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21-07-06万禧伟
徐 虹,万禧伟
(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湖北 咸宁 437000)
2020 年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建议将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SARS-CoV-2”[1],随后WHO宣布,正式将这一疾病命名为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2]。COVID-19患者以轻型及普通型为主,多数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进展快,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者易进展至重症、危重症[3]。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COVID-19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部影像学特征,比较普通型轻型患者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18日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确诊病例221例,其中普通型患者186例,重症患者35例。诊断标准:COVID-19诊断和分型标准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5版)》[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①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②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临床诊断病例(仅限湖北省)普通型患者临床分型为轻型和普通型,重症患者临床分型为重型和危重型。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符合COVID-19诊断标准的病例的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等情况。收集患者入院时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ALT、AST、肌酸激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肺部CT影像学资料等。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普通组与重症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截至2020年3月7日221名患者好转或治愈出院219例。重症患者35例,死亡2例,重症病亡率5.71%。见表1。
表1 COVID-19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n(%)]
2.2 普通组与重症组的临床表现及住院天数比较
重症组相比普通组患者入院时发热、乏力或伴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更明显,咳嗽比例也更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比普通组平均住院日长(P<0.05)。见表2。
表2 COVID-19普通组与重症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n(%)]
2.3 普通组与重症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普通组与重症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肌酸激酶、肌红蛋白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h内病灶明显进展>50%,重症组11例,普通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OVID-19普通组与重症组患者入院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比较
3 讨 论
本研究中重症组患者平均年龄(54.2±14.3)岁,较普通组患者平均年龄大,与临床一些报道基本一致[4-5]。普通组与重症组的性别差异不大,提示本研究中性别不是新冠肺炎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为湖北省武汉市周边城市,流行病学史普通组与重症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吸烟史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这不排除和样本例数少及性别构成比有关。本研究中基础疾病主要收集慢性肝病与慢支/慢阻肺在普通组及重症组的患病率,两组之间无差异。
本研究中重症组患者发热、乏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与普通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可以提示在临床中应对重症患者积极干预,减少或降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病亡率。目前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风险已得到证实,无症状感染者一部分发生在潜伏期,一部分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表现一过性的发热、咳嗽等,这些需要在临床中得到足够重视。在发病到入院时间两组中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临床医生对该病的深入认识、诊疗经验及普通社会群体对该病的认知度,尽早就医及时监测有关。
本研究中患者入院时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普通组与重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重症患者免疫系统受损同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这与Guan等[5]的研究中重症组患者中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较轻症组高相符。在本研究中,重症组患者入院时肌酸激酶、肌红蛋白与普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n等[4]研究中患者入院时肌酸激酶升高达1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损伤的临床管理专家定义(第一版)》[6]建议早期监测心脏损伤相关指标,必要时尽早干预,减少向重症及危重症发展。本研究中重症患者肺部影像学在2~3d左右病灶明显进展>50%有11例,普通组0例,这些患者多在病程1周左右出现胸闷、频繁咳嗽、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缺氧、呼吸窘迫症状迫切需要进改善。
通过对我院221例COVID-19患者病例分析提示,重症组患者年龄偏大,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咳嗽、或伴呼吸困难为主,实验室检查中早期淋巴细胞计数减少、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肌酸激酶及肌红蛋白升高,结合肺部影像学改变等提示重症化倾向,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积极治疗。然而由于本研究样本例数纳入少,特别是重症(危重症)患者少,临床相关参数对COVID-19研究未能更深入,期待多中心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