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1-07-06庞磊
庞磊
临沂罗庄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临沂 276017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老年常见颈椎疾病,疾病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颈肩疼痛、腱反射障碍以及上肢放射性麻木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西医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治疗难以取得理想的长期效果,易反复发作[3-4]。从中医角度来看,神经根型颈椎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时需标本兼顾[5]。有资料表明[6-7],针灸治疗可达到痛经活络、祛风散寒、化瘀止痛的功效。该次研究选取2019年1—12月该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探讨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7.5±4.6)岁;平均病程(8.6±1.7)个月。观察组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8.2±4.9)岁;平均病程(9.0±1.8)个月。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8];上肢肌力达到3级者;具备清晰意识;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骨髓炎患者;颈椎肿瘤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具备颈椎手术史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研究用药过敏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甲钴胺胶囊(国药准字H20123684;0.5 mg/粒)进行治疗,0.5 mg/次,3次/d,连续用药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选择患者机体双侧风池穴、肩井穴、颈夹脊穴、足三里穴,若患者上肢麻醉,则加用患侧曲池穴、臂臑穴、外关穴、手三里穴、肩髃穴、合谷穴。指导患者保持坐位,对穴位皮肤开展常规消毒,消毒完成后应用30 mm×40 mm毫针深刺,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共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未对其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超过90%,则为痊愈;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存在轻微不适感,但未对日常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超过70%,但不足90%,则为显效;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超过30%,但不足70%,则为有效;未满足上述标准,则为无效[9]。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②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后应用毛细血管黏度计对血浆黏度进行测量,应用旋转式粘度计对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进行测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大多数学者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生与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压有关,和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刺增生或颈椎关节松动有关[10]。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会发生明显改变,且受到疾病临床症状程度的影响,可能是疾病症状发生与发展的原因之一[11]。
甲钴胺属于维生素B12衍生物[12],可使机体核酸代谢与叶酸利用水平提高,使神经突触传递延迟以及递质减少改善,并且其还可使神经组织脂肪、核酸以及蛋白质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提高神经纤维兴奋性,恢复终极板电位诱导现象[13]。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67%vs 80.00%),与前人研究报道:针灸联合药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单纯药物组的81.50%基本相符[14]。同时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甲钴胺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提升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促使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善。从祖国医学来看,神经根型颈椎病属“项痹”范畴,治疗时不仅需疏通经络、调畅气血,同时需调理肝肾与筋骨[15-16]。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m·Pa/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m·P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