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对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价值
2021-07-06郭晓蓉
郭晓蓉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护理部,四川 成都,610000)
PICC主要指的是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主要用于需要长时间实施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当中,当前PICC逐渐称为医院当中首选的安全通道之一,一般而言,中心静脉导管处于上腔静脉,能够避免对患者实施反复穿刺,操作方式较为安全[1]。医护人员在实施护理期间如若对其维护不周或者操作不当造成各类安全性问题,大大提升了患者治疗的效果。本文对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对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价值实施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选取对象均为2018年12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了静脉输液的62例患者,实施单盲分组法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了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39岁至64岁,平均(48.74±2.15)岁。观察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38岁至60岁,平均(49.07±2.37)岁。两组间患者的基础信息实施对比后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进行护理,护理方法是:(1)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期间,需要对护理问题进行收集并且制定相关的护理计划,目前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两点,第一,缺少较为全面的PICC置管管理制度,在操作期间容易发生问题。第二,医护人员缺少预见性,无法发现潜在的隐患。(2)医护人员在护理期间必须提升自身护理意识,给予患者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及时发现以及改进护理中存在的问题。(3)强化医院中的PICC护理监管力度,对医护人员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整改。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定期考核护理小组,及时调整其上一阶段护理期间存在的不足,分析其问题,制定出相关的护理计划。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之中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和不良反应出现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项研究当中数据分析所实施软件是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描述的方法为%,检验的方法为x2检验,计量资料描述的方法为x±s,检验的方法为t检验,P<0.05说明数据进行对比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组别间数据进行对比之后具备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对比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出现率低于对照组,组别间数据进行对比之后具备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PICC导管是患者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之一,在患者长时间输液治疗以及化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效果。PICC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比较长,为了降低其对患者的伤害程度,医护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的置管安全性以及成功率[2]。常规的护理措施仅仅只能给予患者基础化的护理服务,然而创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且对患者实施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的护理方式,可以在护理小组充分掌握先进的静脉输液的基础之上,对医护人员静脉通路操作方式进行优化,提升静脉输液安全性[3-4]。在本研究中,对两组中患者的穿刺一次成功率、留置时间和不良反应出现率实施对比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组别间数据进行对比之后具备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出现率低于对照组,组别间数据进行对比之后具备意义(P<0.05)。
总而言之,在护理静脉输液期间,创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采取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