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提升策略探究
2021-07-06杨昊
杨昊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其重要性在新时代教育改革推进的浪潮中尤为明显。写作不仅是语文知识水平的体现,更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写作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更加体现了学生对于生活的理解,对情感的表达和对思想的诠释。因此,写作也是学生个人能力的重要体现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写作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宽泛,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主题,而是向更广阔、更深层次的主题迈进。因此写作教学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鉴于写作以往存在的问题,如素材不够丰富,内容不够真实,缺乏情感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重写作素材的培养,带领学生总结提炼,关注阅读和评价,更好地提升写作水平。
一、注重生活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是内心思想和情感的流露,无论是对事物的看法抑或是经历的描写,都是基于内心对事物的辨析和认可程度的。因此,提升写作水平,就必须心中有素材,脑中有思想。可见素材在写作水平提升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写作来源于生活,因此,写作素材的积累也离不开生活的元素。积累是基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元素,细心品味和收集生活中的不同经历、场景、想法和情感,从而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得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对素材信手拈来。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学为例,不了解生活则无法描写生活,因此该篇写作教学就是指引学生要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而才能够写出与生活有关的好作品。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提前给学生一些观察的主题,如“校园中最安静的角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每天遇到的人走路的姿势、开关门的习惯有什么区别?”等等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生活,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同时还可以将所观察到的细节以及自己当时的想法进行记录,而后在课堂上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收集的信息表达出来,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还能够在久而久之的练习与观察中,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搜罗到生活中的信息,从而积累下丰富的写作素材,丰富自己的写作知识库。
二、注重总结提炼,形成写作思路
素材的收集过程就像浪里淘沙,即使记录和收集了诸多素材,也不能直接作为写作素材,因为写作素材可能是一个故事引发的思想,也有可能是一件事情引发的观点,或者可能是一个事件的详细过程,而并非事件本身,因此,写作素材的运用还必须经过总结和提炼。通过有效的总结,学生能够发现一类事物的特点,能够体会一类行为的善恶,能够学习一类事件的因果,从而在脑海中形成系统性的思維,在写作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写作思路的形成。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提炼,对写作素材进行提炼,对写作经验进行总结,最终为进一步的写作提供有效的思路。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写作教学课程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主题,引导学生总结提炼自己所收集到的素材和信息,从而逐渐“学会”整理素材,学会如何写作。比如对于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素材,可以进行归纳和整理,将同一类事物或相同相似的情感所涉及的事物整理到一起,或者将不同的事物但所映射的主题是相同的放在一起,如都是人物的特点和细节信息,或都是人物的行为特征等。通过有类别有目的地整理归纳、总结提炼,学生就能够逐步形成体系化的思维和主题式的认知,从而逐步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写作思路,更好地开展作文的创作。
三、注重阅读结合,构建写作架构
写作是情感和认知的流露,而阅读则是情感和认知的内化过程,有了内化才能够有输出。因此,在写作教学中,阅读也很重要。自学生开展写作以来,阅读就一直被放在与写作同等的地位,它们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结和推动的有机整体。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思想、更多的情感,帮助他们认识到历史事件、新闻时事,促进他们更加了解社会理解知识,这些都是良好写作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要注重写作与阅读的结合,通过读写相结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搭建思维框架,更好地建立起心中的写作架构。
以七年级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为例,人物的描写方法有很多,如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而人的这些特征都是外在的,如何通过外在的特征描写出内在的精神品质呢?这就需要学生在写作时善用一些词语或对比或衬托的手法,而这些手法的灵活运用则依赖于广泛的阅读输入。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拓展性阅读,阅读时留给学生一定的开放式问题,引得他们去仔细挖掘书中的细节描写,如“闻一多先生在钻研学问时为什么头发凌乱呢?”学生通过仔细的研读,发现是因为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时过于专注,以至于无暇整理。这就能从中体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不拘小节,热衷学问。继而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汲取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学习灵活的写作方式,从而在心目中构建出自己独特的写作架构,更好地推进写作。
四、注重评价分析,提升写作层次
写作成果是学生写作水平的体现,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写作过程的优点及不足,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改善写作能力,因此,在日常写作教学中,对于写作过程及写作成果的评价教师也不能忽视。通过系统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写作过程中需要提升和注意的环节,通过综合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改进的方法和手段,继而推动学生更好地开展写作和创作。因此,写作教学还应当注重写作过程的评价分析,在系统的评价和分析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层次。
以九年级下册《写作 修改润色》教学为例,写作中不仅要言辞达意,还要饱满和充实,这就需要在文章完成后不断地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因此,要想写作文字水平获得较大提升,就必须注重文字的推敲,注重行文的修改和润色,在修改润色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升写作层次。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评价分析的手段,帮助学生提升写作层次。比如在学生初步完成写作后,利用小组学习的模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小组间评价的方式,通过公正、客观、多元的角度,形成学生作文的系统性评价结果,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评价的意义。同时,还可以采取沟通和探讨的形式,共同去研习如何改进遣词用句,如何改进文章结构等,通过群策群力,促使学生共同取得评价分析的收获,从而逐步提升写作水平。
结束语
虽然写作是学生内心思想的释放,但也并不是让学生闭门造车、凭空想象。良好的写作能力不仅依赖于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素材的总结和提炼,还依赖于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只有用真情实感,才能够写出打动人的好文章。而真情实感来源于学生深切的体会和积极的体验,这不仅需要学生拥有大量的阅读积累,还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带着品味的眼光去体验和记录,同时,还需要学生用客观的态度接受评价,更加积极地看待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积极改进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写作能力的有效提高。