应综合护理干预,则可有效保障预期疗效[4]。综合护理干预作为一种常用护理方法,应用日益增多,其可结合患者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护理。通过在锁骨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时开展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消除其负面情绪,还可完善手术准备,科室之间相互配合,促使手术有效、顺利完成。同时可对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予以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并给予针对性处理。术后指导患者采取舒适合理的体位,可避免影响切口愈合。科学指导患者营养摄入和康复锻炼,制定针对性膳食方案,以增强免疫力,加速其骨折愈合和康复。综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疗效显著,即可减少各种并发症,且患者普遍满意度较高,可做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