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7-06荆玲玲徐丹
荆玲玲 徐丹
(安康市中医医院,陕西 安康,725000)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容易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可能引发严重的炎症反应,以心前区突感疼痛,发作性绞痛,压榨性疼痛为主要的症状表现。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吸烟酗酒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为冠心病的多发人群,男性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病因十分复杂,无法彻底治愈,有效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改进治疗方法,才能够保证冠心病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于冠心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护理人员持续改进护理工作的质量,设法优化护理效果,并且满足冠心病患者的合理诉求,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全方位、多角度渗透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因此,本文特意对比了常规护理以及优质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对于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实际影响,以下内容的总结报告,仅供其他的护理人员参考借鉴。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选100例符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直接说明研究目的和活动要求,做好家属沟通工作后,通过签署知情同意书,更好地完成临床护理规定任务。确保所有患者自愿参与,家属积极配合护理管理,借此降低医患纠纷率,也方便护理人员深入研究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照组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44-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08±1.60)岁;实验组则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在53-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99±2.57)岁。
1.2 护理方法
应用常规护理方法,予以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常规化的护理服务即可。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促进实验组冠心病患者的快速康复,具体步骤为:做好病房卫生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协助患者翻身、下床活动等,直接加强护患沟通,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2]。做好患者用药指导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提升患者的安全用药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等,及时发现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通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做好患者情绪疏导工作,采取有效的疏导措施,打消患者的诸多顾虑,增强他们的治疗信心。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并且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诉求,借此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真正便捷护理人员的规范化操作。做好康复训练及延续性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展难度不同的训练活动,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他们的临床症状。延续性护理环节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电话沟通,上门随访,视频宣教,环环紧扣的优质护理,才能取得最优化的护理效果。此外,应该叮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来院复查,家属则发挥亲情护理的重要作用,共同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提高他们的治疗积极性、服药自觉性、康复训练热情等。
1.3 观察统计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后比较患者们的护理总有效率,调查统计两组患者针对护理服务进行的满意度评价,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处理各项数据,计量资料实施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性显著。
2.结果
2.1 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详见表1。
表1 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2.2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详见表2。
表2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3.讨论
在临床中,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很容易危及生命安全。以优质护理的方式,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不同角度出发,给予患者病情稳定控制、疾病快速康复有力的支持,同时提高他们的治疗信心,使其具备按时服药、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将充分保证冠心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3]。优质护理理念的有效渗透意义重大,选择应用优质的护理方法,继续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的存在价值得以显著提高,临床常见的纠纷问题必然得到更好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