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分析

2021-07-06莫冯姣

今日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孕早期糖化空腹

莫冯姣

(巴马县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547500)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碳水化合物的耐受异常引发的高血糖,包括少数在怀孕前已患有糖尿病但孕期首次发现者[1]。妊娠期糖尿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可出现产后感染、胎儿早产、胎儿异常发育、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研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孕早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助于监测其血糖状态,控制血糖指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2]。本研究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予以孕早期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其血糖状态,分析妊娠结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纳入标准:符合WHO制定的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经临床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体征等明确诊断。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本研究,全部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排除标准:多胎妊娠、自身免疫系统病变、糖尿病史、服用对糖代谢产生影响的药物。孕周6-9周,平均孕周(7.6±0.5)周;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7.4±3.2)岁;初产妇32例,经产妇28例。平均体质量指数(25.5±0.7)kg/cm2;同期选择体检健康孕妇60例为对照组,孕周6-9周,平均孕周(7.5±0.6)周;平均体质量指数(25.6±0.6)kg/cm2;初产妇31例,经产妇29例,两组的平均孕周、平均年龄、产次、平均体质量等临床资料大体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研究对象进行早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禁食8-14个小时后晨起空腹采集2ml非抗凝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变化。评估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分析两组的妊娠结局。

1.3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传输至SPSS21.0软件系统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n(%)]表示,计量资料为t检验,(X±S)表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分析

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分析(X±S)

2.2 两组妊娠结局分析

观察组发生胎膜早破、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

表2 两组妊娠结局分析[n(%)]

3 讨论

本研究观察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进行孕早期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的临床价值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胎膜早破、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邱海元[4]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妊娠可促使隐性糖尿病显性化,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出现妊娠期糖尿病,促使原有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孕早期空腹血糖较低或处于正常范围,需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机体在近3个月内的血糖指标变化。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的产物,随着红细胞的消亡而消失,红细胞的生命期为120天左右[5]。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可反应采血前2-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6],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7],且应低于6.5%,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已经明确将糖化血红蛋白写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8]。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可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促使组织和细胞缺氧,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9];同时糖化血红蛋白可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10],同时可导致血粘滞度和血脂指标增高,是心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进行孕早期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有助于监测孕妇的血糖状态,积极控制血糖指标,降低巨大儿、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11-12]。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予以早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助于监测孕妇的血糖指标,预测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孕早期糖化空腹
孕早期睡眠时长与午睡频次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
采血为何要空腹
孕早期体重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
帮你孕早期留住胎宝宝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标准化超声切面筛查孕早期胎儿结构畸形的临床意义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